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所致精神障碍与癔症性精神病的对照研究
作者:苏中华 刘 健 高建英
单位:苏中华,高建英,济宁医学院第二附院,272151;刘 健,济宁医学院精神医学系
关键词: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980428.htm
近年,由练气功所引发的精神障碍有日益增多的趋势,为更好地认识该病,我们特与癔症性精神病进行了对照研究。
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组 选择1992年~1997年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符合CCMD—2—R[1]有关气功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共24例,其中男性9例(37.5%),女性15例(62.5%)。
二、对照组 选择同期符合CCMD—2—R关于癔症性精神病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随机挑选24例,其中,男性8例(33.3%),女性16例(66.7%)。
, 百拇医药
三、所有入组病人均详细收集病史及全面检查,并按事先设计好的精神症状清单详细记录各临床资料,同时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采用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四级临床疗效[2]评定疗效。
结 果
一、研究组都是由练功及有关活动导致,对照组均由导致心理冲突的生活事件引起,二者有本质区别,练功是患者自己的意志,不是社会心理因素。
二、研究组首次发病平均年龄为42.10±15.73岁,对照组28.18±9.76岁;起病形式研究组以亚急性起病者居多(20例,83.3%),对照组急性起病者居多(21例,87.5%);具阳性家族遗传史者研究组3例(12.5%),对照组11例(45.8%)。经统计分析,两组在上述方面存在非常显著差异
(P<0.01)。
, 百拇医药
讨 论本文资料显示,两组病例在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疗程、疗效、病前个性等方面无显著差异,都是中等严重程度的精神疾病,但研究组首次发病年龄大,受遗传因素影响小,对气功过分追求、信赖、过度练功、对气功师盲目崇拜神化,对自身健康状况过分关注等均加强诱发气功入偏作用而导致发病。无论是出于修身养性、健身强体、还是好奇、追求特异功能的动机,人们大多都是在较晚的时间才接触气功,气功才对人的精神活动产生影响,这可能是研究组中年人发病最常见的原因。对照组的起病诱因复杂多样,精神因素特别是精神紧张、恐惧和一定的人格特征是引发癔症发作的重要因素[3]。就临床症状而言,研究组以幻觉妄想、兴奋躁动、行为为紊乱、情感不协调为主,症状内容多与气功或气功师有关。对照组大多表现兴奋躁动、易激惹、情感暴发、附体体验、意识障碍,具有明显的暗示、自我暗示性和做作色彩,转换症状也比较突出。这种差异与心理防卸机制有关。
总之,气功所致精神障碍与癔症性精神病属于不同类型的精神障碍。我国单氏[4]认为它作为一种与我国文化背景相关的特殊症状群存在是合理的。在CCMD—2—R中把气功所致精神障碍列为一个独立的疾病诊断名称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意义,更易为患者或家属接受,让其认识到正确锻炼的重要性,指导合理练功,以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89~90.
[2]陈微,孙菊编.精神医学临床问答.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32.
[3]沈渔邨,主编.精神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69~670,719~721.
[4]单怀海,严和骎,徐声汉,等.气功诱发癔症样发作与癔症性精神障碍的对照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2,3:156~158.
(收稿日期:1998—06—20), 百拇医药
单位:苏中华,高建英,济宁医学院第二附院,272151;刘 健,济宁医学院精神医学系
关键词: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980428.htm
近年,由练气功所引发的精神障碍有日益增多的趋势,为更好地认识该病,我们特与癔症性精神病进行了对照研究。
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组 选择1992年~1997年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符合CCMD—2—R[1]有关气功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共24例,其中男性9例(37.5%),女性15例(62.5%)。
二、对照组 选择同期符合CCMD—2—R关于癔症性精神病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随机挑选24例,其中,男性8例(33.3%),女性16例(66.7%)。
, 百拇医药
三、所有入组病人均详细收集病史及全面检查,并按事先设计好的精神症状清单详细记录各临床资料,同时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采用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四级临床疗效[2]评定疗效。
结 果
一、研究组都是由练功及有关活动导致,对照组均由导致心理冲突的生活事件引起,二者有本质区别,练功是患者自己的意志,不是社会心理因素。
二、研究组首次发病平均年龄为42.10±15.73岁,对照组28.18±9.76岁;起病形式研究组以亚急性起病者居多(20例,83.3%),对照组急性起病者居多(21例,87.5%);具阳性家族遗传史者研究组3例(12.5%),对照组11例(45.8%)。经统计分析,两组在上述方面存在非常显著差异
(P<0.01)。
, 百拇医药
讨 论本文资料显示,两组病例在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疗程、疗效、病前个性等方面无显著差异,都是中等严重程度的精神疾病,但研究组首次发病年龄大,受遗传因素影响小,对气功过分追求、信赖、过度练功、对气功师盲目崇拜神化,对自身健康状况过分关注等均加强诱发气功入偏作用而导致发病。无论是出于修身养性、健身强体、还是好奇、追求特异功能的动机,人们大多都是在较晚的时间才接触气功,气功才对人的精神活动产生影响,这可能是研究组中年人发病最常见的原因。对照组的起病诱因复杂多样,精神因素特别是精神紧张、恐惧和一定的人格特征是引发癔症发作的重要因素[3]。就临床症状而言,研究组以幻觉妄想、兴奋躁动、行为为紊乱、情感不协调为主,症状内容多与气功或气功师有关。对照组大多表现兴奋躁动、易激惹、情感暴发、附体体验、意识障碍,具有明显的暗示、自我暗示性和做作色彩,转换症状也比较突出。这种差异与心理防卸机制有关。
总之,气功所致精神障碍与癔症性精神病属于不同类型的精神障碍。我国单氏[4]认为它作为一种与我国文化背景相关的特殊症状群存在是合理的。在CCMD—2—R中把气功所致精神障碍列为一个独立的疾病诊断名称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意义,更易为患者或家属接受,让其认识到正确锻炼的重要性,指导合理练功,以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89~90.
[2]陈微,孙菊编.精神医学临床问答.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32.
[3]沈渔邨,主编.精神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69~670,719~721.
[4]单怀海,严和骎,徐声汉,等.气功诱发癔症样发作与癔症性精神障碍的对照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2,3:156~158.
(收稿日期:1998—06—2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