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杂志》 > 1993年第8期
编号:10226451
进一步加强肿瘤生物学标志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杂志》 1993年第8期
     作者:李春海

    单位:100850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930801 肿瘤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图象诊断(包括CT、核磁共振)、化学诊断(血清学和名疫学),及细胞学与组织学诊断是肿瘤诊断的三大支柱,而后两者均以肿瘤生物学标志为观察指标,故在肿瘤诊断,检测肿瘤复发与转移,判断疗效和预后以及群体随访与肿瘤普查等方面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而且在肿瘤发生和发展机理研究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应新技术的发展。现已发现有肿瘤抗原、激素、受体、酶与同工酶、癌基因与抗癌基因及其产物以及有关的单克隆抗体等40多种抗肿瘤标志物。在我国,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测定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我国肝癌发病率较高,对于AFP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以及肝癌普查已赶上和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早在80年代初期已普棵360万余人。近年来由于AFP的异质体的发现。因而,我国学者进一步研究AFP异质体和单克隆抗体与肝癌发生的关系中,发现其对于肝癌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病情监护和高危人群的普棵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如AFP、AFP异质体检查与B超检查结合,可使小肝癌诊断率提高到97.5%。此外对肝癌酶学标志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表明,γ-谷氨酰移换酶(γ-G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等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其中以γ-GT和GSTs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佳,对于小肝癌及AFP阴性肝癌诊断有重要意义。可解决AFP阴性肝细胞癌的定性诊断。我国学者还研究了血清肝癌特异蛋白和α-L-岩藻糖甙酶(AFU)与肝癌的关系,发现这些标志物对肝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并已从实验研究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 http://www.100md.com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断增长,为了提高诊治水平,人们希望找到一种可靠的肺癌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目前公认的特异性较强的小细胞肺癌标志物,国内已纯化得到NSE的纯品,制备出相应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测定血清NSE含量的BA…ELISA法,并应用于临床。但对非小细胞癌还未发现有较理想的标志物。近年来,我们研究谷胱甘肽S-转移酶谱与肺癌的关系,发现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主要组分为酸性GST(GST-π),GST-π在鳞癌和腺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4%和70%,但在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很低。因此,GST-π和VSE可作为肺癌鉴别诊断的重要检测指标。

    在消化道肿瘤标志研究方成面,目前应用抗胃癌单克隆抗体(MG)测定胃癌患者血清中相关抗原特异性免疫复合物(IC)取得较好的结果,已用于胃癌和食管癌的血清学诊断。还选择了糖蛋白或糖脂类型抗原的五种不同抗原决定簇的抗消化道癌的单克隆抗体,用免疫印迹法对胃部良性疾病(胃炎)和胃癌患者的胃液,粪便和血清中相关抗原进行测定,发现胃癌血清抗原检测阳性率最高。此外,近年从国外引进的CA50、CA242等糖类抗原肿瘤标志物用于检测胰腺癌、胆囊癌有很高的阳性率,对结直肠癌、肝癌等也有较满意的诊断效果。
, 百拇医药
    近年来,应用放射性核标记肿瘤特异性进行放射免疫显像,为肿瘤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尤其是在外科手术中可以应用这些放射性肿瘤标志物抗体确定肿瘤的部位,便于手术治疗。目前免疫显像在人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结肠癌和乳癌等临床等应用方面均有明显的进展。在导向治疗中,国内有学者报告以131I-抗人铁蛋白抗体经肝动脉导管治疗41例不能切除的肝癌,13例癌肿显著缩小,获得手术切除。还有学者以抗癌药5-氟脲嘧啶等与抗AFP-IgG联合治疗21例肝癌,病灶缩小者占28.5%、AFP下降者占52%。用肿瘤标志物的抗体进行免疫显像和导向治疗已显示出诱人的前景。

    在肿瘤标志的基础研究方面,已开始研究肿瘤标志与癌变的关系。通过免疫组化研究表明,胎盘型GST-π在胃癌前病变(如肠化和不典型增生)中表达增高,并与胃癌分化程度有关。在宫颈癌研究中,观察到角蛋白表达与宫颈储备增生、分化和癌变有关。目前,还对癌基因和抗癌基因及其产物(如Ras基因及其产物,P53基因与P53蛋白)在结直肠癌、肺癌、肝癌、乳腺癌中表达进行了研究,显示它们在临床诊断和癌变研究中有一定的意义。此外,对于与肿瘤转移有关的标志物,如粘液蛋白、组织多肽抗原、IV型胶原酶、肿瘤转移基因nm23及其蛋白产物等,目前国内也在进行研究。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我国在肿瘤标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均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差距,为此需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基础研究,寻找新的肿瘤标志:由于肿瘤标志内容多,范围广,应从基础研究着手,选好突破口。目前已发现的大多数肿瘤标志物为糖蛋白。糖蛋白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其分子中包含寡糖和肽链两部分,而寡糖参与受精、免疫、分化、转运和识别等许多重要的生命过程。我们应重点研究细胞膜表面抗原有关的糖蛋白,研究它们在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和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2.加强肿瘤基因标志的研究:肿瘤标志可分为基因标志和基因表型标志,前者是指基因本身突变和表达异常,能反映癌前起动阶段的变化;而后者是指基因表达和调控异常,表现为其所编码的表达产物紊乱,产生胚胎性抗原异位蛋白一般出现较晚。因此,寻找特异性肿瘤基因标志,进行肿瘤基因诊断,对于肿瘤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并可在患者临床表现出现以前预测肿瘤的易感性。近年的实验证明,在粒细胞增生时常伴有abl和ras基因的激活,多发性结肠息肉则常伴有myc基因的激活。所以需进一步研究这些的变化与癌变的关系,从而发现与癌前病变有关的基因。
, 百拇医药
    3.加强肿瘤标志与早期诊断的研究:肿瘤标志测定以外周血以样品,由于血液稀释作用,加之肿瘤早期其标志物含量甚低,常规方法难以测出。因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提高测定方法的灵敏度。(2)选择合适的待测样品,除血液外,最好能直接测定肿瘤组织样品。(3)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测定,以提高阳性检出率。(4)定期测定,加强肿瘤随访观察。

    肿瘤生物学标志的研究是一项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工作,需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技人员与临床医务人员密切配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肿瘤生物学标志的研究水平和推广应用,促进和推动我国肿瘤标志学的进一步发展,为攻克癌症作出贡献。

    (收稿:1993-01-13 修回:1993-05-3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