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1998年第5期
编号:10243489
全身因素影响狗骨缺损修复的酶细胞化学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1998年第5期
     作者:李德懿 刘瑷如 汪铮 叶军

    单位:20001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关键词: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980532 牙槽骨吸收是牙周炎进展期最严重的特征,目前对牙槽骨破坏修复的认识多数来自体外实验。本实验采用动物模型、酶细胞化学和全自动图象分析等,以研究全身因素对狗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和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 ACP)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动物模型制备和实验分组:以24只狗,全麻下在上颌尖磨牙区(5-3|3-5)牙间隙处,制备人工二壁骨袋(宽2~2.5 mm,长3~4 mm,深4~5 mm)。动物随机分为4组:①卵巢切除

    (手术切除两侧卵巢);②糖尿病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③甲状腺素组(喂服左旋甲状腺素);④对照组(不作其它处理),每组6只狗。

    (2)ALP、ACP染色和图象分析:各组于1、2、6个月分别截取骨袋部位修复骨组织,冰冻切片,采用偶氮色素法进行ALP和ACP染色。各选6个视野,输入VIDAS多功能图象分析仪,根据酶染色的深浅和面积,自动分级和分析结果。

    2.结果:观察到各组不同时间新生骨组织的ALP、ACP染色深浅和所占面积各不相同,甲状腺素组除6个月组ACP活性升高外,ALP与ACP活性普遍较对照组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组织学观察到骨质形成少相吻合;而糖尿病组和卵巢切除组仅ALP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ACP仅2个月组差异有显著性,说明骨形成减弱较骨吸收减弱明显。

    3.讨论:观察到新骨形成处有ALP反应阳性的成骨细胞和ACP反应阳性的破骨细胞活动。ALP主要位于成骨细胞的胞膜、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等处,它可作用于有机磷酸复合物,使组织局部磷酸根增多,参与骨基质形成和矿化。ACP主要位于破骨细胞的溶酶体、高尔基体和胞内空泡,可使骨基质的有机成分解聚。证实骨缺损修复是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协同作用的结果,ALP和ACP分别为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的标记酶,它们的活性受全身因素的调控。这些检测对评估牙槽骨的修复、重建以及探讨牙槽骨破坏修复机制等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收稿:1997-10-27 修回:1998-06-1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