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杂志》 > 1994年第4期
编号:10226719
先天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骨髓电镜观察二例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杂志》 1994年第4期
     作者:王令仪 彭光洁 郭艺杰 阮幼冰

    单位:430030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教研室(王令仪、彭光洁、郭艺杰),实验医学研究中心超微病理学研究室(阮幼冰)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940424.htm

    例1 女,10岁。因贫血五年治疗无效。于1981年入院。体检:未见明显异常。多次外周血检查:Hb 50-70g/L、红细胞2.0-3.0×1012/L;白细胞总数2.3-7.0×109/L;血小板50-70×109/L,偶可正常;网织红细胞0.004-0.03-0.06。住院期间偶发现巩膜轻度黄染,但实验室检查除一次尿胆原1/20(+)外余均无特异。溶血检查,仅异丙醇试验7次中4次阳性、抗碱血红蛋白增高3.67%、3.96%(正常对照0.72%),微量Hb电泳可见F带,自溶试验阴性,其余各项溶血试验均为阴性。骨髓细胞学检查3次,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明显活跃,粒细胞系增生减低,晚幼尤甚;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尤以中、晚幼红细胞为著,见畸形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大小悬殊,无中心苍白;巨核细胞有成熟障碍,血小板减少。骨髓液电镜检查幼红细胞超微结构为:胞核呈典型的的“海绵状结构”,染色质紧密结合呈绳索状,染色质间有清楚的小圆形电子透光区;核膜破裂,胞浆成分陷入核内,且在较大电子透光区内尚可见正进入核内的胞浆成份(图1);有的幼红细胞形态不规则,胞浆内尚可见一些细小线粒体,有的幼红细胞胞浆内可见中等数量的长形线粒体及少数空泡,线粒体内散在铁颗粒。

    例2 男,5岁。因面色苍白1年入院。外周血检查:Hb68-74g/L,红细胞2.38-2.55×1012/L、白细胞5.0-5.8×109/L,分类正常,血小板80-88×109/L,网织红细胞0.005。3次骨髓检查示增生活跃,粒、淋巴及单核系统基本正常,红系轻度增生,晚幼红最明显,少数红细胞有巨幼变、偶可见双核型的中、晚幼红细胞,成熟者大小不等,巨核细胞示成熟障碍,血小板少。电镜下幼红细胞形态与例1近似,除“海绵状”结构聚积的染色质、核膜破裂、核周间隙增宽外,核分裂相较多,呈不规则多向性的核分裂相及双核幼红细胞;有的细胞分裂而不分开,提示发育受阻,细胞间有桥连及微丝、微管(图2);部分幼红细胞胞浆内见有许多脂滴及变性的细胞器成分;巨噬细胞多见,内有许多被吞噬的变性红细胞及少量粒细胞,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均少见,粒系基本正常。

    讨论:以上2例超微结构特征符合I型先天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该病典型表现是无效性红细胞生成(髓内红细胞死亡)及特征性形态异常,电镜下可做出明确诊断。治疗较困难,可对症性减轻铁负荷过多或切脾。

    (收稿:1993-05-03 修回:1993-12-1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