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杂志》 > 1994年第1期
编号:10226652
应用眼轮匝肌皮下蒂瓣修复鼻部分缺损二例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杂志》 1994年第1期
     作者:冯立哲 马 政 惠博生

    单位:100081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形科(冯立哲、惠博生) 北京丰台铁路中心医院成形科(马政)

    关键词:

    940127.htm 我们参照文献[plast Reconstr Surg,1990,88:l36],应用眼轮匝肌皮下蒂瓣行鼻背部基底细胞癌扩大切除即时修复2例获得成功,一例为右鼻背基底细胞癌切除后,右鼻背缺损3.5cm×2.5cm。另一例为右鼻背基底细胞癌切除后,右鼻背缺损3.5cm×l.5cm。

    1.手术方法:(1)皮瓣设计:根据鼻侧缺损面积于眼外眺颖部,画出所需皮瓣大小形状,以受区为准呈水平方向梭形,切口连续于眼袋手术切口。(2)皮瓣的切取与移转:沿画线切开皮瓣供区及眼袋切口,注意保留皮瓣与眼轮匝肌相连。靠外眺部尽量于眼轮匝肌浅面分离,将宽1.5cm,长约4cm的皮下蒂瓣由深层掀起,保护蒂部。从下脸内侧切口向鼻侧缺损处掏皮下隧道,并通过隧道将皮瓣移转于鼻侧受区,以不影响皮瓣血运为原则,打包轻度加压包扎。供区可直接拉拢缝合或植以厚断层皮片,例1供瓣区缺损较大植全厚皮片,例2供瓣区直接拉拔缝合。(附图)

    2.结果与体会:术后7天拆除缝线,伤口甲级愈合。l例皮瓣有lcm×lcm浅表水泡干痴外余全部成活。体会如下:

    (1)采用眼轮匝肌皮下蒂瓣可充分利用眼外侧多余皮肤及眼袋手术下睑缘切口,切口隐蔽瘢痕不易外露,尤适于中老年患者。(2)供区不植皮或少植皮,正面瘢痕不显。(3).此瓣由眼轮匝肌为蒂,蒂长可达4cm~5cm,旋转弧度>90,甚可达180”,旋转灵活。(4)、皮下蒂瓣移转后早期血运良好,手术后期因眼脸部肿胀压迫导致皮瓣轻度瘀血,回血反应快,因此为确保皮瓣成活良好,打包则应轻度加压。(5).本瓣肌蒂均不超过1.5cm宽,保留了部分眼轮匝肌,故未发生眼睑闭合不全。

    附图1 先切取皮瓣(梭形切取);2沿眼袋切口切开下眼睑皮肤,掀起此瓣的蒂部;3病例1供瓣区缺损较大植以全厚皮片;4病例2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

    (收稿: 1993-04-16 修回: 1993-10-1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