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杂志》 > 1993年第12期
编号:10226621
肾 脏 病 学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杂志》 1993年第12期
     作者:王海燕

    单位:100034 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931205 肾脏内科专业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肾脏病的诊断

    关于肾脏病的无创性检查:(1)在既往广泛重视以尿红细胞形态变化鉴别肾性与尿路源性红细胞的基础上,目前亦有多个报道用自动血球计数器测定尿中红细胞容积及分布曲线,发现尿中红细胞容积≤60fv,分布曲线呈不对称分布时为肾小球血尿[1]。(2)肌酐清除率(Ccr)仍是临床上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主要方法。在大量正常人和流行性出血热肾损害病人中对比了 Ccr 实测法及应用公式 Ccr=(140-年龄)×体重/72×Scr计算法,发现此公式虽适用于正常人,但不适于肾损害病人,必须加以纠正值以适用于基层临床简便使用[2]。(3)随着形象学诊断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在肾脏病中的应用也屡有报道。25例经X线或核素间接造影法、排尿性膀胱造影证实有膀胱输尿管返流的病人,应用静脉尿路造影加肾体层摄影无创、价廉、图像清晰,可作为常规诊断方法。静脉注射肾性标记化合物 99mTC-DTPA 后,根据其在体内的运行轨迹,浓集与排出,通过 spect 的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得到有关分肾血流灌注、定量功能、形态、位置等动态资料,在肾脏病的诊断中有一定意义[3]
, 百拇医药
    肾活检病理检查仍是诊断肾脏疾病、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的最可信手段。随着肾活检及病理检查技术在国内的广泛开展,目前此技术已向高难度发展。有一系列报道讨论了老年人、小儿患者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并提高了重复肾活检诊断技术的应用水平[4]

    二、肾小球疾病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我国临床最常见的肾脏病,也是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在近年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1992年召开了专题讨论会,针对此类疾病的诊断中混乱和治疗中的盲目性制定了分型、治疗及诊断和治疗的标准与规范[5]

    对于继发性肾脏病中最常见的狼疮性肾炎,在国内已广泛应用大剂量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并总结了治疗经验,对其疗效、副作用。疗程用法作了分析[6]。对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在国内有报道于 42 例新月体肾炎或硬化性肾小球肾炎中检出5例为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并介绍了血中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的检测方法及结果[7]
, 百拇医药
    随着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对于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合并症之一,肾静脉血栓的诊断水平有了突破性进展。我国报道的 100 例前瞻性研究表明其发病率占肾病综合征中46%,膜性肾病发生率尤高。长期使用皮质激素以及连续应用强利尿剂可促进发生。其形成可能与抗凝血酶 Ⅲ 自尿中排出,抗纤溶酶代偿性合成增加及血液高粘状态有关[8]。对于肾病综合征时期它部位的血栓栓塞性合并症也有报道。

    对于肾小球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较集中为对各种细胞因子的致病作用。一年中涉及的有关研究包括白介素Ⅰ、转化生长因子β、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 Ⅳ 及白介素 Ⅵ 等[9]

    三、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血液净化与一般治疗

    随着血液净化延长了病人的生命,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及重返(工作岗位)率已是普遍研究的重点。一年中以肾性贫血及肾性骨病二方面的进展较大:数篇报道介绍了应用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透析病人贫血的给药方式、剂量、疗程等方面的经验[10]。应用 ELISA 方法测定 CRF 患者血清 EPO 浓度[11]。并有研究探讨其作用对 CRF 氧自由基损伤的影响。有研究指出治疗肾性贫血盲目补铁引起铁负荷过度的副作用。近年发表的一系列文章表明肾性骨病并非过去认为的单一甲状旁腺亢进性疾病,而是包括以甲状旁腺过度分泌对骨发生高运转代谢及铝沉积引起的低运转骨病,及二者混合型。过去一年中对铝性骨病的报道较多,进行骨活检及骨铝染色发现血液透析患者各型骨病血铝与骨铝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骨铝含量与血液时间、血钙浓度呈正相关[12]。有关文章对铝中毒骨病的组织学研究及诊断标准进行了探讨[13]。腹膜透析对铝可有较好的清除效果。
, http://www.100md.com
    应用近年国际上共同感兴趣的 α 酮酸治疗慢性肾衰,除改善血浆必需氨基酸水平、氮平衡及血清钙水平外,尚观察到降低甲状旁腺水平的作用 [14]。应用中药大黄于临床及动物实验表明可以延缓慢性肾衰的发展,纠正脂质代谢紊乱、降低残余肾的代偿性肥大及高代谢状态。与国际上公认的有效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林相比,后者除降压作用外其它各方面作用均不如大黄治疗组明显[15,16]

    四、水电解质代谢与高血压

    在国际上,这两方面均属于肾脏病学的临床及研究范围。高血压与肾脏病学的关系不仅是由于肾脏疾病时常有高血压,以及肾脏功能分泌具有包括肾素在内的多种调节血压的强有力血管活性物质;更主要的在于肾脏对体液特别是细胞外液容量及成份调节障碍,往往是各种高血压病发生和发展的共同基础。而肾脏对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在临床多各疾病情况下是主要的临床表现[17]。近一年中对于内皮素、心钠素、多巴胺在高血压与水、钠代谢中的作用均有研究报告[18,19]。并于1993年召开了中华肾脏病学会第一届全国高血压、水电解质代谢学术会议。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李诗强,郭兑山.用自动血球计数器测定尿中红细胞容积及分布曲线鉴别血尿来源.中华肾脏病杂志,1992,8:196.

    2 袁 静,Huggins ws,管美英,等.正常人和流行性出血热肾脏损害时肌酐清除率的快速计算法.中华内科杂志,1992,31:701.

    3 罗年,施惠英,朱继芳,等.Speet肾动态显像对判断肾功能的临床价值.中华肾脏病杂志,1992,9:160.

    4 谌贻璞,俞雁平,黄哈尔,等.经皮肾活检并发症 1000 分析.中华内科杂志,1993,32:392.

    5 王海燕,郑法雷,刘玉春,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内科杂志,1993,32:131.
, 百拇医药
    6 唐 敏,黎磊石,张景红,等.大剂量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中华肾脏病杂志,1992,8:257.

    7 赵明辉,王海燕,章友康,等.五例源发性小血管炎引起肾损害的临床病理分析.中华内科杂志,1993,32:40.

    8 程蕙芳,潘缉圣,刘玉春,等.肾病综合征时肾静脉血栓发病机制的前瞻性研究.中华医学杂志,1992,72:416.

    9 陈香美,程庆■,于力方,等.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白介素Ⅵ的产生及mRNA基因表达.中华医学杂志,1992,13:168.

    10 庞宝珍,卢方平,谭 昭,等.重组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的远期效果.中华肾脏病杂志,1993,9:11

    11 刘 平,王二军,杨石红,等.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的观察.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92,13:168.
, http://www.100md.com
    12 朱 萍,汪关煜,俞育飞,等.铝与肾性骨病.中华内科杂志,1993,32:176.

    13 朱建民,Allen C.Alfrey,Nancy L.Miller,等.铝中毒骨病组织学研究及诊断标准的探讨.中华内科杂志,1992,31:413.

    14 郑法雷,毕增祺,李学旺,等.口服α酮酸制剂对慢性肾衰病人蛋白质代谢和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作用.中华内科杂志,1993,32:396.

    15 张景红,黎磊石,万柏珍等.大黄对慢性肾衰病人脂质代谢的影响.中华肾脏病杂志,1993,9:133.

    16 杨俊伟,黎磊石.大黄延缓慢性肾衰进展的实验研究.中华肾脏病杂志,1993,9:65.

    17 郝传明,林善锬,王艺华,等.大鼠慢性肾衰时血浆心钠素水平与肾脏心钠素受体的的关系.中华内科杂志,1992,31:678.

    19 林善锬.加强肾与高血压、水电解质平衡的研究.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3,2:1.

    (收稿:1993-08-3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