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37738
抗骨松穴位贴剂对大鼠骨质疏松神经激素运行通路的调节
http://www.100md.com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
     作者:武密山 李恩 林富山

    单位:武密山 李恩 林富山(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室(石家庄 050017)

    关键词:骨质疏松;治疗;穴位疗法;外用药;大鼠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990112

    中图号 R681.1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机体内分泌紊乱而致全身骨量减少,骨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的代谢性骨病。常用补充钙剂、维生素D、雌激素及注射降钙素等方法,均取得了不同效果。本课题根据中医内病外治和“肾主骨”的理论,在《内经》“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难经》“损其肾者益其精”的治则精神,《理瀹骈文》“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指导下,将补肾填精,益髓壮骨中药制成贴剂治疗骨质疏松,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实验分别用抗骨松穴位贴剂外贴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并与非经非穴位对照,治疗地塞米松诱发的骨质疏松大鼠,检测与骨质疏松有直接关连的钙调节激素、性激素和垂体前叶分泌的促激素,探索抗骨松穴位贴剂药效循经反应的作用机理。
, 百拇医药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选择与分组:选用3月龄健康SD雌性大鼠80只,体质量300±20 g,随机分为6组:Ⅰ组为正常对照组20只,Ⅱ组为病理模型组20只,Ⅲ组为补肾方药口服组10只,Ⅳ组为抗骨松穴位贴剂外贴足少阴肾经原穴太溪+络穴大钟组10只,Ⅴ组为抗骨松穴位贴剂外贴足太阳膀胱经肾俞+络穴飞扬组10只,Ⅵ组为抗骨松穴位贴剂外贴非经非穴位组10只。

    1.2 实验方法:分2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用地塞米松诱发大鼠发生骨质疏松;第2阶段,对各组按分组要求进行不同治疗,观察12周后,各组大鼠处死前的第12 d和第5 d分别腹腔注射0.5%盐酸四环素溶液1.0 ml,进行四环素双标,因其能螯合钙并主要沉积在新形成骨基质钙化的起始点,在骨表面形成双层荧光,可观察2次注射四环素期间的骨形成情况。股动脉放血,集中测试Ca、P、ALP、E2、T、PROG、CT、PTH、ACTH、TSH、LH、FSH、GH的含量,右胫骨观察骨形态计量学。
, 百拇医药
    抗骨松穴位贴由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协助完成。大鼠穴位的选择参照《实验针灸学实验指导》和《大鼠穴位图谱的研制》,除PTH放射免疫试剂盒是美国明尼苏达州INCSTAR公司原装进口外,其余各激素放射免疫试剂盒均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核医学技术中心提供,测定方法按说明书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采用半自动图像数字化分析仪计算。统计方法采用F检验、q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对神经激素运行通路的影响:①Ⅱ组与Ⅰ组相比,Ⅱ组的血清CT,E2,T,T/E2,PROG,ACTH,TSH,LH,FSH,GH均降低,PTH升高(P均<0.01);②Ⅲ、Ⅳ、Ⅴ组分别与Ⅱ组相比,血清CT、E2、T、T/E2、PROG、ACTH、TSH、LH、FSH、GH均升高,PTH降低(P均<0.01);③Ⅵ组与Ⅱ组相比,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均>0.05)。
, http://www.100md.com
    2.2 对胫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①Ⅱ组与Ⅰ组相比,Ⅱ组的TBV、TBS、TFS、LBGR、AFS、MAR、BFR均下降,TRS均升高(P均<0.01);②Ⅲ、Ⅳ、Ⅴ组分别与Ⅱ组相比,TBV、TBS、TFS、LBGR、AFS、MAR、BFR均升高,TRS下降(P均<0.01);③Ⅵ组与Ⅱ组相比,以上各指标没有明显变化(P均>0.05)。

    3 讨论

    本文首次提出骨质疏松与中医“骨缩病”最相似的观点,并指出骨质疏松发病的主要病机是肾精不足,髓减骨损。通过穴位和非经非穴位给药对骨质疏松的疗效比较,证明“体表穴位——经络通道——络属脏腑——所主靶器官”途径的存在,提出了通过补肾药物刺激穴位作用传递于脏腑,是“穴位经络通道的放大效应”,非血中量效浓度关系,丰富了现代药理学理论,反证了肾与膀胱相表里的理论,发展了第3条给药途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9422001)

    (1998-11-03 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