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杂志》 > 1993年第12期
编号:10226608
儿科学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杂志》 1993年第12期
     作者:胡仪吉

    单位:100045 首都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931218 国内近1年来在儿科各专业的临床和研究方面有许多成就,现就有关儿童保健,新生儿疾病,传染消化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肾脏病方面的进展作一介绍。

    一、儿童保健

    据全国大部分地区监测,我国婴儿死亡率已由解放初期的200‰,下降至目前的30‰~40‰左右,在发展中国名列前茅。1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关于提高母乳喂养的宣传并制定了一些法规,减少母乳代用品在医院内的随意使用,还在许多医院推广了母婴同室及爱婴医院活动,提高了母乳喂养率。全国示范县小儿生长监测研究协作组对 13 729 例 0~3岁小儿的生长发育监测,显示6~18月龄组体重曲线偏离率最高。体重曲线低偏的主要原因是喂养不当;曲线平坦、下斜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道感染和腹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与 WHO 合作,研制成家庭用生长发育卡(HBG4D),作为6岁以下小儿心理社会发育监测的方法取得了初步成功。提高了社区健康教育和初级保健水平,正逐步推广。
, 百拇医药
    由于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最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很多地区的调查表明,在儿童中缺锌是比较常见的,营养不良患儿多数都有缺锌。目前诊断缺锌常用测量发锌或血锌浓度。但对其诊断价值尚有不同意见。有些学者认为血锌比发锌更能反映体内锌营养状况,但有的学者认为长期或慢性因素引起缺锌时的血锌不如发锌可靠,且发锌取样方便,易为家长接受。但发锌仍因不能排除“外源性锌”污染而影响其价值。由于缺锌问题受到广泛重视,医生和家长都希望用口服锌制剂来补充,但有的儿童长期服用后,症状改观不著或发锌变化不大。因此如何判断补锌的效果和摄入锌过多有否危害的问题引起重视。南京医学院等报道服锌过量,组织超微结构有变化,且肝、肾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主张对锌的使用仍应取慎重态度。

    二、新生儿疾病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我国北方八省对26 941例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因素的研究表明,低出生体重儿为5%,男婴为3.2%,高于女婴的2.3%;其中足月小于胎龄儿占52.1%,体重在1 501~2 499g 间占93.3%。分析其影响因素有以下原因:(1)孕母年龄<20岁或>35岁;(2)文化程度低及重体力劳动;(3)孕期不吃蛋白或脂肪食物,或明显呕吐;(4)接触毒物、外伤、母亲饮酒、吸烟均影响胎儿在宫内的正常发育。
, 百拇医药
    在新生儿窒息方面,国内广泛进行头颅 CT 扫描和B超检查,对窒息后早期脑损伤类型进行分类,如脑实质出血、脑室周围、脑室内壁、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水肿等。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测定窒息后 24 小时血清 CPK-BB 活性升高,其程度与脑损害严重程度平行;北京新生儿协作组研究54例新生儿窒息及呼吸衰竭患儿心钠素(ANP)水平,发现窒息急性期 ANP 升高,随窒息好转逐渐恢复。CPK-BB 活性和 ANP 水平,可用于早期判断脑损害程度,及观察复苏疗效和了解预后的一个指标。首都儿科研究所对81例高危新生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并做了4个月~2年的随访,显示一部分高危儿出现听力功能障碍,且发现急性期有中枢性异常的患儿预后较差。

    三、传染消化系统疾病

    国内近年麻疹的发病率在小儿中已大幅度下降。但随之出现麻疹患者向大年龄推移,同时8个月以内婴儿发病增多,发病季节不明显,以及临床表现不典型等新的特点。提出是否应将预防接种麻疹疫苗的月龄适当提前。脊髓灰质炎是 WHO 规定到 2000 年要在全世界消灭的传染病,我国已制定分两步至 1995 年消灭脊灰炎的目标。为此专家强调除落实免疫措施外,还应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及早发现,及早报告。随着能予以免疫接种的传染病发病率下降,有些尚未能普遍免疫的传染病仍有广泛流行,如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等,在近10年内已分别占5种常见小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首位和第二位,以幼儿园等集体托幼机构多见,且并发症也较严重,故应加强这两类传染病的预防免疫工作。
, http://www.100md.com
    小儿传染性肝炎仍是儿科最常见的传染病。乙肝病毒可以发生宫内感染,上海医科大学对出生于无症状携带乙肝表面抗原(HBsAg)母亲的新生儿随访研究显示,16例有宫内感染,在生后仍按0、1、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者,经3年随访,0~1岁100%HBsAg 持续阳性,~2岁降至15.4%,~3岁仅7.7%,而抗-HBs的阳转率在1岁时仅23%,~2岁上升至84.6%,~3岁为69.7%。提示即使宫内感染乙肝病毒的新生儿仍应尽早接种乙肝疫苗,虽无近期阻断效果,但长期随访,比未接种者的预后仍佳。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对丙型肝炎的研究,发现输血后儿童抗体阳性率和丙型肝炎感染率分别为25.9%和39.7%,极显著高于肝病组(5%~7%)和健康儿组(2.9%),说明儿童输血后感染丙型肝炎已相当严重,非输血儿童中亦见散发病例和经母婴传播感染者,应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丙型肝炎的防治。

    四、呼吸系统病

    许多地区报告表明,哮喘发病多龄多半在婴幼儿,发生主要原因是感冒和呼吸道感染,再加上个体气道反应性的差异。北京儿童医院报告小儿过敏性咳嗽的症状、肺功能及变应原检测,确诊后用β2 受体激动剂治疗取得较好疗效;随着对哮喘发病机理研究,北京、上海、重庆、深圳均报告应用吸入疗法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较好,为此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制定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常规,逐步统一哮喘患儿的治疗及管理。
, http://www.100md.com
    在对下呼吸道感染病原检测中,北京、武汉、长沙、南通等地均报告 RSV 为当地婴幼儿肺炎的主要病原;另外首都儿科研究所对 84 例肺炎患儿采用间接荧光抗体法(IFA)进行军团菌及支原体血清学回顾性调查,军团菌阳性率为 14.28%,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为 23.8%,提示这两者也是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原。在实验室检查方面,天津、河南对肺炎患儿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发现肺炎极期红细胞中SOD明显降低,血浆 LPO 增高,至恢复期两者均未完全恢复;西安报道 RSV 感染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产生白细胞介素 2 的活性降低,受体表达障碍;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测定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浆白细胞 C4 和血栓素 B2 水平在急性期增高,及血栓素B2 与6-酮前列腺素 I2 平衡失调,对监测这些疾患时的体内变化有新的方法。

    五、小儿肾脏病
, 百拇医药
    小儿血尿是儿科常见症状,但病因复杂,临床难以明确。上海儿童医院对 50 例单纯血尿肾活检报告,IgA 肾病有7例;薄基膜肾病是仅次于 IgA 肾病的一种引起血尿的肾小球病,既往又称为家族性良性血尿,北京医科大学报告其占血尿患者肾活检14.3%,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首次报告6例薄基底膜病变所致单纯性血尿,并对其临床及肾超微病理特征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这类患儿起病年龄约为4岁,肾小球基底膜厚度为 160~235nm,比对照组基底膜平均厚度 339nm 为薄。并推测其属于肾小球基底膜成熟障碍或分解代谢增强所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机体氧化反应亢进、抗氧化能力低与许多疾病发病有关,南京观察肾小球疾病患儿血清维生素E、SOD、黄嘌呤氧化酶(XOD)和脂质过氧化反应代谢产物丙二醛(MDA)的变化,发现急性期或肾病患儿血 SOD 及维生素 E 明显下降,血 XOD 和 MDA 显著上升,除紫癜肾 SOD 仍持续下降外,其余在恢复期均恢复正常;河南新乡医学院观察38例急性肾炎患儿血浆中分子物质(MMS)含量,结果表明急性肾炎合并脑病的血浆 MMS 水平较单纯型急性肾炎为多。有人认为可能与调节水盐代谢的醛固酮与血管紧张素的分子范围相同,其增高与高血压的产生有一定关系,但与血尿素氮,C2无明显相关;南京军事医学研究室亦对肾小球疾病时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进行研究,提示肾小球疾病时患儿细胞免疫应答能力异常。北京医科大学对 42 例单纯型肾病进行了白细胞介素2、4及IgE 等测定,从极期患者 IgE 和白细胞介素 4 水平明显升高,说明其发病过程与过敏反应有密切关系。

    在肾病综合征治疗方面,南京医学院用两种6-硫鸟嘌呤(6-TG)治疗方案(每日 2mg/kg或每日1.5mg/kg),结果较小剂量 6-TG 治疗副作用显著减少,而疗效并无明显下降。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用地塞米松(每日1.5~2mg/kg)冲击方法,三日后尿量明显增加,7日内水肿消退,尿蛋白消失,其疗效较用泼尼松中长程治疗为优。

    (收稿:1993-08-2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