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江苏医药》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07848
重症胰腺炎并发消化道瘘的病因分析
http://www.100md.com 《江苏医药》 1999年第2期
     作者:江滨 井清源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普外科(210006)

    关键词:

    江苏医药990201 我院自1988年~1997年间收治重症胰腺炎132例,发生消化道瘘12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13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手术治疗111例,保守治疗21例。死亡19例,死亡率为14.4%。共发生消化道瘘12例,发生率为9.09%。并发消化道瘘的患者均见于手术治疗病例。

    二、发生瘘的部位、治疗及结果 胃瘘3例,十二指肠瘘5例,空肠瘘2例,结肠瘘2例,共计12例。其中3例胃瘘和3例十二指肠瘘病例经充分引流及空肠造瘘管行EN治愈出院。死亡4例,2例十二指肠瘘病例分别于术后55天、60天自动出院死亡。1例空肠瘘术后17天死于MOF。另1例空肠瘘入院37天后自动出院死亡。2例结肠瘘患者一年后再入院手术治愈。
, http://www.100md.com
    讨 论

    重症胰腺炎一旦发生消化道瘘,死亡率明显升高。本组发生消化道瘘患者的死亡率为33.3%。明显高于未发生消化道瘘患者的死亡率12.5%(P<0.05)。因此,对于重症胰腺炎发生消化道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应引起足够重视。

    一、原因分析

    1.引流管压迫:12例伴有消化道瘘的患者中,10例是在放置引流管14~50天后出现消化道瘘,自引流管造影或胃镜检查证实为引流管压迫所致,占发生瘘总例数的83.3%。大多数患者在及时退出引流管后瘘口渐渐闭合。本组2例行后引流的患者,分别于放置引流管后20天、第二次手术后8天出现胃瘘。胃镜下可见引流管突入胃腔。另1例在第5次清创术中发现引流管尖端位于瘘口内,造影示十二指肠瘘。本组大多数病例均采用硅胶管引流,尖端修剪不圆滑且与胃肠纵轴垂直,直接压迫胃肠壁,造成瘘的发生。

    2.术中误伤:本组1例于第三次手术后2天出现胃瘘,1例于第二次清创术后2天发现十二指肠瘘。2例均为术中操作不慎,误伤胃肠壁所致。重症胰腺炎患者由于胰液的侵蚀、感染、多次手术等因素,造成胰周组织松脆,粘连严重,解剖结构不清。手术中如强行松解粘连,操作不细致或盲目扩大清创范围,极易误伤胃肠壁,造成术后早期瘘的发生。
, 百拇医药
    二、预防

    1.重视置管引流的方法:重症胰腺炎术后发生消化道瘘,多与引流管直接压迫消化道有关。因此,重视置管引流的方法最为重要。我们认为①选用柔软光滑多孔的引流管。②置管时应将置于腹腔内的引流管尽量平行于肠管。③胰头及十二指肠处的引流管应与十二指肠降部平行,自下腹壁引出,不宜与降部垂直。④虽然后引流是一种较好的引流方法,能较好地引流左膈下及胰尾区域。但是如果术中引流管放置不当,可使引流管与胃壁近于垂直顶向胃后壁,造成胃瘘。因此,我们认为后引流最好改为向胰尾侧方引流为佳。

    2.术中操作应细致:术中误伤造成的早期瘘较凶险,感染易扩散,患者亦难以承受再次手术打击。因此,清创术中操作细致是预防早期瘘的最根本措施。重症胰腺炎并发胰周脓肿,大多位于胃后壁、肝下、十二指肠附近,使局部胃肠壁组织水肿松脆,血供不良,防御能力下降。清创术中误伤的多为胃及十二指肠,即使术中未发生穿孔,术后也极易发生早期胃肠瘘。高位瘘处理困难,早期瘘死亡率更高。因此,在行胰周清创术时应特别注意右上腹的解剖。清创效果能达到清除脓肿,引流通畅目的即可,但不宜盲目扩大清创范围。操作时切忌手法粗暴,以防误伤发生。,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