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08582
小肠毛细血管瘤3例
http://www.100md.com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1999年第2期
     作者:王琳冬 金春亭

    单位:王琳冬 金春亭(张家口医学院病理解剖学教研室 075100)

    关键词:小肠肿瘤;毛细血管瘤;诊断;病理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990248中国图书分类号 R73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399(1999)02-0126-01

    例1,男,42岁。腹部隐痛、胀气半年余。因腹部剧痛伴呕吐、排便困难半月而入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距回盲瓣60 cm处回肠有约4 cm肠段环形狭窄区域致小肠梗阻,疑为小肠腺癌,将病变部分肠管切除送病理检查。

    例2,男,51岁。因腹部疼痛1月,阵发性绞痛伴呕吐、无排便排气入院。X线示小肠梗阻征象,诊断为小肠肿瘤、性质待定,而行空肠切除送病理检查。

    例3,女,41岁。腹部疼痛、腹胀4个月。因阵发性绞痛伴呕吐2天入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距回盲瓣30 cm处回肠有3 cm肠段呈环形狭窄,肠腔径1 cm,行肠管切除送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 3例均为小肠切除标本,其形态结构相似。病变区均呈节段性肠管环形狭窄,长度分别为3~5 cm,肠壁增厚约1.5 cm,质硬韧,颜色灰白。肠壁各层组织界限不清,表层粘膜部分脱落阻塞于肠腔,肿物与周围肠道界限较

    清,无包膜,有移行,近端肠腔内有较多粪便充塞致肠腔扩张、肠壁变薄、淤血呈暗红色,粘膜坏死脱落。镜下见肿物由密集毛细血管组成,血管内皮细胞分化良好,管腔内充满红细胞,间质有纤维母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但无弹力纤维及平滑肌纤维。毛细血管侵及粘膜层,穿透粘膜肌蔓延至粘膜下组织,形成管壁增厚。管腔较大的肌型小动脉、粘膜腺体消失,仅残存单层上皮细胞,肌层、浆膜结构清晰,但较正常含有较多扩张血管。

    病理诊断:小肠毛细血管瘤。

    讨论 小肠毛细血管瘤多为小结节状、孤立性斑块状或球形隆起于肠粘膜,直径1 cm左右,有的可呈息肉状或悬垂状小肿物。本组3例长达3~5 cm,侵及肠壁全周,弥漫于粘膜全层的毛细血管瘤甚为少见。小肠毛细血管瘤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肠梗阻症状消失,本组3例均一期愈合出院。

    收稿日期:1999-04-0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