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15389
电视腹腔镜肝脓肿引流术2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
     作者:邹衍泰 李朝龙 于小园 李春芳

    单位: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肝胆血管外科,广州,510515

    关键词:腹腔镜;肝脓肿;引流术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990148 中图分类号:R657.3

    1 临床资料

    本组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6和47岁。1例脓肿位于肝左外叶,部分突出肝膈面,与膈肌粘连,约6 cm×5 cm;另1例脓肿位于肝右后叶内,约5 cm×4 cm。2例均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肝脓肿(置管)引流术。术后用抗菌素液持续灌洗脓腔。术后8~12 h拔除胃管、尿管,术后第1 天可进食、活动,术后3~7 d拔除引流管,脓肿腔闭合,术后7~10 d痊愈出院。患者术后无发热,无伤口感染,伤口轻微疼痛,无需用止痛药,无并发症。

    患者气管内插管全麻后,仰卧位,术野皮肤常规碘酒、酒精消毒,铺巾。于脐上缘刺入气腹针,充CO2气体制造气腹,至腹内压达1.85 kPa左右。然后,于脐上缘切开10 mm的皮肤切口,刺入10 mm穿刺器套管作为观察孔,置入腹腔镜观察。根据肝脓肿的位置,确定主、辅操作孔的穿刺部位,刺入穿刺器套管,置入腹腔镜手术器械。表浅的肝脓肿在肝表面多有炎症反应,甚至突出肝表面,可与周围组织(如膈肌)粘连,较易确定位置;稍深肝脓肿则无法在肝表面观察到,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大致确定脓肿的位置;于可疑部位行肝穿刺,抽得黄色脓液,确诊为肝脓肿,并确定脓肿切开的位置。于肝脓肿的表面,电灼切开肝脓肿,置入腹腔镜专用吸引冲洗器吸尽脓液,并用双氧水、灭滴灵、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脓腔,直至冲洗液清亮。切开处肝组织和脓肿壁电凝止血。于脓腔内、(右或左)肝下各置双套管一根,分别引出腹腔外,固定。退出腹腔镜及穿刺器套管。缝合伤口。

    2 讨论

    细菌性肝脓肿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脓肿破溃后向各个器官穿破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急性期尚未局限的肝脓肿和多发性肝脓肿,宜采用非手术治疗;较大的肝脓肿,有破溃的危险,或慢性肝脓肿,应积极行肝脓肿切开引流术。近年也采用B超和CT引导下的肝脓肿穿刺引流术。

    腹腔镜手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微创外科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愈来愈广泛。1994年Cappuccino等[1]报告了首例腹腔镜介导的肝脓肿置管引流术,认为此术优于CT介导的肝脓肿引流术和剖腹肝脓肿引流术。腹腔镜肝脓肿置管引流术具有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如手术创伤小,安全可靠,术后病人痛苦小,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可达到彻底引流的目的,是一种取代剖腹肝脓肿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有效方法。

    作者简介:邹衍秦,男,1962年出生,1990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硕士,主治医师,讲师,电话85147819

    参考文献

    1 Cappuccino H, Campanile F, Knecht J. Laparoscopy-guided drainage of hepatic abscess. Surg Laparosc Endosc,1994,4:234

    (收稿日期:1998-07-2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