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 1998年第6期
编号:10214205
以肺损害为早期表现的川崎病三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98年第6期
     作者:王 莹△ 卞金陵

    单位:

    关键词:川崎病;肺损害

    1 临床资料 患者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7岁。因胸闷、心悸2个月入院。查体:心界向两侧扩大,心尖部第1心音低钝,伴心包填塞征。心电图:快速房扑,心率120~130次/min;X线胸片:心影呈烧瓶样改变,心胸比率0.75,胸腔积液;超声心动图:右房可见4.5 cm×5.2 cm及4.9 cm×4.8 cm稍强回声团,其中回声不均,底部稍宽,活动度小,填满整个右房,心包腔大量积液;头颅CT:未发现颅内占位病变;腹部B超:肝段下腔静脉增宽,肝大,肝内未见占位性病变。3次心包穿刺,共抽出液体1 750 ml。穿刺液化验结果:血性,不凝,Rivalta试验(+),白细胞总数4.16×109个/L,中性粒细胞0.72,淋巴细胞0.21,间皮细胞0.07,蛋白质50.98 g/L,糖3.13 mmol/L;心肌酶检查:AST 1 109 U/L,CK 769 U/L, CK-MB 19 U/L,LDH 1 901 U/L。患者于1997年9月5日在全麻下行剖胸探查术。术中见心包明显充血、水肿,右心肿瘤约5.4 cm×7.6 cm×6.2 cm大小,包绕整个右心房和右心室,房间沟消失,左心房及右上肺静脉也受侵,右心房前壁部分肿瘤组织坏死液化,和心包粘连明显,触之有囊性感。于右心房前方行心包连同瘤体组织部分切除术,与右胸腔相同。术后转放疗科放疗,术后两个月因心力衰竭死亡。术后病理报告示右心房间皮肉瘤。

    2 讨 论 心脏恶性肿瘤多为继发性,原发性少见,原发性心脏间皮肉瘤更为罕见。目前大多认为其源于未分化的心内膜下原始间叶组织。此组织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形态呈多样性。心脏肿瘤的临床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易与心包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相混淆。本病多伴有心肌损害,心肌酶有不同程度升高;超声心动图表现有:(1)肿瘤回声不均匀;(2)肿瘤活动度小甚至固定;(3)肿瘤基底部较宽。但术前定性诊断难以确定,需结合免疫组化和电镜确定其组织类型。本病因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预后较差,应尽早在体外循环下施行肿瘤切除术。肿瘤切除不仅可缓解循环阻塞症状,也可为术后化疗、放疗创造条件,以提高远期生存率。本例因就诊较晚,出现心包填塞症状,探查时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病变广泛而无法切除,虽作心包开窗术缓解症状,但最终因心力衰竭死亡。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 732.1

    (1998-04-17收稿,1998-07-18修回)

    牛建立,男,1965年10月生,博士,主治医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