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内镜杂志》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17097
经皮肾镜行肾囊肿去顶治疗
http://www.100md.com 《中国内镜杂志》 1999年第1期
     作者:马鸿钧 董泽泉

    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650032)

    关键词:肾囊肿;肾镜

    中国内镜杂志990137 分类号 R692

    我院1998年6~10月,共进行经皮肾镜治疗肾囊肿7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3例,女4例,年龄42~57岁,经静脉肾盂造影,B超及CT确诊,囊肿位于肾上下极和肾盂旁,直径4~10cm,左肾4例,右肾3例。

    1.2 方法
, 百拇医药
    经皮穿刺、扩张、观察和处理用Storz经皮肾镜;去顶用杭州好克公司生产的经尿道电切镜。取健侧卧位,不垫肾桥。

    方法1:肾脂肪囊穿刺,经肋脊角用肾穿刺针刺入皮肤,依据B超提示肾囊肿位置,斜向肾囊肿方向穿过肌层筋膜后进入肾脂肪囊有落空感,此时可见针尾随呼吸上下摆动,拔出针芯,置入导丝,沿导丝扩张穿刺孔后放入肾镜镜鞘,经鞘放入捆扎有指套的尿管。斜向肾囊肿方向,经尿管注水300~500ml扩张肾脂肪囊下腔隙,扩张5~10min后取出指套,用肾镜观察囊肿。穿刺证实后换用电切镜插入肾镜镜鞘电切囊壁。

    方法2:肋脊角外下方1.5cm处做一约2.5cm横切口,用大弯钳交替撑开肌层,达腰背筋膜,提起筋膜切一小口,用食指推开腹膜,触及肾脏用血管钳分开脂肪囊再用食指沿肾表面分离。常可触及囊肿,再沿食指导入带指套的尿管。用上法扩张后沿尿管套入肾镜镜鞘,拔出尿管用肾镜观察后处理同方法1。

    1.3 结果
, 百拇医药
    5例成功者中,3例用穿刺扩张法,2例用小切口。失败2例,1例在分离时指尖压破囊壁,囊内液体溢出后镜下不能确诊囊壁,另1例渗血视野不清,此2例扩大切口后行开放手术去顶。

    2 讨论

    自从法国里昂的Mouret1986年首次腹腔镜成功切除胆囊后,以其微创优点席卷全世界,继之用于腹膜后间隙治疗肾、肾上腺、输尿管和腹膜后淋巴结的病检和转移灶切除。[1]但腹腔镜至少要开3个口。我们有11年经皮肾镜取石的经验,有经皮肾镜设备,应发挥自己的技术和设备优势。而于1998年6月开展首例经皮肾镜肾囊肿去顶术。本术式较之腹腔镜技术创伤更小,出血更少,恢复更快,更安全。只需1名医生操作,仅开一个孔,减少医院设备投资。因肾镜自身有操作腔道,可经此腔牵拉,分离,穿刺。好克电切镜可通过24F Storz镜鞘,切除面大,不出血,第一刀后即可将电切镜带鞘推入囊肿内观察囊内有否病变;且LOOP自囊内向外切割更安全,视野更清楚,更易于止血。术后第2天即可下床,4d出院,1周拆线。
, http://www.100md.com
    肾囊肿是成年人常见病[2],B超广泛使用后囊肿检出率大幅度提高,有报告统计50岁以上人群中检出率高达50%。大多数小于3cm直径的囊肿一般无症状,可不处理;位于肾下极的囊肿和小于4cm的囊肿可穿刺注射硬化剂治疗,此法方便经济,患者不须住院,但易复发,且并发症较多,如感染,出血,气胸,漏尿和形成尿渗性囊肿等;只有位于肾中部,肾上极,肾盂旁的大于5cm的有症状的,压迫肾皮质或引流系统的,CT疑有囊内占位性病变和反复穿刺治疗后又复发的及部分多囊肾病人可选择腔内或开放手术治疗。

    穿刺扩张法与小切口分离法各有优点。前者在操作中出血更少,创伤更小,但较难掌握,而对有经皮肾镜取石经验的医师则较易掌握;后者适合于大多数外科医生,关键是切口位置选择,多钝性分离,减少出血。出血时可用纱布填塞,气囊压迫或电凝止血。经皮肾镜的缺点是照明和镜下视野不如腹腔镜清晰,游离面较大时不如腹腔镜方便,遇较大出血时止血较困难。

    参考文献

    1 黄 键,姚友生,李泗耀,等.开放式腹膜后腔镜肾上腺手术.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8;19:155

    2 唐孝达.肾囊性病变.见:吴阶平主编.泌尿外科.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1993:884~886

    (1998-11-20收稿 顿金庚审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