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外科杂志》 > 1998年第8期
编号:10216258
急性胰腺炎相关蛋白 mRNA表达机制
http://www.100md.com 《中华外科杂志》 1998年第8期
     作者:么改琦 吴咸中

    单位:100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

    关键词:

    中华外科杂志/980821 1984年,法国人Keim等首次在急性胰腺炎(AP)大鼠的胰液中发现了一种蛋白,由于这种蛋白与A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而Keim等将其命名为胰腺炎相关蛋白(PAP)。随后,法国和德国两家实验室合作,对PAP的形态功能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正常情况下,检测不到PAP。在AP时,PAP大量分泌,即使在其它消化酶的分泌受抑制时,PAP仍能特异性的大量合成和分泌。

    本实验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斑点杂交(dotblot)技术,研究了大鼠AP时PAP mRNA的表达水平,为从基因表达水平研究PAP蛋白与AP发病之间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并希望能为AP提供一特异性诊断和评估预后的指标。

    一、材料与方法

    1.主要试剂及器材:蛋白酶K,鲑精DNA,AMV反转录酶,RNasin,dNTP,PCR分子量标准,TaqDNA聚合酶。DNA热循环仪,高速台式低温离心机,激光光密度扫描仪。

    2.方法:选健康Wistar大鼠36只,体重180~220 g,雌雄各半。动物分组:(1)假手术组(SHAM):12只,开腹后翻动胰腺数次关腹。(2)胰腺炎模型组(ANP):12只,开腹后,采用经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的方法造成胰腺炎动物模型。(3)腹膜炎组(PER):12只,腹腔注射2.5%新鲜自家粪液0.025 ml/g WT大鼠。采用异硫氰酸胍-热肪一步法,提取胰腺组织总RNA,以Primer和PCRDESN软件设计出扩增长度为352bp的一对引物。经逆转录反应体系及PCR反应体系后,回收PCR产物,再经斑点杂交定量检测PAP mRNA表达。

    二、结果

    1.PAP基因片段的扩增及鉴定:结果显示急胰胰腺炎组PAP扩增片长度约352 bp,而腹膜炎和假手术组无条带扩出。

    2.斑点杂交法测定PAP mRNA表达情况:不同实验分组和同一实验组不同时间的总RNA点膜后进行斑点杂交,以激光扫描仪测定PAP mRNA表达情况。斑点杂交结果经直线回归配对法计算PAP mRNA相对含量,发现PAP mRNA水平在大鼠胰腺炎造模后在胰腺组织中迅速升高,在48小时达高峰(>18 U/μg),72小时略有下降(16 U/μg),表明了PAP基因表达与AP严重程度之间有直接相关性。实验又发现在腹膜炎大鼠模型中未发现PAP mRNA的表达。

    三、讨论

    80年代新近发现的与胰腺炎密切相关的蛋白PAP,作为胰腺急性期反应的特征,为AP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野,引起了人们对AP时细胞蛋白代谢改变方面的注意。

    PAP mRNA这种仅在胰腺炎时迅速过度表达的特征表明了PAP是一种特异性的胰腺炎相关蛋白,与Iovanna等人研究的PAP蛋白水平变化相比,发现PAP的基因表达与蛋白水平变化相一致,因而检测PAP的mRNA水平能反映PAP的蛋白水平[1]

    参考文献

    1Imrie CW.Prognosis of acute pancreatitis.Ann Ital Chir,1995,66:187-18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