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脾片移植治疗脾损伤后免疫功能的观察
作者:袁从华
单位:222500 江苏省灌南县人民医院外科
关键词:
中华创伤杂志/980226.htm 自1993年1月~1996年6月,我院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67例,其中除保守治疗6例,脾修补4例外,单纯性脾切除27例(脾切组),脾切除后脾片大网膜内移植30例(移植组),占同期脾破裂44.7%。两组部分病例分别于术后10~20天及3~6月进行免疫指标测定,分析如下。
临 床 资 料
1.一般资料:两组均为腹部闭合性损伤。脾切组男22例,女5例,年龄5~55岁,均为急性脾破裂。移植组男26例,女4例,年龄6~42岁,其中急性脾破裂27例,延迟性脾破裂3例。
2.手术方法:全组病例,按Gall和Schcdc分级均为Ⅲ~Ⅳ级,无法原位保留脾脏,行脾切除后,将体积不小于全脾三分之一的健康脾组织,先切成3cm×3cm×0.3cm薄片,再剪去脾包膜,在等渗盐水中反复冲洗干净,腹腔冲冼置引流管后,将大网膜拉出腹腔展平,前层分一小孔,在两层间分开,将脾片分别平置在两层间,各脾片之间以细线固定1~2针,平置放还腹腔。术后仅2例有间断性腹痛,对症处理治愈后,均顺利恢复。
, 百拇医药
3.随访3月~3年:移植组全部病例作B超检查,腹腔见低回声区,2例CT检查,网膜内见低密度团块。脾切组易患上呼吸道感染7例,患肺炎1例,脾移植组患呼吸道感染2例。
4.免疫测定:脾切组18例,移植组22例,术后10~20天与3~6月测定IgA、IgG、IgM、IgE、C3、C4,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 果
.术后10~20天,测IgA、C3、C4,观察到脾切组和移植组基本正常,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测IgG、IgE,两组明显高于正常,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测IgM两组均降低,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术后3~6月,测IgA、C3、C4,观察到脾切组分别有10、14、14例显著降低,移植组分别有1、5、7例降低,相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IgG、IgE与术后10~20天比较,移植组显著下降,大部分病例恢复正常,脾切组仅轻度下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IgM脾切组进一步降低,移植组恢复正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
, 百拇医药
表1 术后10~20天两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比较(±s) 分组
例数
IgA(g/L)
IgG(g/L)
IgE(mzu/L)
IgM(g/L)
C3(g/L)
C4(g/L)
脾切组
18
5.21±1.25
, 百拇医药
21.08±3.51
592.00±135.85
0.53±0.12
1.01±0.57
0.40±0.27
移植组
22
4.93±1.57*
24.29±4.05*
606.47±137.59*
0.49±0.25*
, 百拇医药
1.13±0.48*
0.54±0.32*
两组比较,*P>0.05表2 术后3~6月两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比较(±s) 分组
例数
IgA(g/L)
IgG(g/L)
IgE(mzu/L)
IgM(g/L)
C3(g/L)
, 百拇医药
C4(g/L)
脾切组
18
1.37±1.12
7.84±4.69
322.00±159.38
0.47±0.16
0.70±0.16
0.21±0.14
移植组
22
2.58±1.92*
, 百拇医药
13.58±8.96*
157.05±46.87**
0.88±0.39**
1.29±0.25**
0.45±0.16**
两组比较,*P<0.05 **P<0.01讨 论
随着对脾功能的认识,脾切除后,自体脾组织片大网膜内移植,已被普遍认为是临床上弥补脾脏功能的有效方法[1,2]。由于脾切除后,免疫球蛋白IgM低下,Tufsin因子缺乏,导致病原菌易感性升高。本组资料表明,两组术后10~20天内,各项免疫指标均因时间较短而改变不明显。而3~6月,脾切组IgA、IgG、IgM、C3、C4低于正常,IgE虽有下降,但仍高于正常,且年龄越小,异常越显著。移植组多数病例恢复正常,对应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由于脾脏富含免疫因子。对于免疫功能尚未健全的儿童,易发生脾切除后凶险感染(OPSI),故更应采取保脾技术。另外,脾脏含有大量NK细胞、巨噬细胞等,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脾切除后,透明质酸酶亦急剧增加,单核吞噬系统受到影响,增加OPSI的发生[3]。所以,无论儿童或成人,脾破裂无法原位保留脾脏时,均应行脾片移植术。
参 考 文 献
1 夏穗生.现代脾脏外科学.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 1990, 123∶125.
2 姜洪池,李广华,夏穗生.脾移植的近况.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1, 11∶149-150.
3 成军,陈易人,胡振雄,等.脾切除对单核吞噬系统的影响.中华创伤杂志, 1994, 10∶119-120.姟迹冢耍姜
(收稿:1997-10-20 修回:1998-01-18), 百拇医药
单位:222500 江苏省灌南县人民医院外科
关键词:
中华创伤杂志/980226.htm 自1993年1月~1996年6月,我院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67例,其中除保守治疗6例,脾修补4例外,单纯性脾切除27例(脾切组),脾切除后脾片大网膜内移植30例(移植组),占同期脾破裂44.7%。两组部分病例分别于术后10~20天及3~6月进行免疫指标测定,分析如下。
临 床 资 料
1.一般资料:两组均为腹部闭合性损伤。脾切组男22例,女5例,年龄5~55岁,均为急性脾破裂。移植组男26例,女4例,年龄6~42岁,其中急性脾破裂27例,延迟性脾破裂3例。
2.手术方法:全组病例,按Gall和Schcdc分级均为Ⅲ~Ⅳ级,无法原位保留脾脏,行脾切除后,将体积不小于全脾三分之一的健康脾组织,先切成3cm×3cm×0.3cm薄片,再剪去脾包膜,在等渗盐水中反复冲洗干净,腹腔冲冼置引流管后,将大网膜拉出腹腔展平,前层分一小孔,在两层间分开,将脾片分别平置在两层间,各脾片之间以细线固定1~2针,平置放还腹腔。术后仅2例有间断性腹痛,对症处理治愈后,均顺利恢复。
, 百拇医药
3.随访3月~3年:移植组全部病例作B超检查,腹腔见低回声区,2例CT检查,网膜内见低密度团块。脾切组易患上呼吸道感染7例,患肺炎1例,脾移植组患呼吸道感染2例。
4.免疫测定:脾切组18例,移植组22例,术后10~20天与3~6月测定IgA、IgG、IgM、IgE、C3、C4,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 果
.术后10~20天,测IgA、C3、C4,观察到脾切组和移植组基本正常,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测IgG、IgE,两组明显高于正常,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测IgM两组均降低,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术后3~6月,测IgA、C3、C4,观察到脾切组分别有10、14、14例显著降低,移植组分别有1、5、7例降低,相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IgG、IgE与术后10~20天比较,移植组显著下降,大部分病例恢复正常,脾切组仅轻度下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IgM脾切组进一步降低,移植组恢复正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
, 百拇医药
表1 术后10~20天两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比较(±s) 分组
例数
IgA(g/L)
IgG(g/L)
IgE(mzu/L)
IgM(g/L)
C3(g/L)
C4(g/L)
脾切组
18
5.21±1.25
, 百拇医药
21.08±3.51
592.00±135.85
0.53±0.12
1.01±0.57
0.40±0.27
移植组
22
4.93±1.57*
24.29±4.05*
606.47±137.59*
0.49±0.25*
, 百拇医药
1.13±0.48*
0.54±0.32*
两组比较,*P>0.05表2 术后3~6月两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比较(±s) 分组
例数
IgA(g/L)
IgG(g/L)
IgE(mzu/L)
IgM(g/L)
C3(g/L)
, 百拇医药
C4(g/L)
脾切组
18
1.37±1.12
7.84±4.69
322.00±159.38
0.47±0.16
0.70±0.16
0.21±0.14
移植组
22
2.58±1.92*
, 百拇医药
13.58±8.96*
157.05±46.87**
0.88±0.39**
1.29±0.25**
0.45±0.16**
两组比较,*P<0.05 **P<0.01讨 论
随着对脾功能的认识,脾切除后,自体脾组织片大网膜内移植,已被普遍认为是临床上弥补脾脏功能的有效方法[1,2]。由于脾切除后,免疫球蛋白IgM低下,Tufsin因子缺乏,导致病原菌易感性升高。本组资料表明,两组术后10~20天内,各项免疫指标均因时间较短而改变不明显。而3~6月,脾切组IgA、IgG、IgM、C3、C4低于正常,IgE虽有下降,但仍高于正常,且年龄越小,异常越显著。移植组多数病例恢复正常,对应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由于脾脏富含免疫因子。对于免疫功能尚未健全的儿童,易发生脾切除后凶险感染(OPSI),故更应采取保脾技术。另外,脾脏含有大量NK细胞、巨噬细胞等,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脾切除后,透明质酸酶亦急剧增加,单核吞噬系统受到影响,增加OPSI的发生[3]。所以,无论儿童或成人,脾破裂无法原位保留脾脏时,均应行脾片移植术。
参 考 文 献
1 夏穗生.现代脾脏外科学.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 1990, 123∶125.
2 姜洪池,李广华,夏穗生.脾移植的近况.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1, 11∶149-150.
3 成军,陈易人,胡振雄,等.脾切除对单核吞噬系统的影响.中华创伤杂志, 1994, 10∶119-120.姟迹冢耍姜
(收稿:1997-10-20 修回:1998-01-1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