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杂志》 > 1994年第1期
编号:10226648
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发病机制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杂志》 1994年第1期
     作者:薛涣洲 鲁自详 姜青峰 田建国 张宏伟 李淑琴

    单位:450003 郑州 河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薛涣洲 鲁自详 姜青峰 田建国 张宏伟),血气室(李淑琴)

    关键词:

    940114.htm 我们检测了43例门脉高压症患者胃网膜右动静脉胃壁支的血气变化和胃酸分泌功能,旨在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的发病机制。

    一、对象及方法

    1、对象:I组23例,II组20例,均经肝活检和临床检查证实为肝硬变门脉高压症,而I组经胃镜观察和活检证实存在非出血期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II组则无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对照组16例,经临床检查证实为朋囊息肉,无肝病,并经胃镜观察和活检证实无胃病变。

    2,方法:(1)手术前一日抽取股动脉血lml,用IL4302型血气分析仪测氧分压(PO2)(2)手术日清晨测基础胃酸分泌量(BAO)和最大胃酸分泌量(MAO)。(3)3组患者均为硬膜外麻醉(1,II组行分流术或断流术,对照组行胆囊切除术),开腹后选一条胃网膜右静脉在胃窦部的分支,将其汇入胃网膜右静脉处夹闭,抽取其来自胃壁的血液0.5~1.0ml,并抽取与其井行的胃网膜右动脉胃壁支或相应部位的胃网膜右动脉血液0.5~1.0ml,同时抽取时静脉血lml;用上述血气分析仪测pH、PO2和碳酸氢盐(HCO3)、抽血前均未吸氧。(4)3组患者均在开腹后测胃网膜右静脉压力。

    二、结果

    1、II组术前股动脉PO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l);I、II组胃网膜右动静脉胃壁支氧分压差显著小于对照组(P<0.0l),I组也显著小于II组(P<0.05)。各组间BAO和MAO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I、II组胃壁静脉血PH和HCO3浓度显田建国张宏伟李淑琴著低于对照组(P<0.0l),也显著低于同组时静脉血(P<0.0l);I组胃壁静脉血pH和HCO:浓度显著低于II组(0.0l
    1、Il组和对照组胃网膜右静脉压力分别为:2.76±0.55kPa、(lkPa:7.5mmHg)2.34±046kPa和1.29±0.31kPa,I、I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I组也显著高于II组(P<0.05)。I、II组的胃网膜右静脉压力与胃壁支氧分压差(r=-0.336)、胃壁支静脉血pH(r=-0.259)和HCO3(r=0.263)均呈负相关(P均<0.05)。

    三、讨论

    山明等旧本外科学会杂志1980;81:1570以血管造影技术结合组织学方法观察门脉高压犬胃血流状态,证明其胃左动静脉短路开放。本组门脉高压症患者胃壁动静脉氧分压差较对照组明显缩小,并有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者更为显著。提示胃粘膜下动静脉短路大量开放,胃粘膜缺血缺氧是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之一。

    本组结果显示门脉高压症患者的胃壁静脉血pH和HCO3低于周围静脉血,也低于对照组胃壁静脉血,并有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者更为显著。说明局部酸中毒也是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之一。

    (收稿:I 993一05一07 修回:1993-08-0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