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状神经节封闭治疗面神经炎26例护理
作者:唐月姣 黎明秀
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广西桂林市 541001
关键词:面神经炎;护理;封闭
华夏医学990279 面神经炎系指茎乳管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其病因不明,多因受凉引起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神经组织缺血、水肿、面神经受压迫所致。表现为周围性面瘫,亦称Bell氏麻痹[1];而星状神经节封闭主要是切断病理过程的恶性循环,保护神经系统,同时还由于温和的刺激使组织的营养机能得到恢复[2]。本科自1993年1月至1995年4月共收治面神经炎患者41例,经星状神经节封闭26例,疗效甚佳,并发症少。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 本组男性16例,女性10例,15~40岁22例,40岁以上4例;左侧15例,右侧10例,双侧1例。均用1%普鲁卡因10ml于患侧封闭,1次/d,7~10d为一疗程,双侧者封闭间隔时间1h以上,所有患者均做一疗程。结果:治愈18例,好转6例,无效2例,无效均为慢性期患者(1例发病40d,1例90d)。操作并发症:声音嘶哑2例,臂丛麻痹5例,均在当日自行缓解,无后遗症状。
, 百拇医药
1.2 物品准备 先做普鲁卡因皮试,阴性者可做封闭;术前应准备神经封闭包,普鲁卡因、生理盐水、碘酒、酒精、棉签、手套及一支备用的肾上腺素。
1.3 操作方法 星状神经节位于第7颈椎横突前面或第1肋骨头前面,体表定位在胸锁关节上3cm与气管旁1.5cm垂直交点,临床常以胸锁关节上2横指与气管旁1横指(以患者手指为准)之垂直交点或胸锁关节上2横指与胸锁乳突肌内侧缘交点为进针点,用龙胆紫做好标志。常采用前进针法:患者仰卧,肩下垫小枕头,颈后仰,呈过伸位,常规消毒铺巾后戴上手套,稍向外推开胸锁乳突肌,抽吸1%普鲁卡因10ml,垂直进针,进针深度通常少于3.5cm,若达此深度未能碰中骨骼可退针至皮下再稍向上进针,若碰中椎体前方,可将针稍偏外侧沿椎体侧旁推进,抵达第7颈椎横突或第1肋骨头前方后,将针退出0.5~1cm,回抽无血后即可推注药物进行封闭。
2 星状神经节封闭的护理
颈部由于神经、血管较集中,易误伤,造成邻近的喉返神经麻痹,颈丛麻痹、颈部血肿,严重者出现气胸,误入椎动脉可出现心律不齐、惊厥、甚至呼吸停止。正确的操作及密切的观察、护理可减少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发现异常能及时处理。
, 百拇医药
2.1 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对颈部封闭都感到害怕,术前应向患者说明封闭术的良好效果及安全性,消除其恐惧心理,并嘱其术中不能言语、吞咽及移动头颈部,配合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2 护理观察 封闭后应观察有无同侧瞳孔缩小、眼睑下垂、同侧颜面部出汗、结膜充血等honer征的表现,若无上述症状,说明进针点不正确,须重新调整后,再进行操作,并密切注意有无颈部肿胀、呼吸困难、手臂麻木、声音嘶哑、耳鸣、眩晕、心律不齐、惊厥等症,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2.3 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2.3.1 晕针 体弱、精神紧张的患者容易发生。术前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恐惧心理,出现晕厥立即压人中或合谷穴,注意观察血压,有休克者予肾上腺素1mg肌注。
2.3.2 喉返神经麻痹 较多见,达5%~8%[2],本组2例(2/26);在封闭后出现声音嘶哑,说明进针点靠内损伤喉返神经,数小时后可自行缓解,嘱患者不必顾虑,再次封闭时应重新调整进针点或进针方向。
, 百拇医药
2.3.3 臂丛神经麻痹 多在术中出现同侧肩臂麻胀感,说明进针点偏外,应重新调整。本组发生5例。
2.3.4 颈部血肿 为刺中颈部血管所致,进针时应注意回抽,发现有血应退出,并紧压局部,每次穿刺后应按压局部至少5min,有血肿时可予局部热敷促进吸收,压迫症状明显时可抽吸,进行性加重者可予手术止血,清除瘀血。
2.3.5 气胸 为刺伤肺尖所致,很少见,本组无1例。若穿刺后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听诊同侧上肺呼吸音消失,说明并发气胸,尽快做胸透确诊、之后予以闭式引流。预防对策:定位要准确,进针要垂直,注意回抽,若回抽无负压应注意此并发症。
2.3.6 误入椎动脉 星状神经节封闭最危险的并发症是误入椎动脉,首先可发现眼球运动不协调,随后出现耳呜、眩晕,重者可出现心律不齐、惊厥、甚至呼吸停止。推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眼球协同运动情况,或诉耳鸣、眩晕、心悸等症应立即停止推注,密切观察生命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此项并发症临床罕见,为穿刺点靠近椎体所致。正确定位、垂直穿刺可避免此并发症发生。
星状神经节封闭简单易行,并发症的发生多由进针方向的偏移或位置改变所致,术前应反复强调术中不能言语及吞咽,头颈位置要摆正,不能动(有明显的不适时用手示意),进针方向一定要垂直,术后应多进行护理观察。
参考文献
1 王筱敏主编.内科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96
2 黄友岐主编.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329~330
收稿 1999-02-27, 百拇医药
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广西桂林市 541001
关键词:面神经炎;护理;封闭
华夏医学990279 面神经炎系指茎乳管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其病因不明,多因受凉引起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神经组织缺血、水肿、面神经受压迫所致。表现为周围性面瘫,亦称Bell氏麻痹[1];而星状神经节封闭主要是切断病理过程的恶性循环,保护神经系统,同时还由于温和的刺激使组织的营养机能得到恢复[2]。本科自1993年1月至1995年4月共收治面神经炎患者41例,经星状神经节封闭26例,疗效甚佳,并发症少。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 本组男性16例,女性10例,15~40岁22例,40岁以上4例;左侧15例,右侧10例,双侧1例。均用1%普鲁卡因10ml于患侧封闭,1次/d,7~10d为一疗程,双侧者封闭间隔时间1h以上,所有患者均做一疗程。结果:治愈18例,好转6例,无效2例,无效均为慢性期患者(1例发病40d,1例90d)。操作并发症:声音嘶哑2例,臂丛麻痹5例,均在当日自行缓解,无后遗症状。
, 百拇医药
1.2 物品准备 先做普鲁卡因皮试,阴性者可做封闭;术前应准备神经封闭包,普鲁卡因、生理盐水、碘酒、酒精、棉签、手套及一支备用的肾上腺素。
1.3 操作方法 星状神经节位于第7颈椎横突前面或第1肋骨头前面,体表定位在胸锁关节上3cm与气管旁1.5cm垂直交点,临床常以胸锁关节上2横指与气管旁1横指(以患者手指为准)之垂直交点或胸锁关节上2横指与胸锁乳突肌内侧缘交点为进针点,用龙胆紫做好标志。常采用前进针法:患者仰卧,肩下垫小枕头,颈后仰,呈过伸位,常规消毒铺巾后戴上手套,稍向外推开胸锁乳突肌,抽吸1%普鲁卡因10ml,垂直进针,进针深度通常少于3.5cm,若达此深度未能碰中骨骼可退针至皮下再稍向上进针,若碰中椎体前方,可将针稍偏外侧沿椎体侧旁推进,抵达第7颈椎横突或第1肋骨头前方后,将针退出0.5~1cm,回抽无血后即可推注药物进行封闭。
2 星状神经节封闭的护理
颈部由于神经、血管较集中,易误伤,造成邻近的喉返神经麻痹,颈丛麻痹、颈部血肿,严重者出现气胸,误入椎动脉可出现心律不齐、惊厥、甚至呼吸停止。正确的操作及密切的观察、护理可减少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发现异常能及时处理。
, 百拇医药
2.1 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对颈部封闭都感到害怕,术前应向患者说明封闭术的良好效果及安全性,消除其恐惧心理,并嘱其术中不能言语、吞咽及移动头颈部,配合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2 护理观察 封闭后应观察有无同侧瞳孔缩小、眼睑下垂、同侧颜面部出汗、结膜充血等honer征的表现,若无上述症状,说明进针点不正确,须重新调整后,再进行操作,并密切注意有无颈部肿胀、呼吸困难、手臂麻木、声音嘶哑、耳鸣、眩晕、心律不齐、惊厥等症,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2.3 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2.3.1 晕针 体弱、精神紧张的患者容易发生。术前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恐惧心理,出现晕厥立即压人中或合谷穴,注意观察血压,有休克者予肾上腺素1mg肌注。
2.3.2 喉返神经麻痹 较多见,达5%~8%[2],本组2例(2/26);在封闭后出现声音嘶哑,说明进针点靠内损伤喉返神经,数小时后可自行缓解,嘱患者不必顾虑,再次封闭时应重新调整进针点或进针方向。
, 百拇医药
2.3.3 臂丛神经麻痹 多在术中出现同侧肩臂麻胀感,说明进针点偏外,应重新调整。本组发生5例。
2.3.4 颈部血肿 为刺中颈部血管所致,进针时应注意回抽,发现有血应退出,并紧压局部,每次穿刺后应按压局部至少5min,有血肿时可予局部热敷促进吸收,压迫症状明显时可抽吸,进行性加重者可予手术止血,清除瘀血。
2.3.5 气胸 为刺伤肺尖所致,很少见,本组无1例。若穿刺后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听诊同侧上肺呼吸音消失,说明并发气胸,尽快做胸透确诊、之后予以闭式引流。预防对策:定位要准确,进针要垂直,注意回抽,若回抽无负压应注意此并发症。
2.3.6 误入椎动脉 星状神经节封闭最危险的并发症是误入椎动脉,首先可发现眼球运动不协调,随后出现耳呜、眩晕,重者可出现心律不齐、惊厥、甚至呼吸停止。推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眼球协同运动情况,或诉耳鸣、眩晕、心悸等症应立即停止推注,密切观察生命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此项并发症临床罕见,为穿刺点靠近椎体所致。正确定位、垂直穿刺可避免此并发症发生。
星状神经节封闭简单易行,并发症的发生多由进针方向的偏移或位置改变所致,术前应反复强调术中不能言语及吞咽,头颈位置要摆正,不能动(有明显的不适时用手示意),进针方向一定要垂直,术后应多进行护理观察。
参考文献
1 王筱敏主编.内科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96
2 黄友岐主编.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329~330
收稿 1999-02-2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