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宁夏医学杂志》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42448
CT扫描在鼻内窥镜筛窦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http://www.100md.com 《宁夏医学杂志》 1999年第1期
     作者:王玉林 谢 涛 曲 琳

    单位:宁夏自治区医院耳鼻喉科 750021

    关键词:

    宁夏医学杂志990128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多发常见病。随着鼻腔鼻窦影像学的发展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的应用,CT扫描检查日渐重要。本文报告3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CT扫描结果以及鼻内窥镜下筛窦切除术结果,对CT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设备:美国GE公司产XYTEC4000型全身CT机。扫描技术为:层厚5.00mm,层距5.00mm,电压120kV,电流100mA。软组织选用窗宽300~500,窗位+45,骨窗窗宽1500~2000,窗位+100。共12层,加用放大处理,部分病例使用增强,分别取CT值。
, 百拇医药
    1.2 对象:1996年8月~1997年8月间住院的慢性鼻窦炎患者36例,男24例,女12例,手术侧数40侧。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36岁。检查完成后在鼻窦内窥镜下行筛窦切除术,鼻内窥镜为STORZ公司产,用0度、30度、70度镜,以0度镜为主。麻醉用神经安定加表面麻醉。有鼻息肉者先行息肉摘除术,个别病例同时做上颌窦开窗术。术中随时参照CT片。

    2 结果

    36例患者取筛窦CT值42个,CT值范围20~40Hu,均值为29Hu。术中证实均与CT报告筛窦炎性病变符合。所有病例中,仅6例给出筛窦内不同CT值。其中有4例两侧筛窦内CT值不同,术中发现亦与CT报告炎性病变一致;有2例同一筛窦内CT值不同,CT报告为窦内息肉,术中得到证实。另有6例报告筛房骨质吸收或中鼻道骨质受压破坏,术中亦得到证实。2例术中发现含脓囊肿,CT并未显示。

    3 讨论
, 百拇医药
    CT检查可清楚显示慢性鼻窦炎炎症情况及病变范围,因其分辨率高,优于X线平片和多轨迹断层摄影,对窦腔炎性病变有很大的诊断价值〔1〕。本文报告,术中发现均与CT符合。筛窦炎性病变包括窦内液体、粘膜肥厚、囊肿、窦内息肉等。本文试图统计36例40侧患者筛窦窦腔液体、粘膜肥厚、囊肿、窦内息肉各自的CT值,但只有6例可做区别,占11%。而同一筛窦内CT值有区别例数为2例,仅占5.6%。结果表明,CT尚不能准确显示窦腔液体、粘膜肥厚、囊肿、窦内息肉的区别,仅能提供炎性诊断,这也与文献报道一致〔2〕。术中发现有2例含脓囊肿,CT片并未显示,以上原因可能为病程长、炎症重、窦腔充满炎性物,其密度已趋于一致。另外由于炎症长期刺激,窦内骨质可能吸收破坏,这类病变可在CT片冠状位、横位骨窗清晰显示。此可用于评估手术难易程度及防止并发症发生。

    根据鼻内窥镜的手术过程,CT冠状位片可提供由前向后的层次,显示鼻窦解剖结构,给术者起引导作用,增加手术安全性。这在许多文献已有论述〔3〕。本组病例术中随时参照CT冠状位片显示情况,注意鼻窦发育有无异常,骨壁有无缺损,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CT冠状位片中可清楚显示出中甲、下甲、筛泡、钩突、筛漏斗、半月裂等,使术者顺利切除窦口鼻道复合体(OMC)的病变组织并充分引流,完成在筛窦内对病变气房进行清理。无明显病变气房适当引流,即可达到根治目的又保留部分筛房解剖结构,术后得到了良好效果。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CT扫描在筛窦炎症的诊断中有较高价值,而且是目前鼻内窥镜手术前必要的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 翁祖勋,郑一中,宋丽君.内窦镜鼻窦手术中CT冠状位影象的应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7,4(1):20

    [2] 周兵,韩德民,刘华超,等.鼻内窥镜手术前CT检查与术中所见的比较.临床耳鼻喉杂志,1994,8(6):328

    [3] 赵昕,田其昌,兰宝森.副鼻窦CT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价值.中华放射学杂志,1995,29:81

    (收稿:1998—01—20)责编:杨自革,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