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杂志》 > 1993年第12期
编号:10226625
心血管疾病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杂志》 1993年第12期
     作者:诸骏仁 蔡 绳

    单位:200032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931201 最近一年内,正值七年研究课题成果总结,八五研究课题开始之时,心血管内科的主要进展如下。

    一、高血压

    七五期间一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多中心研究已经有了初步结果〔1,2〕。男性或女性、年龄在 60~79 岁、立位收缩压≥18.7kPa(1kPa=7.5mmHg),或坐位收缩压在 21.3~29.3kPa 且舒张压<12.7kPa 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心脑肾严重并发症或其他心脏病或系统病,也不服用性激素者作为对象,随机双盲分为两组,一组给安慰剂,共1020例。一组给尼群地平或卡托普利或双氢克尿噻,共 1110 例。随治疗需要增加剂量或按阶梯治疗原则依次合并给药。随访 3~5 年。结果表明安慰剂组血压下降坐位 1.33~1.87/0.27~0.53kPa,立位 1.33~1.47/0.27~0.80kPa,治疗组血压下降坐位 2.40~3.30/0.53~0.93kPa、立位 1.87~3.07/0.53~0.93kPa。两组内下降 2.67kPa 并达到<20.0/12.7kPa者各为26%与47%,有显著差异,两组的顺从性分别为88.7%和92.7%。治疗组中副作用如面部潮红较安慰剂组多,而头痛、头晕、间歇性跛行、性功能障碍比安慰剂组少。七五期间另一项研究为硝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前瞻性研究〔3〕,该研究对象的入选条件与上述研究相同,共 1660 例,随机分为安慰剂组(754例)与硝苯地平治疗组(912例)。治疗组给硝苯地平 20~60μg/日,分3次口服,无效时加卡托普利、双氢克尿噻。安慰剂组与治疗组各为 65 例和 43 例。随访 27~36 月。结果表明,中止事件(脑卒中、TIA、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心绞痛、较重心律失常、氮质血症、猝死)自 18 月起两组差别加大并有显著意义(P<0.05),脑血管病发生率从27月起下降 57% 。男性患者中止事件发生率下降幅度为女性的 3.35 倍。研究认为硝苯地平治疗有益。
, http://www.100md.com
    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已在临床上应用,由此发现夜间血压下降率<10%的高血压者左室肥厚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昼夜血压节律正常者〔4,5〕。高血压病时存在胰岛素抗性已受到注意,并提示胰岛素受体的减少与之相关。

    对高血压时的病理生理变化已有不少在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如测定血浆神经肽、调节肽、5羟色胺、精氨酸加压素、心钠素、TXB2、6 酮 PGF 等。对降压药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美托洛尔等不仅观察其降压疗效,还研究其对保护靶器官、减轻心室肥厚、改善代谢的作用〔6~8〕

    二、冠心病

    1991年至1993年37个单位对528例急性心肌梗塞进行了溶栓治疗,其中 272 例用尿激酶,256 例用蛇毒去纤酶,两组患者基本条件相同。尿激酶用量为 100~150 万 IU 静滴,给药前后3天每天服阿司匹林300mg,以后改为每天 50mg,给尿激酶后 12小时皮下注射肝素 7500IU12小时一次共 5~7天;去纤酶用量 0.05~0.075U/kg静滴,第 3、5 天各用0.25IU/kg静滴。结果表明尿激酶组与去纤酶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 58.1%与40.8%,4周病死率分别为 8.1%与17.6%,出血并发症为 11%与27%,脑溢血发生率为 0.4%与0.8%,均有显著性差别。结果说明溶栓可使阻塞的血管再通,减少急性期病死率,尿激酶比去纤酶疗效好而安全,后者已停止应用,国产尿激酶质量可靠〔9〕
, http://www.100md.com
    17个单位协作对不稳定心绞痛进行了研究,1989年至1991年763例不稳定心绞痛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加腹蛇抗栓酶组(抗栓酶 0.5~0.75U/天静滴3周)、常规治疗加肝素组(肝素 50μg皮注2次/日,3周)。观察病程归转状况。结果显示住院心肌梗塞发生率 3组依次为 7.7%、2.9%、4.3%,前2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后2组的胸痛时间分别缩短 34.5%和38.9%,陈旧性心肌梗塞的再梗塞率也减低。结果认为肝素或抗栓酶能减低不稳定心绞痛的心梗发生率,有效控制症状。

    在冠心病(包括心肌梗塞)的临床估价中,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象已被用于诊断与估测病变范围。急性心肌梗塞时酶学诊断中对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线粒体型)、肌型肌酸酶 M亚型的价值有了初步了解。急性心肌梗塞时卡托普利治疗的初步结果认为可以减少心脏破裂、心衰和休克,从而减低病死率〔10,11〕

    三、心律失常
, http://www.100md.com
    近年来非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推广较快。其中又以直流电导管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为主。据统计,到1992年年底,全国13所主要医院共完成直流电导管消融治疗预激(WPW)综合征 36 例(旁路39,其中左游离壁 30,后间隔6,右前间隔3),成功29例(32),成功率为 82.1%,2例并发冠状窦破裂;直流电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6 例,均成功地造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直流电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 17 例,成功13例,占 76.5%,其中1例并发心肌损害。全国10所医院共完成射频消融治疗 WPW 综合征182例(房路189,其中左游离壁156,后间隔21,右游离壁9,右前间隔3),成功167例(172)占91.7%,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股动脉血栓形成1例,心包积血1例,气胸2例,心室颤动1例、主动脉瓣轻度返流1例,短阵室速1例,室性早搏3例;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59例,其中慢径路44例,成功42例(95.5%),快径路15例,成功14例(93.3%),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消融造成完全性房室阻滞以控制快速房性心律4例均成功;消融治疗室速5例,2例成功,复发1例。在用起搏术治疗心动过缓时用心房同步型起搏器的经验增多,用全自动型频率应答式起搏器的经验也开始积累。用自动复律除颤器治疗心动过速也在开始阶段,但已有成功的经验〔12,13〕。在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方面,正对普鲁帕酮、胺碘酮等作进一步评价。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协作组.中国老年高血压临床试验阶段小结、第二阶段小结.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3,20:270,1993,21:135.

    2 上海市老年人高血压治疗干预试验协作组:硝苯吡啶治疗老年高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前瞻性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2,20:281.

    3 简 明,刘国仗,乔德仁,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的昼夜规律.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2,20:279.

    4 张维忠,龚兰生,邱慧丽,等.动态血压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3,21.138.

    5 王罗得,董寿祺,王 丽,等.高血压病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3,21:29.
, 百拇医药
    6 邓锡伟,李佑进,高志芬,等.家庭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胰岛素抗性及其受体变化.中国循环杂志,1993,8:133.

    7 郑 兴,章同华,丁鸿钧,等.高血压病患者可乐定治疗前后血浆神经肽变化.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3,21:141.

    8 江时森,赵枝文,李 辉,等.高血压病患者不同时期调节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3,21:144.

    9 陈在嘉.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更显著.中国医学论坛报,1992,9(31):5.

    10 不稳定心绞痛协作研究组.防治不稳定心绞痛并发急性心肌梗塞和心源性死亡的协作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3,21:77.

    11 卢才义,刘力生,陶寿淇,等.卡托普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预试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3,21:74.

    12 黄从新,王方正,李 萍,等.第六次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术大会会议纪要.起搏与心脏,1993,7:2.

    13 胡大一.全国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概况.起搏与心脏,1993,7:28

    (收稿:1993-09-1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