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杂志》 > 1993年第10期
编号:10226530
跨穴位皮肤电刺激治疗脊髓性肌痉挛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杂志》 1993年第10期
     作者:袁 毓 严尚诚 陈小红 韩济生

    单位:100034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骨科(袁 毓、严尚诚),北京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陈小红、韩济生)

    关键词:肌痉挛;电刺激;针术

    中华医学杂志931006 摘要 将皮肤电极置于脊髓性肌痉挛患者的合谷/鱼际穴及足三里/承山穴表面进行电刺激,观察比较低频(2Hz)和高频(100Hz)刺激的治疗效果,以寻找一种衫有效和持久的解痉方法。结果:(1)穴位高频电刺激30分钟具有明显的即时解痉效果,而低频刺激解痉效果不佳;(2)每日治疗2次,连续3个月可获得持续的解痉效果。上述结果提示皮肤电刺激的频率对治疗效果起决定性作用,其疗效需长期应用高频电刺激来维持。作用分析,穴位高频电刺激加强了脊髓中强啡肽的释放,通过kappa型阿片受体降低了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对脊髓性肌痉挛产生明显的解痉作用。
, http://www.100md.com
    脊髓损伤后的严重肌痉挛及其伴随的剧痛是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手术切断神经破坏性很大,一般不作为首选[1];脊髓电刺激(SCS)操作复杂,损伤面大,不易为患者接受[2];药物治疗疗效不确定,副作用大。而跨皮神经电刺激(TENS)即通过置于皮肤表面的电极刺激神经的方法,与过去几种治疗方法相比,具有简便、无损伤、无副作用的特点,应用越来越广泛[3]。目前对其具体参数尚缺乏系统研究。我们将皮肤电极置于患者合谷/鱼际穴及足三里/承山穴进行电刺激,试图寻找一种较为实际有效的解痉方法。

    资料及方法

    一、经穴位电刺激条件

    在患者一侧(左侧或右侧随机选取)的合谷穴和鱼际穴处各放置一个跨皮刺激电极(直径约24mm,其表面均匀涂布一层脑电极糊,下同),形成一个回路。另外,在与上肢同侧的足三里穴和承山穴处也各放置一个跨皮刺激电极,形成一个回路。两对电极分别与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相联。给合谷/鱼际穴和足三里-承山穴以电刺激,频率为2Hz或100Hz,波宽为0.3ms,幅度从0逐渐增加至最大而能耐受的程度(一般为20~30mA)。这时可见手及小腿的肌肉有节律地收缩,主观上有舒适感。刺激时间为30分钟。
, 百拇医药
    二、痉挛程度的评定

    1.即刻疗效的评价:在电刺激前、电刺激后即刻、5、10、15分钟分别进行Ashworth评分及Clonus评分。(1)Ashworth评分法[4]:0级:无肌张力增高;1级:轻度肌张力增高,在曲伸肢体过程中,出现一过性停顿;2级:较明显肌张力增高,但肢体易曲伸;3级:明显肌张力增高,被动活动困难;4级:肢体曲伸受限。(2)Clonus评分法[5]:0级:无踝阵挛,1级:踝阵挛持续1~4秒,2级:踝阵挛持续5~9秒,3级:踝阵挛持续10~14秒,4级:踝阵挛持续15秒以上。

    2.长期疗效观察:治疗前后分别进行Ashworth评分、Clonus评分、整体神经功能及自我评价。(1)整体神经功能检查包括:①下肢肌力(0~5级):0级:肌肉无收缩;1级:肌肉有收缩,但肢体不能动;2级:肢体可动,但不能抗重力;3级:肢体可抬起,但不能抗外力;4级:肢体可抬起,可轻度抗外力;5级:政党肌力。②下肢灵活度(0~3级):0级:不能随意活动下肢各关节;1级:可主动活动关节,但极慢,活动过程中常抽搐;2级:可随意活动关节,但欠灵活;3级:可顺利地活动关节。③活动能力(0~4级):0级:卧床,1级:可坐起,2级:可站立,不能走,3级:可倚拐走,4级:可拐可行走。(2)患者对治疗效果自我感觉(0~3级):0级:无疗效,1级:疗效较小,2级:疗效明显,3级:基本恢复正常。
, http://www.100md.com
    三、对象及观察过程

    1.即刻疗效:21例脊髓性肌痉挛患者,男17例,女4例;年龄21~72岁(平均44岁)。其中颈推病11例,脊髓损伤5例,椎管内肿瘤、畸形、脊髓空洞症等5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脊髓损伤并由此导致痉挛。将21例随机分为2组:第一组:12例,给予高频跨穴位电刺激(100Hz),记录刺激前后Ashworth及Clonus评分。第二组:9例,给予低频经穴位电刺激(2Hz),评定方法同第一组。

    2.长期疗效:6例患者,男女各3例,年龄35~58岁(平均49岁)。其中5例为脊髓型颈椎病,1例为胸椎陈旧性骨折。4例经椎管造影加CT扫描(CTM)显示都存在明显脊髓萎缩。经临床检查均有3~4级肌痉挛。治疗前3~6个月无好转甚至有加重的趋势,给予跨穴位高频电刺激治疗3~16个月,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30分钟。其中3例分别在治疗3、6、8个月时因故停止治疗1~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每3个月分别进行Ashworth、Clonus、整体神经功能评价及自我评价。必须指出,治疗三个月后的每次检查均是在当天进行EA刺激之前进行的,因此代表着高频的持续疗效。
, 百拇医药
    四、资料统计:实验数据以X±SX表示。用多因子方差分析继以Duncan检验或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结 果

    一、即刻疗效

    两组患者在经皮电刺激治疗前后的Ashworth评分的统计结果见表1。电表1可见,在停止刺激的即刻,100Hz高频电刺激组患者的痉挛得到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的Ashworth评分比较,减低58.7%(P〈0.01)。但疗效十分短暂,作用只保持5分钟(P〈0.05),到刺激停止15分钟时,痉挛情况与电刺激前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0.05)。2Hz低频电刺激对患者痉挛并无明显改善(P〉0.05)。无论是高频或低频刺激条件下,Ashworth与Clonus两种评分法的结果非常一致。由此可以看出,电刺激的解痉效果主要决定于刺激的频率,高频有效而低频无效。

    表1 皮肤电刺激治疗前后Ashworth评分的变化X±SX 频率(Hz)
, http://www.100md.com
    例数

    (人次)

    治疗前

    治疗后

    即刻

    5min

    10min

    15min

    100

    12

    2.83±0.27

    (1)

    1.17±0.27
, http://www.100md.com
    1.58±0.34

    2.17±0.32

    2.42±0.29

    (0.41)

    (0.49)

    (0.77)

    (0.86)

    2

    9

    2.78±0.36

    (1)

    2.22±0.40
, 百拇医药
    2.44±0.29

    2.44±0.29

    2.44±0.29

    (0.80)

    (0.88)

    (0.88)

    (0.88)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括号内为评分比值,以治疗前为1计

    二、长期疗效观察

    经平均1年的100Hz经皮电刺激治疗,6例患者在治疗各阶段的Ashworth评分及Clonus评分结果如附图。可以看出,在长期高频电刺激治疗过程中,肌痉挛逐渐得到缓解,在3个月时达到最佳疗效。继续高频电刺激治疗可维持此疗效。自我评价及整体神经功能检查结果与以上结果相似,经3个月治疗后,其总体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患者对治疗的效果给予较高的评价见表2。由于各种检查均是在下次刺激前进行,因此可以肯定,以上疗效是持续的。3例中断治疗的病例,均在停止刺激后1周左右因痉挛逐渐加重而再次用高频电刺激治疗,并很快恢复至停止治疗前水平(1周左右)。这些说明,要保持高频电刺激的稳定解痉疗效,必须做到坚持不懈。
, 百拇医药
    表2 治疗3个月后整体神经功能及自我评价 病例号

    下肢肌力

    下肢灵活度

    活动能力

    自我感觉

    1

    5→5

    1→4

    0→2

    0→2

    2

    4→4

    1→2
, 百拇医药
    0→1

    0→1

    3

    4→5

    2→4

    1→2

    0→2

    4

    3→4

    2→4

    0→2

    0→3

    5

, 百拇医药     4→5

    2→3

    2→4

    0→2

    6

    4→5

    1→3

    1→4

    0→2

    注:治疗前→治疗后

    时间(月)

    附图 长期高频(100Hz)EA治疗脊髓性肌痉挛Ashworth评分和Clonus评分的变化曲线
, http://www.100md.com
    讨 论

    本工作主要意义有三点:(1)在合谷/鱼际和足三里/承山部位贴上皮肤电极后以100Hz的电刺激30分钟,可使脊髓损伤引起的下肢肌痉挛得到显著缓解;在同一部位施加2Hz的低频电刺激则无效,这说明电刺激的频率起决定性作用。(2)首次治疗的解痉效果很短暂,10余分钟即消失;但若每日治疗2次,坚持3个月左右即可获得稳定的解痉疗效,此疗效需长期高频电刺激来维持。(3)几种客观检查方法(肌痉挛的两种评分法。整体神经功能的三种评分方法)与患者对健康情况的自我评价结果非常一致。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在同样的治疗条件下,100Hz有效而2Hz无效,说明该治疗方法有其生理机制。

    高频刺激解痉的机理可能是由于电刺激促进了脊髓中强啡肽(kappa型职权片受体激动剂)的释放,抑制了脊髓前角细胞的兴奋性。其根据如下:(1)大鼠实验证明,高频电针刺激选择性地引起脊髓灌流液中强啡肽含量增多,低频刺激选择性地引起脑啡肽增多;(2)上述实验结果最近已在人体观察中得到证实,即高频TENS选择性地引起脑脊液(CSF)中强啡肽A含量增多,低频TENS则使脑脊液中甲七肽(MEAP,前脑啡肽基因系列产物中的成分之一)含量增多,而强啡肽不增多[6];(3)向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大剂量强啡肽A使下肢肌力降低,剂量再增大甚至引起瘫痪[7];(4)在家兔实验中用束窄脊髓的方法可造成肌痉挛模型,这种痉挛可被鞘内注射kappa型阿片受体激动剂U50488所解除[8],提示其解痉作用是通过kappa型阿片受体而完成的。
, 百拇医药
    脊髓损伤引起肌痉挛是一个常见而难治的疾病,经皮电刺激法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简便有效的疗法,甚至可由患者将便携式刺激器带回家中,在医师指导下自行治疗。至于为什么首次治疗只能产生短暂的效果,多次应用后可获得稳定的疗效,其机理正在进一步研究中。此外,中医认为,针刺合谷-鱼际及足三里/承山两对穴位可以缓解脊髓损伤性神经功能障碍,此点在本工作中得到证实。但其是否是治疗脊髓性肌痉挛的最佳穴位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括号内为评分比值,以治疗前为1计

    参考文献

    1 Kasdon DL, Lathi ES. A prospective study of radio-frequency rhiz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traumatic spasticity Neurosurgury, 1984,15:526.
, 百拇医药
    2 Gybels J, Van R D.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for spasticity. Adv Tech Stand Neurosurg, 1987,15:63

    3 Bajd T, Gregoric M, Vodovnik L, et 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 treating spasticity resulting form spinal cord injury. Arch Phys Med Reh,1985, 66:515.

    4 Ashworth B. Preliminary trial of carisoprodal in multiple sclerosis. Practitioner,1964, 192:540.

    5 Zierski, Muller H, Dralle D, et al. Implanted pump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spsticity. Acta Neurochir, 1988, 43 :94.
, 百拇医药
    6 Han JS, Muller H, Dralle D, et al. Effect of low-and high-frequency TENS on met-enkephalin-arg-phe and dynorphin A immunoreactivity in human lumbar CSF. Pain, 1991,47:295.

    7 Przewlocki R, Shearman GT, Herz A. Mixed opioid/nonopioid effects of dynorphin and dynorphin related pepties after their intrathecal injection in rats. Neuropeptides, 1983, 3:23.

    8 Vonoigalander PF, Lewis RA, Triezeberg HJ. Antagonism of excitatory amino acid agonists by U-50488H:Unique anticonvulsant property of kappa opioid agonist. Fed Proc, 1986,45:677.

    (收稿:1992-12-29 修回:1993-06-3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