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腺样囊性癌腮腺转移三例报告
作者:鞠宏霜 钟伟
单位:鞠宏霜 恒台县(256400) 山东省恒台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钟伟 济南市(250117)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关键词: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腮腺转移三例报告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并腮腺转移,极为罕见。自1985~1997年,我科共收治3例,报告如下:
例1,女,52岁,右耳疼痛6年,听力下降2年。曾以“外耳道疒 节肿”多次治疗无效。检查见右外耳道前下壁隆起,质硬,压痛,边界不清,鼓膜未窥及,右侧轻度周围性面瘫,B超示右腮腺占位,耳活检病理报告为外耳道腺样囊性癌。于1985年9月12日行外耳道肿物切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术中切除外耳道软骨部并行乳突根治术,术腔植替尔氏皮片,填以碘仿纱条,术后3月转院放射治疗。随访至今,无复发。
例2,男,32岁,右耳疼痛3年,溢液半年。口角歪斜1周。检查见右外耳道皮肤粗糙糜烂,前下部有溃疡面,触痛,鼓膜中央性大穿孔,右眼贝氏征阳性,口角左偏,鼓腮时右口角漏气,诊断右耳慢性中耳炎,耳源性面瘫。于1989年3月25日行乳突根治术,术中见鼓窦、乳突腔、上鼓室均无病变,中鼓室内有少量肉芽组织,切除肉芽组织及外耳道皮瓣,取颞肌筋膜修补鼓膜、外耳道皮肤,术后病理报告为腺样囊性癌,彩超检查右腮腺浅叶有一约0.5cm×1cm实性占位。于4月1日再次手术,切除外耳道软骨部及残存鼓膜以及腮腺浅叶,肿物位于腮腺浅深叶之间,压迫面神经干。术腔植皮。术后2月面瘫恢复,并转院放射治疗。于1993年死于肺脑转移。
例3,女,56岁,右耳疼痛2年。2年前曾因左外耳道肿块在外院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报告为“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术后疼痛无明显减轻。检查见左外耳道口环形狭窄,质硬,耳垂下饱满,压痛,CT扫描示左侧外耳道骨质部分破坏。腮腺占位,约1cm×1.5cm,考虑肿瘤复发。于1997年11月28日行左耳乳突根治术、软骨切除术,行腮腺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腮腺浅深叶之间,包埋面神经干,术后遗有面瘫,病理报告为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术后3月转我院放疗科放射治疗。随访至今,无复发。
讨论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比较罕见,在外耳道恶性肿瘤中占19.6%,属低度恶性肿瘤,发展缓慢,可达数年。早期临床表现为耳部疼痛,持续性加重,继发感染时可有耳漏,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好发于外耳道软骨部,前下壁常见,肿块质硬,触痛,边界不清,易径Sanlorini裂隙侵犯腮腺和颞颌关节。早期易误诊为外耳道疒 节肿,外耳道炎。本文例1、例2初期均以慢性炎症治疗,后经病理检查确诊,故对病程较长的外耳道疼性肿块,长期抗炎治疗无效,特别是伴有面神经麻痹的病人,均应考虑此病,取病理检查,以防误诊。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超出外耳道,侵犯腮腺耳廓者,行耳周“Y”形切口,将耳廓上翻,切除受累组织,同时行乳突根治术。本组3例均为腮腺转移,行肿瘤根治术,切除受侵腮腺,术腔植皮,待皮片成活后行术后配合放射治疗,以防复发。, http://www.100md.com
单位:鞠宏霜 恒台县(256400) 山东省恒台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钟伟 济南市(250117)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关键词: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腮腺转移三例报告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并腮腺转移,极为罕见。自1985~1997年,我科共收治3例,报告如下:
例1,女,52岁,右耳疼痛6年,听力下降2年。曾以“外耳道疒 节肿”多次治疗无效。检查见右外耳道前下壁隆起,质硬,压痛,边界不清,鼓膜未窥及,右侧轻度周围性面瘫,B超示右腮腺占位,耳活检病理报告为外耳道腺样囊性癌。于1985年9月12日行外耳道肿物切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术中切除外耳道软骨部并行乳突根治术,术腔植替尔氏皮片,填以碘仿纱条,术后3月转院放射治疗。随访至今,无复发。
例2,男,32岁,右耳疼痛3年,溢液半年。口角歪斜1周。检查见右外耳道皮肤粗糙糜烂,前下部有溃疡面,触痛,鼓膜中央性大穿孔,右眼贝氏征阳性,口角左偏,鼓腮时右口角漏气,诊断右耳慢性中耳炎,耳源性面瘫。于1989年3月25日行乳突根治术,术中见鼓窦、乳突腔、上鼓室均无病变,中鼓室内有少量肉芽组织,切除肉芽组织及外耳道皮瓣,取颞肌筋膜修补鼓膜、外耳道皮肤,术后病理报告为腺样囊性癌,彩超检查右腮腺浅叶有一约0.5cm×1cm实性占位。于4月1日再次手术,切除外耳道软骨部及残存鼓膜以及腮腺浅叶,肿物位于腮腺浅深叶之间,压迫面神经干。术腔植皮。术后2月面瘫恢复,并转院放射治疗。于1993年死于肺脑转移。
例3,女,56岁,右耳疼痛2年。2年前曾因左外耳道肿块在外院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报告为“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术后疼痛无明显减轻。检查见左外耳道口环形狭窄,质硬,耳垂下饱满,压痛,CT扫描示左侧外耳道骨质部分破坏。腮腺占位,约1cm×1.5cm,考虑肿瘤复发。于1997年11月28日行左耳乳突根治术、软骨切除术,行腮腺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腮腺浅深叶之间,包埋面神经干,术后遗有面瘫,病理报告为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术后3月转我院放疗科放射治疗。随访至今,无复发。
讨论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比较罕见,在外耳道恶性肿瘤中占19.6%,属低度恶性肿瘤,发展缓慢,可达数年。早期临床表现为耳部疼痛,持续性加重,继发感染时可有耳漏,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好发于外耳道软骨部,前下壁常见,肿块质硬,触痛,边界不清,易径Sanlorini裂隙侵犯腮腺和颞颌关节。早期易误诊为外耳道疒 节肿,外耳道炎。本文例1、例2初期均以慢性炎症治疗,后经病理检查确诊,故对病程较长的外耳道疼性肿块,长期抗炎治疗无效,特别是伴有面神经麻痹的病人,均应考虑此病,取病理检查,以防误诊。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超出外耳道,侵犯腮腺耳廓者,行耳周“Y”形切口,将耳廓上翻,切除受累组织,同时行乳突根治术。本组3例均为腮腺转移,行肿瘤根治术,切除受侵腮腺,术腔植皮,待皮片成活后行术后配合放射治疗,以防复发。,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