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外科杂志》 > 1998年第8期
编号:10216257
缩乳术治疗乳腺病的初步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华外科杂志》 1998年第8期
     作者:李志宏 袁辉生 程石 马淑云 张越巍 范东坡 冯瑞娥

    单位: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普外科(李志宏、袁辉生、程石、张越巍、范东坡),病理科(冯瑞娥);吉林省人民医院(马淑云)

    关键词:

    中华外科杂志/980822 乳腺病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尽管绝大部分是良性,但症状明显者常常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目前对此病多采用保守治疗,但效果不佳。我们应用缩乳术治疗临床症状明显并伴乳腺轻度肥大的乳腺病,获得了良好疗效。

    1.资料与方法:我院1990年6月~1997年6月共收治乳腺病患者12例,年龄28~46岁,平均34.1岁。病史3~8年,平均5.3年。本组患者均有明显周期性或持续性乳房胀痛,双乳呈轻度肥大,可触及多发性、大小不一的结节,触痛明显。经中西医药物治疗,疗效不佳。
, http://www.100md.com
    手术方法:沿乳晕作一环形切口,乳晕正下方保留宽3~5 cm真皮脂肪作蒂与乳晕相联,并沿此真皮脂肪蒂两边缘作一放射状切口,将乳腺组织与皮肤和周围组织完全游离,包括与胸大肌筋膜相连部分,彻底切断供应乳腺组织的血管及其支配神经,使之成为仅靠下部真皮脂肪蒂与周围组织相连的完全游离的乳腺。然后再将乳腺组织(乳腺肥大时则适当环形切除部分乳腺组织,使之变成正常大小)重新固定于胸肌筋膜上,切除多余皮肤,重新缝合,外加压包扎固定。

    2.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双乳疼痛、触痛消失,保留的乳腺组织原有的增生结节全部消退,整个乳腺组织变软、变平。红外线检查显示无乳腺增生征象。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显示导管上皮细胞无明显增生。手术前后患者雌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术后随访3个月~6年,无复发征象,其中1例术后6年因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对癌肿周围正常乳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与前次手术病理比较,显示乳腺小叶体积变小,间质水肿消失,导管管腔缩小。

    3.讨论:乳腺病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之一,患病率约为38.8%~49.3%[1]。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但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有关,特别是与雌激素和黄体酮水平有关。
, 百拇医药
    目前对于乳腺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治愈率约30%~80%,且停药后有50%病例复发[2]。临床观察对于中度以上增生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传统的外科治疗仅限于乳腺病局部肿块的切除,对于重症患者则采用乳腺全切除术。前者不能彻底地解决增生问题,还有可能出现新的增生肿块。而后者则因切除双侧乳房影响了外观,给患者生理及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不易被患者接受。

    缩乳术治疗乳腺病既可以保留正常大小乳腺,又可以使其增生的结节消失,并且不复发,弥补了目前外科治疗的缺陷。其作用机理可能为:(1)交感神经的破坏致乳腺疼痛消失。手术过程中支配乳腺的神经被彻底切断,虽然神经纤维可以再生,但在一定时间内再生的神经纤维达不到原有的效应器,因而失去功能。术后乳腺疼痛消失,一方面是感觉神经遭到破坏,疼痛感觉消失。另一方面,可能是运动神经的破坏使得乳腺组织不再发生增生,或者说神经营养障碍即废用性萎缩。(2)血流减少。病理学认为乳腺病是激素依赖性的间叶和上皮性乳腺组织增生,同时伴有囊肿形成和退行性变化。小叶内间质充血、水肿是造成乳腺月经前期周期性疼痛的原因。手术过程中供应乳腺的动脉被切断,仅靠真皮脂肪蒂中的毛细血管网供应。虽然术后有再生的毛细血管进入腺体,但在单位时间内的血流量将大大减少,因而可能抑制腺体的增生。

    参考文献

    1华积德,主编.肿瘤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1627-1632.

    2王其平. 乳腺增生症.普外临床, 1991,12:88-9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