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重庆医学》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11780
颈性眩晕病67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重庆医学》 1999年第1期
     作者:李化均

    单位:重庆市第八人民医院 400015

    关键词:

    重庆医学990136

    由颈肩背部软组织劳损性病变或颈椎退变而引起的次眩晕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称为颈性眩晕病。多被误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美尼氏综合症”,眩晕病等。由于治疗不当,严重影响工作及生活,现将颈性眩晕病67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67例,男28例,女39例,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66岁,平均年龄42.5岁。其中颈椎病所致的头晕中41~66岁有20例,占30%,而颈肩背部软组织劳损中19~40岁47例,占70%,因此,颈椎病引起眩晕的好发年龄在40~66岁之间,而颈肩背部软组织劳损性眩晕的好发年龄在19~40岁之间。病变部位,67例中由颈枕囱隙部软组织病变引起者14例,占20%,因此,该部位的病变在产生眩晕病的病因上应引起高度重视,由其他部位颈背部软组织病变引起者33例,占50%,由颈椎病引起者20例,占30%。因此,颈椎病仅是引起颈性眩晕的部分原因,近80%的病例还是由颈肩背部软组织病变引起。
, http://www.100md.com
    颈椎X片出现生理弧度反向,椎体骨质增生,颈椎间孔间隙变窄,项韧带钙化等变化为阳性发现,14例颈枕间隙部软组织病变中,X线阳性者7例,占50%,33例颈肩背部软组织病变中X线阳性者6例,占18%,20例颈椎病中X线阳性者17例,占85%。因此有相当部分颈背肩部软组织病变病例有颈椎X片阳性改变,不能单凭X线片改变,就诊断为颈椎病,故在临床上有些病例的客观体征与临床症状和X线片所见不符,病人有许多严重的主诉,症状,却无骨结构方面的X线表现,退变是一种缓慢的过程,X片只能见到骨结构的退变,而附着在骨结构周围的软组织继发炎症的病理情况,不能被X线所显示,故在临床上重点是以治疗软组织病变为主,同样可使眩晕的改善或消失。

    脑血流图发现血管紧张度增加,血管弹性降低及脑动脉硬化等改变。33例颈肩背部软组织病变中脑血流阳性24例,占72.7%,20例颈椎病患者中脑血流图阳性17例,占85%,14例颈枕间隙部软组织病变中脑血流图阳性8例,占57%,本组颈性眩晕病的脑血流图阳性率相当高。
, 百拇医药
    治疗

    对颈性眩晕病的治疗本组采用TRIAMCINOLONE ACETONIDE 40mg+2%利多卡因注射液1ml加生理盐水10ml作颈枕间隙部注射疗法或颈椎第三横突注射,每7天注射一次,连续2~3次,同时也可采用颈椎牵引治疗。

    疗效评定标准

    1 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恢复原工作。

    2 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能坚持原工作。

    3 有效:症状和体征有改善,仅能胜任轻工作。

    4 无效:自觉症状与阳性体征无改变。

    治疗结果,67例中治愈38例,占56.7%,显效16例,占23.9%,有效7例,占10.4%,无效6例,占9%。总有效率为91%。
, http://www.100md.com
    讨论

    眩晕就是指自身或外物旋转的感觉。引起眩晕的常见原因有:(1)内耳迷路及其连结的小脑,大脑障碍。(2)眼及视神经路障碍。(3)特别是发自颈部的肌肉,筋膜,关节等组织的疾病。而第一种发病原因引起的眩晕已被人们有所认识,而由肌肉,筋膜,关节或眼部的感觉神经传来的异常刺激而引起的眩晕,恶心等症状,常不被人们重视,特别是第三种病因更为人们所忽视。

    1 颈肩背部软组织病变性眩晕,颈肩背部软组织病变性生头晕的原因可能和组织内压升高有关,据上海生理研究所对颈腰腿痛病人的肌电图观察证实,正常人于肌肉放松状态时没有电活动或仅有小于25微伏的电活动,而颈腰腿痛病人侧在病侧常有紧张性电活动存在。其病变部位的肌肉处于紧张,痉挛状态和组织内压是增高的。颈项部及上臂的筋膜,肌肉主要是由颈脊神经后支所支配。该处筋膜,肌肉内的感受器,接受了因组织内压增高的压力变化的异常刺激,通过颈脊神经后支传入中枢引起小脑和皮层下中枢的前庭神经核等组织的兴奋,通过反射产生机体平衡和定向功能障碍,导致眩晕发作。
, 百拇医药
    2 颈枕间隙软组织病变性眩晕,为什么颈枕间隙部软组织病变容易引起眩晕?从解剖特点分析,枕骨髁和寰椎上关节凹构成的寰枕关节,是连接颈椎和头颈的关节。关节囊松弛,其周围有一些韧带和肌肉维持关节稳定,并使关节能沿矢状轴作侧屈运动和沿额状轴作仰卧运动。寰椎无棘突,可使头做较大范围的仰俯,前屈运动。头部的频繁活动及使寰枕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发生劳损,以头后小直肌,大直肌,头上斜肌,另外,头部频繁旋转活动引起头下斜肌劳损为重。该组主要由颈、脊神经后支所支配,病变较组织内压增高和无菌性炎症的刺激,通过感受器,传入小脑和前庭神经而产生眩晕。

    3 颈椎病引起眩晕的机理,报告较多,外伤,劳损或椎间盘退变,颈椎间隙变窄致颈椎失稳,是产生症状的基本原因。在失稳情况下,颈椎椎管内,外软组织容易继发创伤性无菌性炎症或形成骨质增生。位于颈椎体前外侧的植物神经或走行在颈椎横突孔中的椎动脉,受到无菌性炎症的刺激或机械性压迫,是产生眩晕的重要原因。椎动脉为锁骨下动脉最大的分枝,在解剖上其走行分四段,第一段为从起始部上行于前斜角肌和颈长肌之间,至颈6横突孔,因此,前钭角肌病变可产生眩晕。第2段行走在颈6~颈2横突孔之中,动脉内侧与颈椎椎体相邻,老年人此段椎动脉迂曲,偶因颈椎椎体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使管腔变窄,影响脑的血供而产生头晕,眼发黑等症状。特别是头转至某方位增重椎动脉压迫,可加重症状。第3段为颈2横突孔穿出至进入椎管前。此段动脉先向外,向后穿颈1横突孔,至颈1寰椎侧上关节面的后方,经寰椎后弓上方呈水平方向转向后内,通过椎动脉沟,当接近正中线时,穿寰枕后膜入椎管。此段因椎动脉在侧块后方,不仅侧块增生可直接压迫,刺激椎动脉,而且在头旋向对侧时,则块对椎动脉似一支撑点,加重其刺激和压迫,引起椎动脉痉挛或管腔变窄而产生眩晕。作者认为,眩晕症的发生与头部转动是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有密切关系,是眩晕症发病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