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 1998年第1期
编号:10222823
腓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998年第1期
     作者:刁迪朋* 梁华山* 李金荣* 黎志辉* 温 晖*

    单位:* 韶关钢铁集团公司职工医院外科(广东韶关,512123)

    关键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980121 自1990年以来,我们在小腿外侧部皮肤血管显微解剖的基础上,利用腓动、静脉的远端作为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的血管蒂,将该皮瓣向远侧倒转移位,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5例,获得良好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1岁~42岁。5例均为足跟足底部外伤性组织缺损,其中1例为左足毁损伤,仅留足跟底。曾经多次植皮手术失败或感染时间长,病史为1个月~3年。采用腓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面积8 cm×5 cm~15 cm×10 cm,血管蒂长10 cm~15 cm。
, http://www.100md.com
    1.2 手术方法

    皮瓣设计 以腓骨小头及外踝中点作一连线为纵轴,以外踝尖上方5 cm至受区近端切口边缘的距离作为血管蒂的长度。根据触诊或多普勒血流仪确定皮动脉的搏动点,设计时将搏动点包括在内。根据受压面积大小画出皮瓣的范围及血管蒂的切口。

    切取皮瓣 患肢驱血后,于大腿上段上气囊止血带。沿前缘设计线切开皮肤,达肌膜层,在腓骨肌表面掀起皮瓣,向后游离至腓骨长肌与比目鱼肌的肌间隙。至此可见皮动脉自肌间隙穿出,沿皮动脉走向分开间隙,寻找腓动脉干,解剖出腓动、静脉所需蒂长,并游离所需皮瓣。

    用无损伤血管夹阻断腓动脉近端15分钟,观察皮瓣血运情况,如血运正常,即在阻断平面切断并结扎腓动、静脉,转位180°,经皮下隧道,覆盖创面。供皮区用中厚皮片修复。

    1.3 结果
, http://www.100md.com
    5例患者的皮瓣全部成活。经1年6个月~5年随访,感觉恢复良好,无磨损性溃疡发生,患者均重返原工作岗位。

    2 讨论

    腓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适用于修复小腿远端、踝部、跟部及足底部的皮肤缺损。术中需常规探查胫后动脉有无缺如。当胫后动脉缺如时,应禁用此手术,以免发生缺血性肌挛缩。同时本手术要求供区小腿外侧皮肤完整,腓动脉无损伤。

    根据小腿动脉解剖及临床应用所见,腓动脉自胫后动脉发出,沿途有皮支4支~7支,从比目鱼肌与腓骨长肌间隙穿出,供血于小腿外侧皮肤,第1,2,3腓动脉皮支分别位于腓骨小头下约9,15,20 cm处穿出肌间隙,是皮瓣的主要动脉。

    各皮动脉穿过肌间隙后有前后升降支,并相互吻合,其远端于踝上约5 cm与来自胫前、胫后动脉的丰富交通支吻合成网,该逆行岛状皮瓣就是利用这种吻合网设计的。
, http://www.100md.com
    有学者强调,行腓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时应吻合一条静脉,以减轻静脉回流阻力,使静脉回流通畅,提高皮瓣成活率。本组5例均未吻合静脉,伤口仍获得Ⅰ期愈合,简化了手术操作。从该皮瓣的静脉回流情况看,也是可以不吻合静脉的。因为皮瓣的静脉血管蒂也在远端,为二条腓静脉。腓静脉在外踝部附近和胫后、小隐静脉均有交通支,并通过外踝网与胫足背外侧浅静脉构成吻合。当腓静脉远端切断后,皮瓣内静脉压升高,克服腓静脉瓣的阻力,沿腓静脉向远端逆流至与深、浅静脉交通支处,通过其交通支顺流而上。本组5例均见腓静脉扩张变粗,静脉压升高的现象。

    腓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有如下特点:①皮瓣面积大,血管蒂长,带皮下脂肪及深筋膜,是很好的供区材料。②血管分布较恒定,安全可靠,不用吻合血管,操作较简便,成活率较高。③皮瓣血供丰富,弹力好,耐磨、抗压能力强,最适合修复足跟底部组织缺损。

    (收稿:1997-05-1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