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51673
活血化瘀对血浆D-二聚体影响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
     作者:唐志民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南宁 530021)

    关键词:血瘀证;D-二聚体;活血化瘀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990113摘 要 目的:为探讨血瘀证患者与血浆D-二聚体(D-Dimer)的辩证关系,以及活血化瘀对其的影响。方法:对30名正常人及60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血瘀证患者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对病人组60例进行活血化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对血浆D-二聚体含量和瘀血程度积分的影响。结果:病人组血浆D-二聚体较正常人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1个月后血浆D-二聚体和瘀血程度积分明显下降(P<0.01),瘀血证有明显改善。结论: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做为血瘀证辨证及活血化瘀治疗观测疗效的客观血液指标之一。

    血瘀证是指血行不畅,甚至停滞凝聚,或离经之血积于体内,影响气血运行所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统称。现代研究表明,它与机体微循环、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红细胞变形及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发生异常改变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研究发现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存在凝血和纤溶的异常,D-二聚体(D-Dimer)可以反映体内凝血与纤溶的病理变化。〔1〕。为了探索血瘀证患者与血浆D-二聚体改变的临床关系,进一步明确血瘀证的病机,进而对活血化瘀的治疗更好的把握,特对冠心病、脑动脉粥样硬化、短暂性脑缺血(TIA)、脑中风辨证属血瘀证患者进行观测与分析,并采用同年龄、正常人群及活血化瘀治疗前后加以对照比较。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与分组

    1.1.1 正常人群组:共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9.6±8.7岁,均为排除心脑肝肺肾及糖尿病、血液病、血栓性疾病、外伤、感染、手术等严重疾患的中老年人。

    1.1.2 病人组:60例病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60.4±9.2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中医诊断依据1986年第二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的血瘀证诊断标准和1988年10月血瘀证研究国际会议制定的血瘀证诊断参考标准〔2〕。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舌质紫暗或舌体瘀证、瘀点,舌下静脉曲张瘀血,口唇青紫,面色黧黑,胸闷、心前区疼痛或刺痛,肢体麻木或偏瘫,头晕、胀、痛,脉涩或结、代。西医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1例,脑动脉粥样硬化9例,短暂性脑缺血(TIA)7例,脑中风者23例。病程平均为28.28±17.55天。以上病例均根据临床表现、EKG、TCD、CT或MRI和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明确诊断。
, 百拇医药
    1.2 法疗方法

    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川芎、当归、赤芍、桃仁、地龙、牛膝、丹参、水蛭。加减:气虚者加党参或太子参、白术;气滞者加柴胡、枳壳;大便秘结、痰热腑实者加大黄、瓜萎;阴亏者加生地、麦冬、女贞子、白芍;头痛或胸闷痛者加玄胡、五灵脂。以上中药每日1剂,30剂为1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停用抗凝溶栓及抗血小板药物。

    1.3 观察项目和方法

    1.3.1 观察血瘀证患者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变化情况,症状消减大于90%以上为消失,大于30%为改善,小于30%为无变化。

    1.3.2 病人组治疗前后依据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血瘀证定量记分”评定血瘀程度积分。按舌质紫暗或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脉涩结代、心前区疼痛、手足麻木、偏瘫、口唇暗红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综合评分〔2〕
, 百拇医药
    1.3.3 血浆D-二聚体检测

    标本:常规抽空腹静脉血,取血清样本。试剂:用耐科卡德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定量测定试剂盒。D-二聚体定量用挪威产耐科卡读数仪测定,具体操作参见说明书。

    2 结果

    血瘀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治疗后症状有明显改善。结果详见表1。

    表1 血瘀证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前

    (n)

    治疗后

    消失

    改善
, 百拇医药
    无变化

    n

    %

    n

    %

    n

    %

    舌质紫暗瘀斑

    58

    28

    48.27

    25

    43.10

    5
, 百拇医药
    8.62

    舌下静脉曲张瘀血

    51

    23

    45.10

    21

    41.17

    7

    13.72

    脉涩结代

    19

    7

    36.84
, 百拇医药
    9

    47.36

    3

    15.79

    口唇青紫面色黧黑

    43

    20

    46.51

    18

    41.86

    5

    11.62

    胸闷心前区疼痛
, 百拇医药
    20

    13

    65.00

    6

    30.00

    1

    5.00

    肢体麻木偏瘫

    25

    13

    52.00

    8

    32.00
, 百拇医药
    4

    16.00

    头晕胀痛

    37

    28

    75.67

    5

    13.51

    4

    10.18

    正常人群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0.50±0.25mg/L,病人组血浆D-二聚体为1.51±0.87mg/L,比正常人群组显著增高(P<0.01)。病人组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为0.65±0.32mg/L,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病人组血瘀程度积分治疗前为63.45±12.27,治疗后为31.36±7.82,治疗后比治疗前积分下降,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详见表2。表2 正常人对照组与病人组治疗前后
, http://www.100md.com
    D-二聚体和血瘀程度积分变化比较(±S) 组 别

    n

    D-二聚体(mg/L)

    血瘀程度积分(分)

    正常人群组

    30

    0.50±0.25

    /

    病人组

    治疗前

    治疗后
, http://www.100md.com
    60

    60

    1.51±0.87*

    0.65±0.32**

    63.45±12.27

    31.36±7.82**

    注:*与正常人群组比较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1

    3 讨论

    现代医学科学检测手段,对中医病症的诊断、治疗有相辅相成的重要作用,本文所讲述的临床实践就是以中医治疗为基础,进行证的本质研究,用D-二聚体深入地从微观的层次上作定性定量的观察分析,以辅助诊断和治疗血瘀证的一次探索。
, 百拇医药
    D-二聚体是血液凝固过程中所产生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降解作用后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血浆D-二聚体含量增高表明体内有血栓形成及溶解发生,对体内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3〕

    本组观察病例都为冠心病、脑动脉硬化、TIA、脑中风恢复期,体检发现口唇粘膜有不同程度紫绀、舌质紫暗或出现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有程度不等的延伸、增粗和扭曲等血瘀证表现。血瘀程度积分达到重度血瘀证程度(积分>50分),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说明血瘀证患者体内处于高粘高凝状态,凝血、纤溶系统活化作用增强。活血化瘀疗法能改善血小板功能,降低血液的高粘、高凝聚状态,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供血、供氧功能。因而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与血瘀程度积分同步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显示血浆D-二聚体改变与血瘀证程度呈正相关,而且从治疗后瘀血证症状改善情况观察亦可到印证。

    因此根据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对评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瘀情况有相当的参考价值,作为诊断血瘀证的指标之一,对指导临床应用活血化瘀改善血瘀证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承蒙易菲主管技师大力协助,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Fisner M,Francis R.Altered coagulation in cerebral iscncmia.Arcn Ncurol 1990,47(10):1075

    〔2〕易发银.中医瘀血证诊疗大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7~9

    〔3〕张家华.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血栓与止血杂志.1995,2(3):14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