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外科杂志》 > 1998年第8期
编号:10216259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套扎术对择期手术肝硬变患者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 《中华外科杂志》 1998年第8期
     作者:乐可赞 徐传德 周怡和 朱国青

    单位:200080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乐可赞、徐传德),胃镜室(周怡和、朱国青)

    关键词:

    中华外科杂志/980820 我们将胃镜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套扎术(EVL)应用于肝硬变患者的术前准备,研究其预防肝硬变患者术前大出血的作用。

    1.资料和方法:1993年以来我科将择期手术的222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套扎治疗组(EVL组):共77例,男56例,女21例;年龄26~65岁,中位年龄46岁;其中肝功能A级44例,B级23例,C级10例;56例曾有出血史。(2)对照组:共145例,男98例,女47例;年龄27~66岁,中位年龄47岁;肝功能A级85例,B级41例,C级19例;104例曾有出血史。所有患者经胃镜证实全部有中度至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VL组采用Stiegmann所述单环或改良的多环套扎法[1]。每位患者从入院后第一周起,每周套扎1次,套扎尽可能由胃底开始再至食管,对所有曲张静脉均一一结扎,长度长的要再均匀套扎数点,1次套扎2~5个点,反复套扎2~6次不等,直至所有曲张静脉均消失,或行进腹手术为止。套扎2天禁食,其他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则行常规治疗。
, http://www.100md.com
    2.结果:EVL组患者入院后手术准备期12~108天,平均70.4天;对照组20~123天,平均66.9天,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EVL组有13例在进行第一次套扎时,仍可见曲张静脉有活动出血,套扎止血率100%。EVL组进腹术前曲张静脉消失者62例,占80.5%,减少至轻度者8例,占10.4%,其余未减至轻度即行手术治疗。EVL组未见严重并发症,且无因EVL术死亡者。EVL组无1例在手术准备期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对照组有14例(9.7%),其中13例为再出血患者,经保守治疗仅1例需急诊手术止血。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随访期3个月~5年,EVL组随访率92.2%(71/77),1年、3年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8.0%(49/50)、93.7%(30/32)、93.0%(66/71);对照组随访率87.6%(127/145),1年、3年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7.0%(98/101)、91.9%(57/62)、90.5%(115/127),各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3.讨论:肝硬变患者肝功能常处在一种不稳定状态下,手术成败与肝功能好坏明显有关,手术时机的选择对于需手术治疗的肝硬变患者尤为重要。这就决定了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往往有较长的术前准备期。本组病例验证了这一点,更表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择期手术期间出血率可达9.7%,控制这一时期的出血率,应当成为肝硬变患者术前准备的一个重要内容。EVL急诊止血率100%,对减轻静脉曲张有效率达90.9%以上,且未见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充分反映了EVL优越性。EVL意义在于急诊止血及短期内控制出血的效果良好,延缓了再发生出血的时间,争取到了更多手术机会。EVL一方面直接阻断曲张静脉,使之形成血栓闭塞;另一方面充分阻断了粘膜下的动静脉短路,改善了食管胃底粘膜血供,减少了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可能。鉴于EVL显著减少术前出血,且对以后手术方式选择无任何影响。作者建议EVL可作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前准备的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Stiegmann GV,Goff JS,Sun JH,et al.Endoscopic ligation of esophageal varices.Am J Surg,1990,159:21-2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