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腹部创伤 > 脾破裂
编号:10215750
外伤性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梁浩晖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红十字会医院普外科,深圳 518029

    关键词:脾破裂;非手术;综合疗法

    广东医学院学报990227 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文献报道不多,作者收集1990~1998年外伤性脾破裂16例行非手术治疗,结果成功14例,中转手术2例,疗效满意,现作一报道。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6例,其中男12例,女性4例,年龄9~61岁,平均31.8岁。全组病例均有左上腹直接或间接暴力致伤史,其中车祸伤8例,钝器伤6例,跌伤2例;均无合并伤。就诊距受伤时间 1~2h,平均 4h,就诊时血压收缩压均大于12kPa,脉率均低于100/min。全部病例均行诊断性腹腔穿刺,首次腹穿阳性者2例,首次腹穿阴性,以后再腹穿阳性者2例。首诊时均行B超检查,并在入院后复查1次以上。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 绝对安静卧床,严密监测体温、呼吸、脉率、血压、尿量和腹部体征的变化。定时行血细胞比积,血红蛋白及B超检查。给予充分的补液扩容对症支持治疗,使脉率维持在100/min以下,收缩压在12 kPa以上,适当输血使血红蛋白维持在80 g/L以上。并做好随时中转手术的准备。

    1.3 结果

    1.3.1治疗结果 本组参照传统的分类方法[1],分为中央型破裂,包膜下破裂及真性破裂3组,3组的治疗结果详见表1。

    表1 3组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结果 组 别

    病例数

    中转手术数

    成功例数(%)

, 百拇医药     中央型破裂组

    4

    0

    4(100)

    包膜下破裂组

    10

    1

    9(90)

    真性破裂组

    2

    1

    1(50)

    合 计
, 百拇医药
    16

    2

    14(87.5)

    1.3.2 中转手术原因 中转手术的2例均为男性,年龄超过45岁。其中1例为真性破裂,伤后36 h腹痛、腹胀加重,复查B超提示腹腔内液性暗区进行性增宽,说明仍有活动性出血存在。另1例包膜下破裂者入院后45 h B超复查提示血肿增大2倍。均主动中转手术,术后痊愈出院。

    1.3.3 随访 出院后随访9例,随访时间6个月~3 a,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等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查B超可见正常脾脏图像,全部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2 讨论

    2.1保留脾脏的意义 自1892年Ritgner第一次对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以来,全脾切除一直是脾破裂必然的治疗方法。随着脾脏生理研究的进展及大批脾切除术后急性凶险性感染(OPSI)病例的报道,使脾切除这一传统概念受到了挑战。目前人们发现脾脏除了具有过滤、储血、清除衰老血细胞的生理功能外,更有着极其重要的免疫功能。脾脏含有全身整个淋巴细胞群的25%,它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具有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免疫调节作用[2]。由于脾脏在抗感染和抗肿瘤,免疫方面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避免OPSI的发生,笔者认为应尽量保留脾脏。
, 百拇医药
    2.2 非手术治疗适应证的选择 除了应遵循全国脾外科专业会议反复强调的:任何保脾治疗,必须在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组织第二的总原则外,笔者认为:(1) 非手术治疗应建立在严密的观察和随时准备中转手术的前提下进行,本组2例患者在严密观察中发现病情恶化,及时中转手术疗效满意。(2) 选择的病例应是局限左上腹的钝性伤,血液动力学稳定,无或仅有轻度的腹膜刺激征且除外脾外多发伤,特别是并存严重颅内损伤、精神异常以及腹内空腔脏器和脾以外的实质脏器损伤者。本组所有成功病例均无脾外多发伤。 (3) 在脾破裂的中央型破裂、包膜下破裂及真性破裂三型中,笔者经验是前两型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率较真性破裂型为高。 (4) 由于脾脏功能,随着年龄增大而减退,被膜亦变薄变脆,对于高龄外伤性脾破裂的患者,非手术治疗的选择应尤为慎重。本组2例中转手术的患者年龄超过45岁。

    2.3 非手术治疗的优缺点 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突出优点是避免了手术麻醉等造成的创伤和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又有原位保脾的良好效果。但是监测非手术病人所需要的工作量及治疗过程的风险,远超过手术治疗的病人,而非手术治疗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术后随诊期限及恢复正常工作的时间明显长于手术的患者。总而言之笔者认为非手术治疗脾破裂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不失为一种替代手术的有效手段,但对适应症的掌握应十分谨慎。

    3 参考文献

    1 吴孟超主编.腹部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534

    2 姜洪池.保留性脾手术预防术后凶险感染.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6,10:586

    收稿日期:1998-12-24,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腹部创伤 > 脾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