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 1998年第1期
编号:10222842
内侧腓肠肌岛状肌皮瓣修复膝部创面
http://www.100md.com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998年第1期
     作者:黄 明1 高博文1 王开明1 冯 磊1 刘汉武2

    单位:1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安徽蚌埠,233000);2 凤阳县大庙医院

    关键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980124 我院自1990年1月以来,采用内侧腓肠肌岛状肌皮瓣修复膝部创面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岁~27岁,平均22岁。左侧2例,右侧3例。散弹枪击伤3例,爆炸伤2例。创面位于膝关节前侧或内侧。清创后创面最大12 cm×10 cm,最小10 cm×6 cm。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囊、肌腱和韧带外露。

    1.2 手术方法

    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取患侧卧位。在靠月 国窝处作皮瓣后上切口,切开深筋膜,在小腿后正中线找到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将两者牵向外侧保护。在腓肠肌二头之间钝性分离,找到腓肠肌内侧头与比目鱼肌间隙,用手指将两者分开。然后,依次作前及远侧切口,再切断基部皮肤,游离腓肠肌肌皮瓣至股骨附着部。切取皮瓣的边缘应大于受区创面边缘1 cm~2 cm, 直接或通过皮下隧道转移修复膝部创面。皮瓣下放置负压引流管。供区创面用游离中厚皮片修复。

    1.3 结果

    本组5例皮瓣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皮片成活。全部患者均莸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个月~5年,膝关节及踝关节功能正常,皮瓣外观满意。供区因切取腓肠肌内侧头后致小腿后内侧凹陷,覆盖的皮片色素沉着,并与深层比目鱼肌粘连,外观不甚满意,但不影响踝关节功能。跟腱肌力5级。

    2 讨论

    内侧腓肠肌岛状肌皮瓣转移术是把带有血管蒂的肌皮瓣,通过移位的方法修复膝部的软组织缺损,以此覆盖裸露的骨面、肌腱、韧带的血管神经等组织。因皮瓣内含有知名的血管,可使皮瓣切取的范围在允许的范围内不受长宽比例的限制。手术一次完成。术后转移的皮瓣血运丰富,抗感染力强,组织愈合快。由于不需吻合血管,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切取皮瓣后对膝部和踝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但皮瓣切取较大时,对供区的外观则有一定的影响。

    (收稿:1995-11-08 修回:1996-02-2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