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36495
自体软骨-软骨膜复合移植鼓室成形术20例初步报告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1999年第1期
     作者:赵云峰1 吴展元2 陈芝胜1 潘维忠1

    单位:1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524037); 2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430060)

    关键词:鼓室成形术;复合自体移植;软骨-软骨膜

    广东医学990116 【摘要】 目的 探讨自体软骨-软骨膜复合移植在中耳乳突手术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应用自体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移植行鼓室成形手术20例。结果 术后6个月随访,移植成功率95%;气-骨导间距在20 dBHL以内17例占85%,其中气-骨导间距在10 dBHL以内者11例占55%。结论 自体软骨-软骨膜是一种有前途的中耳乳突手术修复材料,值得进一步研究。

    鼓室成形术后病人的长期随访研究表明,术后鼓膜回缩、听骨粘连是影响鼓室成形手术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近年国外文献报道,应用自体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物行鼓室成形术,可有效地治疗鼓膜回缩袋和防止鼓室成形术后鼓膜回缩、听骨粘连,提高鼓室成形术远期疗效。但国内尚未见有系统报告。我科在1996年5月~1998年2月应用自体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物完成鼓室成形手术20例。其中,单纯鼓膜修补15例;上鼓室凿开或乳突根治外耳道后壁重建鼓室成形5例。对自体软骨-软骨膜复合移植在中耳乳突手术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初步探讨。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耳)中男8例,女12例。年龄13~60岁。耳流脓史最短10个月,最长20 a。干耳20 d以上。包括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后遗大型或中型鼓膜紧张部穿孔15例,鼓膜回缩袋5例。其中,表现鼓膜紧张部后上象限回缩4例,全鼓膜紧张部回缩1例。回缩部鼓膜明显菲薄,与鼓室内壁粘连,回缩袋内有脱落上皮堆积。其中3例伴有松弛部穿孔、上鼓室及鼓窦胆脂瘤形成。

    1.2 手术方式 根据需要切取带软骨膜的耳屏软骨,并将一面软骨膜剥离至软骨游离缘,用锐刀片将软骨适当修薄。或除去一面软骨膜,将除去一面软骨膜的软骨切成宽约1 mm,长4~6 mm细条备用。15例单纯鼓膜穿孔中4例采用软骨-软骨膜条栅栏状排列夹层法修补,11例采用软骨-软骨膜片内置法修补。移植时软骨面朝鼓室腔,附软骨膜面朝外耳道。5例鼓膜回缩中,单纯紧张部或松弛部回缩袋可自洁的上皮落屑2例,将回缩鼓膜从鼓沟剥起并与鼓岬、听骨分离,以削薄的软骨-软骨膜片支撑;3例上鼓室、鼓窦胆脂瘤,采用上鼓室、鼓窦凿开后彻底清除胆脂瘤。1例利用软骨-软骨膜重建上鼓室外侧壁。2例并锤、砧骨破坏,以陶瓷听骨加高镫骨,除重建上鼓室外侧壁,耳道后壁亦以软骨-软骨膜重建,乳突腔以软骨屑充填。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疗效 20例中1例术后感染致软骨溶解,1例术后紧张部前下边缘有约1 mm缝隙,至术后6个月时已完全闭合。移植成功率95%(19/20)。

    2.2 听力评定 本组有1例术前气、骨导均消失,手术目的仅为修复鼓膜、防止再感染,未列入听力评定。余19例术后6个月听力按语言区三频率(500、1 000、 2 000 Hz)均值计算。气导听力提高15~20 dBHL 6例,提高25 dBHL以上10例,气导听力平均提高23 dBHL。气-骨导间距达到20 dBHL以内者17例,占85%,其中达到10 dBHL以内者11例,占55%。

    3 讨论

    3.1 自体软骨-软骨膜复合移植在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 1963年Jansen[1]曾报道利用耳廓软骨、鼻中隔软骨作为鼓室成形术的修复材料,主要是用软骨柱修复听骨链。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应用之后,发现单纯软骨作为移植材料远期效果并不理想。Steinbach等[2]报道52例自体软骨替代听骨链手术后1~15 a内再手术的病例,肉眼见有46例软骨有缺损,组织学检查见软骨均发生退行性变或有钙质沉着,故认为不带软骨膜的软骨移植在中耳腔成活时间是有限的。该作者从观察中也发现,保留一面软骨膜的软骨重建耳道后壁的病例,即使术后13 a仍保持了软骨的正常结构。提出自体软骨中耳移植时应保留软骨膜。Elwany[3]用猫作自体耳软骨中耳移植实验,结果表明,术后6个月,单纯软骨丧失活力或活力明显减低,附软骨膜的软骨仍具有较好的活力,除去一面软骨膜对软骨的代谢活性没有影响。认为,自体软骨-软骨膜复合移植适于中耳听力重建手术,移植时应至少保留一面软骨膜。
, 百拇医药
    近年来对鼓室成形术后病人的长期随访研究表明,术后鼓膜回缩,听骨粘连是影响手术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4] 。自体耳屏软骨-软骨膜取材方便、塑形容易,移植易成活,并且软骨具有的一定的弹性和硬度可对鼓膜起支撑作用,达到防止术后鼓膜回缩及治疗鼓膜回缩袋的目的。因此,近年来自体软骨-软骨膜复合移植重新引起国外耳科学者的兴趣,研究的重点已从作为听骨替代物转向了它的抗鼓膜回缩能力。

    本组15例应用自体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鼓膜穿孔,软骨位于穿孔处,软骨膜辅在耳道后壁皮下,加强了对鼓膜的支撑。5例鼓膜回缩袋形成或并松弛部胆脂瘤,在清除胆脂瘤后,均利用自体耳屏软骨-软骨膜支撑鼓膜。其中,修复上鼓室外侧壁3例,耳道后壁2例,充填乳突腔2例。从近期效果看,复合移植后移植物位置不易改变,成活率高,听力改善明显。由于完成临床观察时间短、病例数少,尚难以说明远期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3.2 自体软骨-软骨膜修补鼓膜对听力影响 由于移植物有一定的厚度,作为鼓膜替代物对听力是否会有影响目前意见尚不一致。有认为会增加5~10 dBHL的额外听力损失,也有认为对术后听力提高无显著的影响,多数文献报道术后病人听力有较好改善[5,6]。本组病例术后听力结果与文献报道相近[5,6]
, 百拇医药
    鼓膜最常见的回缩部位在后上象限、上鼓室区。Mills[4]统计鼓膜回缩56%发生于鼓膜后部即后上、下象限,28%仅在后上象限,9%占据整个鼓膜。因此,为了既能有效地支撑鼓膜,又尽量减少因为移植软骨的附着对新生鼓膜生理功能的影响,可将软骨尽量削薄,移植时置于鼓膜后份,支撑鼓膜后2/3或1/2即可。

    4 参考文献

    1 Jansen C. Cartilage-tympanoplasty. Laryngoscope, 1963, 73:1288

    2 Steinbach E, Pusalkar A. Long-term histological fate of cartilage in ossicular reconstruction. J Laryngol Otol, 1981, 95:1031

, 百拇医药     3 Elwany S. Histochemical study of cartilage autografts in tympanoplasty. J Laryngol Otol, 1985, 99:637

    4 Mills RP. Management of retraction pockets of the pars tensa. J Laryngol Otol, 1991, 105:525

    5 Milewski C. Composite graft tympan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ears with advanced middle ear pathology. Laryngoscope, 1993, 103:1352

    6 Duckert LG, Muller J, Makielski KH, et al. Composite autograft `shield' reconstruction of remnant tympanic membrane. Am J Otol, 1995, 16(1):21, 百拇医药(赵云峰1 吴展元2 陈芝胜1 潘维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