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下丘脑-垂体疾病 > 垂体腺瘤
编号:10208573
垂体腺瘤组织压片、切片及电镜对比
http://www.100md.com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1999年第2期
     作者:季洪爱 张太和 周晓军 祁正茂 姬玉芳

    单位:季洪爱 张太和 周晓军 祁正茂(南京军区总医院病理科,南京 210002);姬玉芳(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蚌埠 233000)

    关键词:垂体肿瘤;腺瘤;组织细胞学制备技术;电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990236中国图书分类号 R736.4; R73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399(1999)02-0179-02

    垂体腺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发病率很高的肿瘤〔1~3〕,是列胶质瘤、脑膜瘤及神经鞘瘤之后的第4位常见颅内肿瘤,有关该肿瘤组织学结构特点有较多文章描述,而运用组织压片细胞学方法观察该肿瘤的特点却很少见。我们曾经运用组织压片方法检查116例脑肿瘤〔4〕,肿瘤类型多达19种,除星型细胞瘤31例,列第1位外,垂体腺瘤为22例,列第2位,占116例脑肿瘤总数的18%。所以,我们对垂体腺瘤压片细胞学、切片组织学及电镜进行对比观察,对提高压片准确诊断垂体腺瘤有较大帮助。
, http://www.100md.com
    1 材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1990~1992年神经外科手术切除脑组织,将采集的新鲜组织小部分放在洁净载玻片一端约2/3处,用另一张玻片微微用力压涂,使其均匀地涂布于载玻片上,压片两张,立即放入95%酒精溶液固定后HE染色,光镜观察。余大部分脑组织浸入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后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4,5〕。部分病例取少许脑组织放入2.5%戊二醛溶液固定,超薄切片,电子染色。垂体肿瘤的分类标准按黄文清神经肿瘤病理学分类〔6〕

    2 结果

    2.1 嫌色性腺瘤 是垂体腺瘤中最常见的一型,压片见瘤细胞丰富,大小较一致,胞浆中等量,淡染,核圆形或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染色质细,分布均匀,核膜菲薄,核仁少或无(图1)。组织学切片瘤细胞分布及形态基本同压片。弥漫型瘤细胞分布均匀,排列为筛状或片状,边界不清楚,胞浆染淡粉红色(图2)。而窦隙型瘤组织血管丰富,瘤细胞可呈梁索状结构排列,多呈柱状或长形,增生明显活跃(图3)。电镜下示少分泌颗粒细胞腺瘤多见,瘤细胞胞浆内分泌颗粒少,沿胞膜下分布,多圆形,液滴状,部分有膜下空晕,直径多在100~250 nm之间,可见异位分泌,核膜不光滑,核仁可见。胞质内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高尔基体发达,核卵圆形,稍偏位(图4)。
, 百拇医药
    图1 嫌色性腺瘤细胞学,瘤细胞丰富,大小较一致,胞浆淡染,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核膜薄,偶见核仁。HE×400

    图2 嫌色性腺瘤组织学,弥漫型,瘤细胞分布均匀,呈筛状或片状,胞界不清,胞浆淡粉红色。HE×400

    图3 嫌色性腺瘤组织学,窦隙型,瘤组织血管丰富,瘤细胞可呈梁索状结构排列,多呈柱状或长形,增生明显活跃。HE×400

    图4 嫌色性腺瘤瘤细胞胞浆内分泌颗粒少,沿胞膜下分布,多圆形或液滴状,核膜不光滑。胞质内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高尔基体发达。EM×8 000
, http://www.100md.com
    2.2 嗜酸性腺瘤 压片瘤细胞呈多边形或瓜子形,大小不一致,胞浆红染。核大,多偏细胞一侧,核染色质分布不均匀,核膜欠清楚,可见核仁。组织学切片瘤细胞除上述特征外,胞浆内可见典型的嗜酸性颗粒,含量丰富,但仍有部分细胞嗜酸性颗粒较淡(图5)。电镜下可见瘤细胞排列紧密,核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偏细胞一侧,瘤细胞胞质内可见极其丰富神经内分泌颗粒及线粒体(图6)。

    图5 嗜酸性腺瘤组织学,瘤细胞除有细胞学特殊征外,胞浆内可见丰富的嗜酸性颗粒。HE×400

    图6 嗜酸性腺瘤瘤细胞排列紧密,核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胞质内可见极其丰富的神经内分泌颗粒及线粒体。EM×5 000

    2.3 嗜碱性腺瘤 该瘤罕见,国内曾分类统计垂体腺瘤数万例,未见1例嗜碱性腺瘤〔6〕
, 百拇医药
    2.4 混合性腺瘤 本组中的嫌色性腺瘤和嗜酸性腺瘤之间有时常有过度现象。无论是在压片细胞学涂片,还是在常规石蜡切片染色或电镜观察中,嫌色性腺瘤瘤细胞大多为嫌色性,少数为嗜酸性,反之亦然。但也确有少数病例嫌色性和嗜酸性成分均等,很难分清是嫌色性腺瘤还是嗜酸性腺瘤,故此称为混合性腺瘤较为合适。

    3 讨论

    运用压片、切片及电镜3种方法联合诊断垂体腺瘤少见,国内外文献报道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垂体腺瘤是较为常见的脑肿瘤〔1~8〕。臧旭〔6〕总结颅内肿瘤1?344例,其中垂体腺瘤占11.8%。笔者曾对116例脑瘤组织压片进行快速诊断,肿瘤类型多达19种,仅垂体肿瘤一种就占22例〔4〕,占所有肿瘤的18%。

    本组中,垂体腺瘤17例(77.3%),嗜酸性腺瘤4例(18.2%),混合性腺瘤1例(4.5%)。从我们总结的材料分析,压片、切片及电镜均有其共同点和不同点,三者可以相互补充,提高诊断准确率。如压片垂体嫌色性腺瘤,瘤细胞丰富,大小较一致,胞浆中等量,染色质淡,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分布均匀,核膜薄,核仁少见。而组织学切片瘤细胞与压片大致相同,但组织结构更加清晰,根据镜下不同特点又可分为弥漫型和窦隙型。前者瘤细胞分布均匀,排列为筛状或片状,胞界不清楚,胞浆染淡粉红色。而后者瘤组织血管丰富,瘤细胞可呈梁索状、柱状或杆状,增生明显活跃。电镜下以少分泌颗粒细胞腺瘤多见,瘤细胞形态不规则,胞浆内分泌颗粒较少,沿胞膜下分布,多圆形或液滴状,可见异位分泌现象。胞膜形态不规则,核膜欠光滑,亦可见核仁。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丰富,高尔基体发达。
, 百拇医药
    将压片与切片比较,我们发现前者瘤细胞较肥大,有时可见少许瘤细胞因压涂、牵拉而变形。但压片的主要优点是快速便捷,它既能观察单个瘤细胞的形态特征,又能观察到部分区域的组织结构。组织切片对瘤细胞的排列方式、血管分布等观察更为清晰。而电镜则能观察瘤细胞的超微结构,使诊断更加准确可靠。

    关于垂体腺瘤的分类标准,是依据垂体腺瘤组织以哪一类型为主要成分来区别的。在诊断该肿瘤过程中,某一类型垂体腺瘤瘤组织中同时混杂少量其它类型的垂体腺瘤细胞。例如,嫌色性腺瘤中往往可以见到少许嗜酸性腺瘤细胞,而在嗜酸性腺瘤中,同样可以见到少许嫌色性腺瘤细胞。因此,病理上将垂体腺瘤分为嫌色性、嗜酸性和嗜硷性3种,应该说是相对的。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纯一种类型的垂体腺瘤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是以某一种类型为主命名而已。垂体腺瘤的分类研究目前有较多文章描述,并将免疫组化、电镜及免疫电镜等先进技术应用于该领域〔2,6~8〕。给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本文应用压片、切片及电镜方法观察垂体腺瘤,主要是以前两者为主。从国情出发,目前国内仍不能广泛应用电镜对肿瘤作常规观察及分析。因此,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垂体腺瘤分类,并观察其形态特征,仍具有现实意义。压片方法不仅能应用于脑肿瘤的诊断,对人体其它某些部位的肿瘤也同样能获得较满意的结果。如条件许可,在压片细胞学检查的同时,结合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对脑肿瘤或其它部位肿瘤进行诊断,其准确性可大大提高,尤其对少数疑难病例更易确诊。
, http://www.100md.com
    作者简介:季洪爱,男,45岁,主管技师。研究方向:脑肿瘤压片细胞形态学研究

    张太和,男,76岁,主任医师,教授,国际病理学会委员。亚太地区病理学会委员。研究方向:外科病理

    参考文献

    1 Mccomb DJ, Bayley TA, Horvath FE et al. Monomorphous plurihormonal adenoma of the human pituitary. Cancer, 1984;53:1538

    2 张福林,张玉林,胡金秀等. 垂体腺瘤的功能分类研究.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0;19(2):97

    3 武汉医学院、中山医学院. 外科病理学.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1058
, 百拇医药
    4 季洪爱,张太和,李南云等. 脑瘤组织压片快速诊断价值. 实用肿瘤杂志,1995;10(2):116

    5 季洪爱,张太和,祁正茂等. 在脑瘤快速诊断中组织压片与切片的形态学比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4;10:38

    6 臧 旭. 颅内肿瘤1344例病理分析.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2;15(4):228

    7 黄文清主编. 神经肿瘤病理学. 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1

    8 刘冬戈,臧 旭,薛 辉等. 垂体多激素腺瘤的免疫组化与电镜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1993;4:223

    收稿日期:1998-06-26,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下丘脑-垂体疾病 > 垂体腺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