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杂志》 > 1994年第4期
编号:10226713
腹腔镜肝包虫囊肿摘除术十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杂志》 1994年第4期
     作者:谭家忠

    单位:830001 乌鲁木齐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包虫病研究室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940417.htm 我院在1992年3-7月,开展了电视腹腔镜肝包虫囊肿摘除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病人共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7-70岁。共摘除包虫囊肿16个,直径4-12cm,单囊型10个,多子囊型6个。单纯性8个,合并变性坏死和钙化8个。肝右叶单发包虫2例,肝右叶多发包虫4例,肝顶部包虫2例,肝左右叶多发包虫2例。本组2例并存胆囊结石一并行胆囊切除。有肝包虫手术史者2例。

    2.手术方法:采用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器械设备,按包虫常规手术步骤操作。(1)术前做B型超声定位、定性及定量(数及大小)检查,在体表做投影标记,避免术中遗留包虫囊肿。(2)采用气管插管静脉滴注咪唑安定与安氟醚间断吸入麻醉,连续监测血压、心电图及血氧饱和度。(3)全麻后置胃管。(4)取头高足低20度左右斜卧位。(5)用自动气腹机将CO2注入腹腔,腹压在1.6-1.87kPa左右。插入腹腔镜观察上腹部有无粘连和突出肝表面的白色包虫外囊及其大小、部位。(6)用4块相连的干沙布(无毛边)通过剑突下鞘管送入腹腔,并围裹在包虫周围保护手术野。(7)选择肝包虫突出肝表面的部位为穿刺点,用T形管长臂接粗针头,经皮对准包虫穿刺点穿刺内囊抽尽囊液,由T形管短臂注入灭活剂,杀灭头节后抽出。在穿刺全过程必须将冲洗/吸引器对准穿刺点附近,随时吸净可能溢漏的包虫液和灭活剂。(8)用高频剥离钩电切已塌陷的外囊,可见其内塌瘪的内囊或众多的子囊。(9)用高负压吸引器接内径1.0cm的金属吸引管,经剑突下鞘管置于包虫外囊腔内,迅速间断地吸出内囊、子囊等包虫成分,再用大量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清理残腔,尽量切除无肝组织的外囊壁,高频电凝彻底止血,将腹腔镜插入残腔内仔细检查后将外囊敞开。如有渗血或胆汁漏,可由剑突下鞘管置入胶管,插入包虫残腔内,另端由腋前线的鞘管引出体外。(10)取出腹腔内纱布,拔出腹腔镜,排出腹腔内CO2后拔出各鞘管。腹壁皮肤穿孔用创可贴粘合,结束手术。

    3.结果:本组无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7分钟。术后不需止痛药,当天可下床活动并进流质软食,病人体温一般在37.5度左右,平均住院5天。本组1例肝膈面包虫术中剥离钩穿通膈肌引起气胸,当即用钛铗闭合穿孔,胸腔穿刺抽气,肺膨张良好。无其它手术并发症。

    4.讨论:我们用腹腔镜技术施行了肝包虫囊肿摘除术,打破了肿包虫病必须开腹手术的常规术式,疗效满意,对病人损伤少,术后痛苦小,痊愈快,腹部不留手术瘢痕,受病人欢迎。8例病人术后随访6-18个月,肝、腹腔内无包虫复发或种植。该手术成功的关键是选择好适应证,对肝内型和合并严重细菌感染及破裂的肝包虫者不宜采用此术式。此外,上腹部多次手术广泛粘连者、在肝膈部位和肝裸区及肝脏面的深部位包虫者也不宜选择此术式。对巨大肝包虫和残腔漏胆汁或渗血较多的肝包虫残腔,术后应置管闭式外引流。

    (收稿:1993-10-13 修回:1994-01-0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