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文选》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23165
右胸小切口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25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医学文选》 1999年第1期
     作者:韦涌初 曾建业 麦春德 阳世雄 黄思光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韦涌初 曾建业 麦春德 阳世雄 黄思光)

    关键词:

    医学文选990113

    从1996年1月至1998年3月,我院采用右胸小切口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25例。其中腋下“L”形切口16例,右前外切口9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25例,男10例,女15例。年龄5~48岁,平均23岁。房间隔缺损11例,室间隔缺损2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12例。心功能Ⅰ级6例,Ⅱ级10例,Ⅲ级9例。术前所有患者经体格检查,结合心电图、胸部X线及心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
, 百拇医药
    1.2 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取平卧位,右胸背部垫高40°~50°角,右上肢外展屈曲抬高固定于头架上。腋下切口有自右腋窝沿腋中线向下至第5肋水平,然后向前达右锁骨中线,长约10~15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女性患者游离乳房向上翻开,沿前锯肌和胸大肌之间分开,必要时切断部分胸大肌,经第3肋间进胸。有胸前外切口则取弧形切口,经第3或第4肋间进胸。用2只开胸器交叉放入切口,分别撑开肋骨及切口皮肤,右膈神经前约2cm处纵行切开心包显露心脏。全身肝素化后建立体外循环,待转流心脏空虚后再分离下腔静脉过阻断带,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主动脉,在心脏跳动中经右房切口或右房-房间隔切口进行心内直视手术。

    2 结 果

    右胸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25例,皮肤切口长约10~15cm,手术经过顺利,无手术意外及死亡,术后引流量(300±50)ml,恢复快,一般3~4天即可下床活动,无心律失常、心包填塞、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脑栓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本组1例胸腔积液经胸腔穿刺后痊愈。
, 百拇医药
    3 讨 论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多数采用胸骨正中劈开切口,该切口能充分暴露心脏,便于心内手术操作,适用于各种心脏手术。但由于锯开胸骨,前纵隔分离面广,创伤大,增加术后出血及心包填塞的危险性。术后鸡胸畸形或由于胸骨固定不住而致切口感染、胸骨哆开时有发生[1],同时术后疤痕形成,影响美观,增加患者精神上的痛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对手术的安全性,而且对减少手术创伤和保持美观提出更高的要求。从1996年开始,我们采用右胸小切口在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进行心内直视手术25例,均获得成功。我们体会,采用右胸小切口进行心内直视手术有以下优点:①术中不劈开胸骨,出血少,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符合“微创手术”的观点;②不破坏胸廓的骨性完整性,术后疼痛轻,利于咳嗽排痰,减少肺部并发症;③术中不阻断主动脉,不需降温及复温,简化手术步骤,而且心肌得到氧合血的持续灌注,减轻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2];④手术切口隐蔽,不影响美观,符合美容学观点。然而采用右胸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时,心脏显露较差,特别在分离下腔静脉过阻断带时容易造成损伤。我们的体会是先转流,待心脏空虚后再分离过阻断带,可避免损伤。

    参考文献

    1 郭加强主编.心脏外科技术图谱.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2~13

    2 韦世锋,郑陈光,温仁祝,等.4例常温不停跳二尖瓣置换.中国循环杂志,1995,10(6):35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