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 1998年第3期
编号:10212353
气管错构瘤误诊为支气管哮喘1例
http://www.100md.com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
     作者:罗保平 谢 敏 徐效峰 刘喜林 钟 定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深圳 518101)

    关键词: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990392 患者王某,女,31岁。因“反复喘鸣1年,加重3天,昏迷1h”于1995年3月24日入院。1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气促、喘鸣,常于夜间发作,登楼时加重或诱发。曾先后在某医院住院2天,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经使用舒喘灵、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症状减轻,哮鸣音消失,但易复发。本次发作症状较重,入院前1h昏迷。无慢性支气管炎及心脏病史。查体:T38.2℃,P166次/min,R42次/min。神志恍惚,喘憋貌,半卧位,面部及口唇严重紫绀,球结膜轻度水肿,“三凹征”明显,双肺呼吸音明显减低,闻散在哮鸣音,心率166次/min,律整,未闻及病理杂音,奇脉。拟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危重型)”。经抢救上述症状部分缓解,神志恢复,摄胸部X线片示:肺纹理增强、模糊,余肺及心膈正常。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异常。按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患者仍于吸气时有窒息感,常于夜间体位变动时明显加重,听诊双肺呼吸音仍明显减低,哮鸣音不明显。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气管中上1/3交界处右侧壁有一约蚕豆大小肿物,淡红色,表面光滑,阻塞管腔约90%以上。因患者呛咳,喘憋加重未能活检。气管磁共振扫描(MRI)显示肿物位于气管右后壁,大小约1.5cm×1.5cm×2cm。后转广州医学院附一医院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为气管错构瘤,大小与MRI所见相同。术后随访2年,无气促发作。
, http://www.100md.com
    讨论 肺错构瘤为肺部常见的良性肿瘤,其组织学分类属瘤样病变,典型表现为软骨结节伴以纤维和脂肪组织,瘤内裂隙和空间衬以气管粘膜上皮[1,2]。约90%发生于肺实质内,10%发生于支气管[3],发生于气管的错构瘤国内少见报道。其临床表现:成年人多发,男性多于女性,国内外报告男女之比为2∶1[3]。错构瘤生长缓慢且多位于肺的外周,一般无症状。当生长于支气管内的瘤体刺激局部粘膜感受器或阻塞管腔诱发感染时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发热等症状,而生长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尤其是隆突部位者,症状则出现较早,常伴有喘鸣,甚至引起严重呼吸困难、紫绀,被误诊为哮喘。X线片:瘤体常为圆形或椭圆形,有分叶,边缘光滑呈密度增高的单个结节。位于肺内的,则周围无浸润。本例误诊为哮喘近1年,原因有:①患者为年轻女性,既往健康,以喘鸣、呼吸困难为主诉,咳嗽、咳痰不严重,无咯血,肺部哮鸣音。②胸部X线片未发现心肺异常。③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治疗有一定疗效而满足于现有诊断。综合上述情况,并结合有关文献报道,临床上遇到下述情况,应适时考虑原发性气管肿瘤可能:①成人新发哮喘,肺部听诊以吸入性哮鸣音为主,或哮鸣音不明显,用平喘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有持续窒息感,或易复发;②喘憋以变动体位时明显加重,呼吸“三凹征”明显,双肺呼吸音明显减低,胸片排除气胸和其他肺部病变,咽喉检查排除肿物阻塞;③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有端坐呼吸,排除心脏疾患;④年龄>40岁,有长期刺激性咳嗽。对以上类型患者,要重视观察气管X线影像(因一般胸片只摄入部分气管,易造成漏诊),如有怀疑,则应考虑做气管、支气管断层或CT或磁共振扫描摄影,最直接的方法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除外原发性气管、支气管肿瘤。

    参考文献

    1 崔祥王 宾,王鸣岐,萨藤三,主编.实用肺脏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14

    2 王德元,主编.胸部肿瘤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55

    3 林震琼,凌美玲,顾振群,等.肺错构瘤55例报告.肿瘤防治研究,1982;9(2):9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