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转移性肿瘤的二维超声诊断(附274例分析)
作者:储秀兰
单位:江苏省肿瘤医院(210009)
关键词:
江苏医药990225 本文就1992年1月~1996年6月对274例肝转移性肿瘤的二维超声诊断进行总结,以探讨其超声诊断的价值。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274例患者中,男178例,女96例;年龄20~78岁,平均49.5岁。原发瘤的分布见附表。
附表 各类恶性肿瘤肝转移的声像类型
例数
强回
声型
, 百拇医药
等回
声型
低回
声型
混合性
回声
胃 癌
60
21
4
30
5
贲门癌
28
, 百拇医药
19
2
5
2
食管癌
26
3
10
11
2
大肠癌
29
12
1
, http://www.100md.com
6
10
肺 癌
43
2
5
38
乳 癌
32
1
3
25
2
鼻咽癌
, http://www.100md.com
16
3
6
1
恶性淋巴瘤
22
22
其 他
18
1
3
13
1
合 计
, 百拇医药
274
59
31
156
23
*无回声型见于鼻咽癌5例。
二、方法 应用ALOKa SSD-650型、280型、EuB-25型实时超声诊断仪,频率3.5MHz,于肝区作多种切面扫查,并同时注意观察邻近脏器及腹腔情况。
结 果
肝内多发性结节216例(79%),散在分布于全肝52例,左叶76例,右叶88例;单发性结节58例(21%),左叶30例,右叶28例。肿瘤最大12.4cm×10.5cm,最小为0.9cm×0.8cm,1~5cm205例(75%),其中3cm以下占50%,5cm以上69例。肝转移性肿瘤的声像类型归纳为强回声型、等回声型、低回声型、混合性四型及无回声型,详见附表。
, http://www.100md.com
肝转移性肿瘤,边界清晰多呈圆形,53%瘤体周边伴宽而规整的声晕,常呈“环靶结构”,在混合性回声中以“牛眼征”、“空泡征”为主要声像特征,本组中有45例伴有腹腔内淋巴结肿大。
讨 论
对已有原发性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史的患者,肝内出现占位性病变,其性质不难确定,但当原发瘤与肝转移瘤并存时,尤以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上尚未发现,超声对肝内病变的正确判断显得更为重要。本组中有156例原发瘤与肝转移瘤并存,其中有86例先经超声诊断为肝转移,而后才发现原发灶,从而获得正确的诊断与治疗。
肝内多发性结节为肝转移瘤的一个基本特点,本组占79%,且病灶愈小愈趋向多发,肿瘤的大小及分布愈趋向平衡,常为1~3cm,以低回声型及等回声型声像为主,肝转移性肿瘤>5cm者多为单发,以强回声型及混合性回声多见。
肝转移性肿瘤形态规则多呈圆形,常呈独立结构,与正常肝组织分界清楚,显示率高,本组发现最小病灶为0.9cm×0.8cm。由于转移瘤生长迅速,血供不足易发生中央坏死,故常出现“牛眼征”、“空泡征”特征性声像,肿瘤间肝实质回声正常,一般无肝硬化,少见癌栓,常合并腹腔内淋巴结肿大,这是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之处。
肝转移性肿瘤的发生率及声像类型与原发性恶性肿瘤有一定关系。消化道肿瘤发生肝转移机会最多,门静脉转移为重要途径,本组原发瘤来自胃肠道占50.2%,以强回声及混合性回声多见;其次为肺癌、乳癌转移瘤,常为低回声型。在鼻咽癌的肝转移中尚可表现类囊性改变,本组5例无回声型均为鼻咽癌发生的肝转移,声像图酷似肝囊肿,但囊壁厚薄不均,边界不整,常呈花边状,可与单纯性肝囊肿加以鉴别,此种声像特征在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中极少见到。因此如果掌握了肝转移性肿瘤的声像规律后可以对转移瘤的来源,即原发瘤的部位予以一定的提示,可给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http://www.100md.com
单位:江苏省肿瘤医院(210009)
关键词:
江苏医药990225 本文就1992年1月~1996年6月对274例肝转移性肿瘤的二维超声诊断进行总结,以探讨其超声诊断的价值。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274例患者中,男178例,女96例;年龄20~78岁,平均49.5岁。原发瘤的分布见附表。
附表 各类恶性肿瘤肝转移的声像类型
例数
强回
声型
, 百拇医药
等回
声型
低回
声型
混合性
回声
胃 癌
60
21
4
30
5
贲门癌
28
, 百拇医药
19
2
5
2
食管癌
26
3
10
11
2
大肠癌
29
12
1
, http://www.100md.com
6
10
肺 癌
43
2
5
38
乳 癌
32
1
3
25
2
鼻咽癌
, http://www.100md.com
16
3
6
1
恶性淋巴瘤
22
22
其 他
18
1
3
13
1
合 计
, 百拇医药
274
59
31
156
23
*无回声型见于鼻咽癌5例。
二、方法 应用ALOKa SSD-650型、280型、EuB-25型实时超声诊断仪,频率3.5MHz,于肝区作多种切面扫查,并同时注意观察邻近脏器及腹腔情况。
结 果
肝内多发性结节216例(79%),散在分布于全肝52例,左叶76例,右叶88例;单发性结节58例(21%),左叶30例,右叶28例。肿瘤最大12.4cm×10.5cm,最小为0.9cm×0.8cm,1~5cm205例(75%),其中3cm以下占50%,5cm以上69例。肝转移性肿瘤的声像类型归纳为强回声型、等回声型、低回声型、混合性四型及无回声型,详见附表。
, http://www.100md.com
肝转移性肿瘤,边界清晰多呈圆形,53%瘤体周边伴宽而规整的声晕,常呈“环靶结构”,在混合性回声中以“牛眼征”、“空泡征”为主要声像特征,本组中有45例伴有腹腔内淋巴结肿大。
讨 论
对已有原发性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史的患者,肝内出现占位性病变,其性质不难确定,但当原发瘤与肝转移瘤并存时,尤以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上尚未发现,超声对肝内病变的正确判断显得更为重要。本组中有156例原发瘤与肝转移瘤并存,其中有86例先经超声诊断为肝转移,而后才发现原发灶,从而获得正确的诊断与治疗。
肝内多发性结节为肝转移瘤的一个基本特点,本组占79%,且病灶愈小愈趋向多发,肿瘤的大小及分布愈趋向平衡,常为1~3cm,以低回声型及等回声型声像为主,肝转移性肿瘤>5cm者多为单发,以强回声型及混合性回声多见。
肝转移性肿瘤形态规则多呈圆形,常呈独立结构,与正常肝组织分界清楚,显示率高,本组发现最小病灶为0.9cm×0.8cm。由于转移瘤生长迅速,血供不足易发生中央坏死,故常出现“牛眼征”、“空泡征”特征性声像,肿瘤间肝实质回声正常,一般无肝硬化,少见癌栓,常合并腹腔内淋巴结肿大,这是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之处。
肝转移性肿瘤的发生率及声像类型与原发性恶性肿瘤有一定关系。消化道肿瘤发生肝转移机会最多,门静脉转移为重要途径,本组原发瘤来自胃肠道占50.2%,以强回声及混合性回声多见;其次为肺癌、乳癌转移瘤,常为低回声型。在鼻咽癌的肝转移中尚可表现类囊性改变,本组5例无回声型均为鼻咽癌发生的肝转移,声像图酷似肝囊肿,但囊壁厚薄不均,边界不整,常呈花边状,可与单纯性肝囊肿加以鉴别,此种声像特征在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中极少见到。因此如果掌握了肝转移性肿瘤的声像规律后可以对转移瘤的来源,即原发瘤的部位予以一定的提示,可给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