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与临床医学研究相结合专题座谈会纪要
作者: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单位: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981103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在我国发展较快,与国际差距逐渐缩小。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已从基础研究渗透到临床,部分技术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对推动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属于跨学科研究,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发展并不平衡,在认识与理解上存在误区,这将会影响甚至阻碍该领域的健康发展。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于1997年12月16日在京召开了分子生物学与临床医学研究相结合专题座谈会,就分子生物学与临床医学研究相结合的现状、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以及今后我国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较广泛深入的讨论。共有10位临床和基础医学的专家参加了会议,他们是: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黄庭、李晓玫,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祝学光,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方伟岗,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张之南、沈铿,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刘德培,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林晨,北京市肿瘤研究所吕有勇,北京儿童医院江载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吴和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海燕教授作了书面发言。
, 百拇医药
现将各位专家的观点介绍如下(刘德培教授的观点见本期第807页)。
黄莚庭 我复习了1996 年全年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的论著及简报文章,共计268篇,涉及分子生物学的有107篇,占39.9%, 其中半数研究得到各种基金资助;由临床单位完成的略多于基础科室;在内容方面,49.5%的文章与癌基因有关。总的看来,我国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很快,涉及内容广,与国际差距较前几年有明显缩小,可谓硕果累累,成绩喜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重复性。癌基因只是分子生物学领域中的一项内容,但目前过多的研究集中于癌基因,则难免重复,内容常雷同,很少有创新,有的水平不高,很难说明什么问题。(2)随机性。为了得到基金资助,申报分子生物学课题的中标率很高。似乎采用了一些分子生物学的先进方法和技术就算进入尖端行列,身价倍增。除少数几个重点单位外,一般的研究都缺乏连续性,难以深入。有的研究取决于国外带来的试剂,用完了课题就中断,特别是临床科室,主要由研究生完成,更难持久。(3)脱离实际。虽然课题由临床专家牵头者超过一半,但不少课题并不结合临床,无应用价值。少数虽联系临床,但距离应用尚过于遥远。如何开展分子生物学的临床应用研究是很值得考虑的问题。
, 百拇医药
张之南 (1)分子生物学是一个发展迅速,影响面宽的生命科学中的主流学科,已渗透到多个领域。临床医生应对分子生物学有个基本了解,掌握的深度视需要而定。临床研究人员要自身努力,也要靠基础研究人员帮助,临床与基础相互促进和推动在医学的各个方面是必不可少的。(2)必须弄清分子生物学的概念及其所覆盖的研究范围,不要片面理解为只是核酸或基因的研究,或与分子遗传学混同。应认识分子生物学的全貌,这对科研课题的选择和决策都是至关重要的。(3)对分子水平的发现要提到细胞水平去权衡其作用,然后考虑对器官组织的影响,最后从整体观察其临床或生物学意义。分子生物学的某项异常不一定都与疾病有直接关系,要慎重评价其临床意义。有两点建议:(1)中华医学杂志作为代表我国医学水平的杂志之一,应有文章反映我国分子生物学在临床研究中的最新最高成就,这一类文章可占1/3。要以反映出高水平、有利诊断、有助病理生理过程的解释、有前瞻性、导向性的文章为主。(2)由于多数临床工作者对分子生物学不十分熟悉,应有些讲座或专题综述,或短评及名词解释,方式多样,便于阅读。
吕有勇 造成临床分子生物学发展出现一些问题和误区的主要原因有:(1)缺乏系统的科学研究体系,缺乏将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有机地与自己的研究工作结合。(2)医院或研究所的研究机构设置、布局、管理和操作不能适应现代科学研究的需要。(3)研究生教育体系已不能适应目前高水平科研工作的需要。根据国内外先进经验,医学科研的模式应以研究中心的形式组织和运作。实行开放式运行,以课题为单位进入中心。学术带头人应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及长远的发展目标,要有良好的、标准化的实验技术作支撑,要有标志性成果可检验。
, 百拇医药
吴旻、林晨 (1)要重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结合的问题。要让临床医生及时了解基础医学的进展并使其有机会接触医学的最新进展。(2)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其指标的选择,方法的规范,结果的分析与判断都很重要。最终作为指标应用于临床,应经专家鉴定,卫生部批准。(3)临床研究生的工作应选择与其专业紧密结合的课题,运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应有目的地来解释或解决临床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方伟岗 出现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分子生物学进入临床研究代表一种观念及研究思路上的创新和革命,是一种发展趋势。但同纯基础理论研究有着本质的区别。作为临床研究者必须着眼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要把分子生物学作为一种研究工具,与整体及细胞水平的研究相结合,为临床工作服务。而决不能为追赶时髦而迷失方向。建议临床研究人员应拿出一部分时间学习并了解分子生物学的一般理论和基本技术,经常与基础学科的研究人员进行沟通及交流,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及帮助。在立题及实验过程中,聘请基础学科的专家参与课题设计及提供技术支持。根据国外成功经验,一个好的临床实验室负责人并无必要去亲自钻研很深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但他必须具有敏锐的头脑及丰富的想象力。他的周围应当有一群来自各个学科的学术思想活跃的同行及朋友,并能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并发表各自的见解。他应当能很好地领导并“利用”这些人为自己服务。只有这样临床医学才可能有一个更快的发展。
, 百拇医药
祝学光 当前,中华医学会、医疗行政部门及医学研究单位应当联合起来抓几件事:(1)组织医生学一点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2)正确认识了解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特点及由于学习不够、技术不稳定可能引起的误导,如:聚合酶链(PCR)技术灵敏度极高,易污染造成假阳性结果。要加强质量监控管理及相关人员考核;(3)进行基因治疗工作的立法与伦理学审核;(4)建立我国的临床分子生物学研究,开发和应用指导性的网络体系,集中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加强学术指导与攻关队伍的组织,使分子生物学真正造福于病人;(5)基因治疗多基因发病的疾病仍是一段时期以后才能实现的,目前还要作长期研究的准备。
王海燕 我国的大部分临床医学专家,甚至涉及较多临床科研工作的专家们没有系统学习过分子生物学,没有亲自作过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对涉及这方面的研究常常感到心中没底。重新学习当然是必须的,但远远赶不上分子生物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既懂临床又懂基础医学(如分子生物学的人才将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栋梁之材,破除框框,创造条件让这一批人才尽快走上学科前沿或课题的领导岗位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分子生物学专家与临床专家们的相互理解和合作会将这种结合推向更高层次。目前,国内基础医学专家与临床专家应以联合课题(联合带研究生)为结合点,在课题设计、开题讨论、建立方法、结果分析讨论等方面都应共同讨论,互相补充。中华医学杂志目前的审稿工作已邀请基础和临床专家共同讨论。临床医学专家应避免对分子生物学不求甚解,甚至将其作为课题的“装饰品”;基础医学专家应避免将临床医学当作“资料源”,只顾利用病人标本。学科上的互相结合也是科研道德和品质的体现。
, 百拇医药
江载芳 PCR技术已从实验室进入儿科临床应用,但其假阳性或假阴性率较高,使得许多临床医师对目前PCR检测结果不敢信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1)有健全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以市或区为单位建立统一的质控中心。首先要保证试剂的质量,其次,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合格者上岗。(2)PCR实验室及设备应规范化,设立一定的隔离区域用于 PCR 操作的不同步骤。(3)严格控制污染;(4)设立严格的阳性及阴性对照。
沈铿 (1)集中资源,组织跨地区、跨医院甚至全国性的较大样本研究,采用统一的研究设计,统一的检测方法。这样不但可以有助于确定基因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而且可以节省有限的资金和人力,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成立具有权威性的妇科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专家咨询小组,指导和协调我国的妇科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
李晓玫 (1)分子生物学探讨的理论问题并非单纯的基因克隆和基因表达,还包括对很多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及调控的研究,如细胞信号传导研究。(2)鉴于目前临床研究资金短缺,因此应将研究重点放在利用临床优势,解决与国计民生相关的主要临床问题上。比如,在国际上已经克隆出大部分人类基因的情况下,更应着眼于研究在病理情况下已知基因的功能改变及其调控问题。(3)应更多鼓励支持基础与临床的相互合作及交流,在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更应该如此。(4)目前,国内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基因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手段与方法的规范化方面都还缺乏相应的管理和法规,应尽快完善。
(收稿:1998-09-04), 百拇医药
单位: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981103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在我国发展较快,与国际差距逐渐缩小。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已从基础研究渗透到临床,部分技术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对推动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属于跨学科研究,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发展并不平衡,在认识与理解上存在误区,这将会影响甚至阻碍该领域的健康发展。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于1997年12月16日在京召开了分子生物学与临床医学研究相结合专题座谈会,就分子生物学与临床医学研究相结合的现状、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以及今后我国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较广泛深入的讨论。共有10位临床和基础医学的专家参加了会议,他们是: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黄庭、李晓玫,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祝学光,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方伟岗,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张之南、沈铿,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刘德培,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林晨,北京市肿瘤研究所吕有勇,北京儿童医院江载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吴和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海燕教授作了书面发言。
, 百拇医药
现将各位专家的观点介绍如下(刘德培教授的观点见本期第807页)。
黄莚庭 我复习了1996 年全年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的论著及简报文章,共计268篇,涉及分子生物学的有107篇,占39.9%, 其中半数研究得到各种基金资助;由临床单位完成的略多于基础科室;在内容方面,49.5%的文章与癌基因有关。总的看来,我国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很快,涉及内容广,与国际差距较前几年有明显缩小,可谓硕果累累,成绩喜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重复性。癌基因只是分子生物学领域中的一项内容,但目前过多的研究集中于癌基因,则难免重复,内容常雷同,很少有创新,有的水平不高,很难说明什么问题。(2)随机性。为了得到基金资助,申报分子生物学课题的中标率很高。似乎采用了一些分子生物学的先进方法和技术就算进入尖端行列,身价倍增。除少数几个重点单位外,一般的研究都缺乏连续性,难以深入。有的研究取决于国外带来的试剂,用完了课题就中断,特别是临床科室,主要由研究生完成,更难持久。(3)脱离实际。虽然课题由临床专家牵头者超过一半,但不少课题并不结合临床,无应用价值。少数虽联系临床,但距离应用尚过于遥远。如何开展分子生物学的临床应用研究是很值得考虑的问题。
, 百拇医药
张之南 (1)分子生物学是一个发展迅速,影响面宽的生命科学中的主流学科,已渗透到多个领域。临床医生应对分子生物学有个基本了解,掌握的深度视需要而定。临床研究人员要自身努力,也要靠基础研究人员帮助,临床与基础相互促进和推动在医学的各个方面是必不可少的。(2)必须弄清分子生物学的概念及其所覆盖的研究范围,不要片面理解为只是核酸或基因的研究,或与分子遗传学混同。应认识分子生物学的全貌,这对科研课题的选择和决策都是至关重要的。(3)对分子水平的发现要提到细胞水平去权衡其作用,然后考虑对器官组织的影响,最后从整体观察其临床或生物学意义。分子生物学的某项异常不一定都与疾病有直接关系,要慎重评价其临床意义。有两点建议:(1)中华医学杂志作为代表我国医学水平的杂志之一,应有文章反映我国分子生物学在临床研究中的最新最高成就,这一类文章可占1/3。要以反映出高水平、有利诊断、有助病理生理过程的解释、有前瞻性、导向性的文章为主。(2)由于多数临床工作者对分子生物学不十分熟悉,应有些讲座或专题综述,或短评及名词解释,方式多样,便于阅读。
吕有勇 造成临床分子生物学发展出现一些问题和误区的主要原因有:(1)缺乏系统的科学研究体系,缺乏将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有机地与自己的研究工作结合。(2)医院或研究所的研究机构设置、布局、管理和操作不能适应现代科学研究的需要。(3)研究生教育体系已不能适应目前高水平科研工作的需要。根据国内外先进经验,医学科研的模式应以研究中心的形式组织和运作。实行开放式运行,以课题为单位进入中心。学术带头人应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及长远的发展目标,要有良好的、标准化的实验技术作支撑,要有标志性成果可检验。
, 百拇医药
吴旻、林晨 (1)要重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结合的问题。要让临床医生及时了解基础医学的进展并使其有机会接触医学的最新进展。(2)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其指标的选择,方法的规范,结果的分析与判断都很重要。最终作为指标应用于临床,应经专家鉴定,卫生部批准。(3)临床研究生的工作应选择与其专业紧密结合的课题,运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应有目的地来解释或解决临床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方伟岗 出现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分子生物学进入临床研究代表一种观念及研究思路上的创新和革命,是一种发展趋势。但同纯基础理论研究有着本质的区别。作为临床研究者必须着眼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要把分子生物学作为一种研究工具,与整体及细胞水平的研究相结合,为临床工作服务。而决不能为追赶时髦而迷失方向。建议临床研究人员应拿出一部分时间学习并了解分子生物学的一般理论和基本技术,经常与基础学科的研究人员进行沟通及交流,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及帮助。在立题及实验过程中,聘请基础学科的专家参与课题设计及提供技术支持。根据国外成功经验,一个好的临床实验室负责人并无必要去亲自钻研很深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但他必须具有敏锐的头脑及丰富的想象力。他的周围应当有一群来自各个学科的学术思想活跃的同行及朋友,并能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并发表各自的见解。他应当能很好地领导并“利用”这些人为自己服务。只有这样临床医学才可能有一个更快的发展。
, 百拇医药
祝学光 当前,中华医学会、医疗行政部门及医学研究单位应当联合起来抓几件事:(1)组织医生学一点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2)正确认识了解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特点及由于学习不够、技术不稳定可能引起的误导,如:聚合酶链(PCR)技术灵敏度极高,易污染造成假阳性结果。要加强质量监控管理及相关人员考核;(3)进行基因治疗工作的立法与伦理学审核;(4)建立我国的临床分子生物学研究,开发和应用指导性的网络体系,集中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加强学术指导与攻关队伍的组织,使分子生物学真正造福于病人;(5)基因治疗多基因发病的疾病仍是一段时期以后才能实现的,目前还要作长期研究的准备。
王海燕 我国的大部分临床医学专家,甚至涉及较多临床科研工作的专家们没有系统学习过分子生物学,没有亲自作过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对涉及这方面的研究常常感到心中没底。重新学习当然是必须的,但远远赶不上分子生物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既懂临床又懂基础医学(如分子生物学的人才将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栋梁之材,破除框框,创造条件让这一批人才尽快走上学科前沿或课题的领导岗位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分子生物学专家与临床专家们的相互理解和合作会将这种结合推向更高层次。目前,国内基础医学专家与临床专家应以联合课题(联合带研究生)为结合点,在课题设计、开题讨论、建立方法、结果分析讨论等方面都应共同讨论,互相补充。中华医学杂志目前的审稿工作已邀请基础和临床专家共同讨论。临床医学专家应避免对分子生物学不求甚解,甚至将其作为课题的“装饰品”;基础医学专家应避免将临床医学当作“资料源”,只顾利用病人标本。学科上的互相结合也是科研道德和品质的体现。
, 百拇医药
江载芳 PCR技术已从实验室进入儿科临床应用,但其假阳性或假阴性率较高,使得许多临床医师对目前PCR检测结果不敢信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1)有健全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以市或区为单位建立统一的质控中心。首先要保证试剂的质量,其次,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合格者上岗。(2)PCR实验室及设备应规范化,设立一定的隔离区域用于 PCR 操作的不同步骤。(3)严格控制污染;(4)设立严格的阳性及阴性对照。
沈铿 (1)集中资源,组织跨地区、跨医院甚至全国性的较大样本研究,采用统一的研究设计,统一的检测方法。这样不但可以有助于确定基因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而且可以节省有限的资金和人力,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成立具有权威性的妇科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专家咨询小组,指导和协调我国的妇科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
李晓玫 (1)分子生物学探讨的理论问题并非单纯的基因克隆和基因表达,还包括对很多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及调控的研究,如细胞信号传导研究。(2)鉴于目前临床研究资金短缺,因此应将研究重点放在利用临床优势,解决与国计民生相关的主要临床问题上。比如,在国际上已经克隆出大部分人类基因的情况下,更应着眼于研究在病理情况下已知基因的功能改变及其调控问题。(3)应更多鼓励支持基础与临床的相互合作及交流,在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更应该如此。(4)目前,国内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基因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手段与方法的规范化方面都还缺乏相应的管理和法规,应尽快完善。
(收稿:1998-09-0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