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创伤杂志》 > 1998年第6期
编号:10229179
1361例高寒区颅脑交通伤的诊治
http://www.100md.com 《中华创伤杂志》 1998年第6期
     作者:狄凤桐 郑红霞 贾海燕 徐学富 狄宁

    单位:狄凤桐 郑红霞 贾海燕 徐学富 狄宁 010051 呼和浩特,解放军第二五三医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

    中华创伤杂志980622 我区地处高寒,有牧区、大漠,交通不便,寒期7~9个月,年平均气温-6~-10℃。该地区群众习惯过量饮酒,酒后驾驶汽车、摩托车超速行驶或骑马奔驰,造成翻车、坠马,致颅脑损伤,且伤后不易早发现、早救治。同时临床上出现意识障碍、躁动、呕吐,易误诊为“酒精中毒”延误治疗,甚至丧失抢救时机。

    临床资料 男1 076例,女285例;年龄6个月~69岁。颅脑损伤轻型297例(21.1%),中型258例(18.9%),重型806例(59.1%);严重多发伤379例(27.8%);休克105例(7.7%);高颅压806例(59.1%)。死亡324例(23.8%)。

    讨论 (1)迅速抗休克: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给氧,其浓度不超过60%。立即建立2条以上静脉输液通道,快速输血输液,快速输入20%甘露醇,同时先晶体后胶体输入,至休克纠正为止。休克早期输注适当平衡溶液。(2)颅内血肿处理:①适当扩大骨窗,充分减压;②彻底止血,实施结扎缝合和夹闭或明胶海绵压迫、电凝、过氧化氢液棉片压迫等处理;③血肿清除后对损伤区脑组织进行胎脑组织混悬液移植,可加快意识和肢体功能恢复。对于病情相对稳定、无脑疝的硬脑膜外血肿或脑内血肿,行尿激酶冰血浆溶吸术也有较好效果。另外,对术后病人进行腰穿注氧,对纠正脑缺氧有积极作用。(3)冷密闭液滴入浅低温疗法抢救重型颅脑外伤36例,取得明显疗效。其方法是将密闭输液管置于冰盒内,使体温控制在35~36℃,早期迅速输入冷冻血浆或新鲜冰血浆200~400ml。(4)中西医结合治疗继发性颅脑损伤:改善脑微循环除早期迅速输新鲜冰血浆外,采用中药川归汤,半剂,口服或鼻饲2次/日;黄连解毒汤,半剂,口服或鼻饲2次/日。在针刺疗法上,取曲池、手三里、外关、风市、阳陵泉、阴陵泉、环跳、合谷、中三里、悬钟、太冲、昆仑穴位,用泻法或平补泻手法,交替针刺病侧肢体。

    (收稿:1998-03-2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