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 1998年第6期
编号:10214204
右心房原发间皮肉瘤一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98年第6期
     作者:牛建立 成杞润 贾清仁 姚建民 卢 宁

    单位:第二军医大学博士生,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脏外科,北京,100700 牛建立,男,1965年10月生,博士,主治医师

    关键词:心脏间皮瘤;原发性

    1 临床资料 患者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2岁。因从6级楼梯上跌落头部致伤后头痛、头晕、恶心2 h余,原发昏迷5 min,于1997年12月18日急诊入院。入院时查体:意识清楚。GCS昏迷评分15分。头颅无畸形。双瞳等大正圆,对光反应灵敏。耳、鼻、口腔内无溢液。颅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颈稍抵抗,Kernig征阴性。四肢肌力、肌张力及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以环池、纵裂池及小脑幕上为明显,其中环池内广泛性积血,诸脑室、脑池大小及位置正常,脑组织内未见异常密度影,中线结构无移位。腰椎平片示第一腰椎(L1)压缩性骨折。入院诊断为(1) 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 L1压缩性骨折。入院后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 静滴1次/d,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l 静滴1次/d,尼莫通片30 mg 口服 1次/8 h及止血、抗感染、能量合剂等常规补液治疗。伤后24 h患者突然昏迷。GCS 6分。双眼球向左侧同向凝视。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直径约2.5 mm,对光反应迟钝。复查头颅CT示:第三脑室及双侧侧脑室明显对称性扩大,第四脑室大小位置正常,左侧额叶见一直径约1 cm的片状密度增高影,中线结构无移位,提示梗阻性脑积水。即在局麻下行右侧侧脑室外引流术,术中发现脑压较高约2.942 kPa(300 mm H2O),脑脊液清亮无色。同时行气管切开术。术后第1天意识状态明显好转,嗜睡,唤醒后可正确应答,按吩咐动作,GCS 14分。术后第2天,患者完全清醒,GCS 15分。脑室引流的脑脊液无色清亮,每日引流量约200 ml,脑压波动在1.177~1.961 kPa(120~200 mm H2O)。术后3 d鼻饲流汁。术后5 d复查头颅CT示:环池积血已完全吸收,两侧侧脑室、第三脑室缩小呈缝隙状。夹闭外引流管观察48 h,患者意识清楚,无剧烈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再次复查头颅CT示:基底池积血已完全吸收,脑室系统正常,左额叶内片状高密度灶、周围轻度水肿。故拔除脑室外引流管。伤后15 d拔除气管套管。于伤后34 d治愈出院。

    2 讨 论 颅脑损伤后脑积水常见于重型颅脑损伤。本例为轻型,伤后1 d因意识障碍复查头颅CT示第三脑室及双侧侧脑室对称性扩大,第四脑室大小及位置正常。提示为梗阻性脑积水,梗阻部位在中脑导水管附近。脑外伤后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多因脑室内出血血凝块阻塞了脑脊液的循环通路或颅后窝血肿、脑干损伤后水肿所致,本例仅表现为基底池尤其是环池内的积血,这可能是导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的主要原因。脑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引起交通性脑积水,但多发生在后期。本例可能系环池积血压迫致中脑导水管狭窄所致。因此,只要及时发现脑室对称性扩大并行脑室外引流术,预后较好。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 651.15

    (1998-02-21收稿,1998-05-20修回)

    于明琨,男,1961年11月生,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