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治疗小脑后下动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作者:赖青年 张俊徽
单位:赖青年 南海西部石油公司职工医院内科,湛江 524057;张俊徽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湛江 524001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小脑后下动脉血栓
广州医学院学报990227
中图分类号 R743.3205
小脑后下动脉血栓临床症状复杂、多变、病情重,一般治疗方法效果不理想,我们采用高压氧(HBO)综合治疗36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收集1995年3月~1999年1月住院小脑后下动脉血栓病例71例,男44例,女27例,年龄35~72岁(平均58.9岁)。按病人入院先后次序随机分为临床常规治疗组(下称对照组)35例和高压氧综合治疗组(下称HBO组)36例。所有病例均做核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主要症状体征有:①突发性眩晕;②吞咽困难,构音不清;③眼球震颤;④病灶侧软腭及声带麻痹,咽反射消失(吞咽、迷走神经疑核受损);⑤共济失调(前庭小脑纤维受损);⑥交叉性温痛觉减退;⑦对侧轻偏瘫。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扩张血管、抗血小板凝聚、抗凝、溶栓、清除自由基、调控血压、适度降颅内压(血栓通、抵克立得、降纤酶、20%甘露醇)。(2)HBO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HBO治疗,在2个大气压下面罩吸纯氧40min×2(中间休息10min),升压、减压、稳压时间共150min,每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
1.3 疗效判断标准 (1)治愈:症状体征2个疗程后全部消失;(2)显效:症状体征2个疗程后部分消失;(3)好转:症状体征2个疗程后部分好转;(4)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
1.4 统计处理 组间比较用检验。
2 结果
组总有效率91.7%,36例中治愈24例,显效5例,好转4例;对照组总有效率74.3%,35例中治愈20例,显效4例,好转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两组延髓梗塞患者治疗效果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HBO组
36
24例(66.7)
5例(13.9)
4例(11.1)
, 百拇医药
3例(8.3)
91.7%*
对照组
35
20例(57.1)
4例(11.4)
2例(5.7)
9例(25.7)
74.3%
*P<0.01
3 讨论
小脑后下动脉血栓主要特征性表现为突发性眩晕、吞咽困难、构音不清、眼球震颤、交叉性温痛觉减退及病灶侧软腭及咽反射消失、共济失调,核磁共振表现为延髓背外侧梗塞。临床一般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有些病例治疗时间较长(本组常规治疗平均36天),采用高压氧综合治疗后治愈率、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提高,住院时间亦较对照组缩短(本组平均30天)。这可能由于高压氧对延髓梗塞的吞咽、迷走神经疑核受损等恢复较好有关。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机理是通过提高血氧含量和血氧分压,促进有氧代谢的神经功能恢复[1]。高压氧对治疗延髓梗塞效果较好的原因可能为:(1)使延髓缺血组织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微循环得到改善;(2)较快地克服了细胞缺氧状态,使细胞色素氧化酶被激活,高能磷酸键形成增多,促进了组织代谢功能[2];(3)能使线粒体大量再生,增加细胞能量供应,促进组织恢复;(4)提高组织DNA/RNA比例,促进缺血区粗面内质网形成;(5)因血氧含量和血氧分压提高,进一步提高了血氧张力[3],使组织缺氧得到改善外,还可使血管收缩,减少渗出,减轻水肿,加快受损组织的恢复。总之,在临床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HBO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疗效,起到彼此结合、事半功倍的协同效果。
参考文献
1 谭树范,孙雨时,刘丽波.高压氧治疗150例脑梗塞疗效分析.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8;24(2):210~211
2 余长青.高压氧疗法研究进展及临床实际疗效.临床医学,1997;17(2):44~45
3 杨文平.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60例.医学理论与实践,1998;11(2):66~67
(收稿:1999-03-03), 百拇医药
单位:赖青年 南海西部石油公司职工医院内科,湛江 524057;张俊徽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湛江 524001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小脑后下动脉血栓
广州医学院学报990227
中图分类号 R743.3205
小脑后下动脉血栓临床症状复杂、多变、病情重,一般治疗方法效果不理想,我们采用高压氧(HBO)综合治疗36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收集1995年3月~1999年1月住院小脑后下动脉血栓病例71例,男44例,女27例,年龄35~72岁(平均58.9岁)。按病人入院先后次序随机分为临床常规治疗组(下称对照组)35例和高压氧综合治疗组(下称HBO组)36例。所有病例均做核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主要症状体征有:①突发性眩晕;②吞咽困难,构音不清;③眼球震颤;④病灶侧软腭及声带麻痹,咽反射消失(吞咽、迷走神经疑核受损);⑤共济失调(前庭小脑纤维受损);⑥交叉性温痛觉减退;⑦对侧轻偏瘫。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扩张血管、抗血小板凝聚、抗凝、溶栓、清除自由基、调控血压、适度降颅内压(血栓通、抵克立得、降纤酶、20%甘露醇)。(2)HBO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HBO治疗,在2个大气压下面罩吸纯氧40min×2(中间休息10min),升压、减压、稳压时间共150min,每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
1.3 疗效判断标准 (1)治愈:症状体征2个疗程后全部消失;(2)显效:症状体征2个疗程后部分消失;(3)好转:症状体征2个疗程后部分好转;(4)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
1.4 统计处理 组间比较用检验。
2 结果
组总有效率91.7%,36例中治愈24例,显效5例,好转4例;对照组总有效率74.3%,35例中治愈20例,显效4例,好转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两组延髓梗塞患者治疗效果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HBO组
36
24例(66.7)
5例(13.9)
4例(11.1)
, 百拇医药
3例(8.3)
91.7%*
对照组
35
20例(57.1)
4例(11.4)
2例(5.7)
9例(25.7)
74.3%
*P<0.01
3 讨论
小脑后下动脉血栓主要特征性表现为突发性眩晕、吞咽困难、构音不清、眼球震颤、交叉性温痛觉减退及病灶侧软腭及咽反射消失、共济失调,核磁共振表现为延髓背外侧梗塞。临床一般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有些病例治疗时间较长(本组常规治疗平均36天),采用高压氧综合治疗后治愈率、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提高,住院时间亦较对照组缩短(本组平均30天)。这可能由于高压氧对延髓梗塞的吞咽、迷走神经疑核受损等恢复较好有关。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机理是通过提高血氧含量和血氧分压,促进有氧代谢的神经功能恢复[1]。高压氧对治疗延髓梗塞效果较好的原因可能为:(1)使延髓缺血组织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微循环得到改善;(2)较快地克服了细胞缺氧状态,使细胞色素氧化酶被激活,高能磷酸键形成增多,促进了组织代谢功能[2];(3)能使线粒体大量再生,增加细胞能量供应,促进组织恢复;(4)提高组织DNA/RNA比例,促进缺血区粗面内质网形成;(5)因血氧含量和血氧分压提高,进一步提高了血氧张力[3],使组织缺氧得到改善外,还可使血管收缩,减少渗出,减轻水肿,加快受损组织的恢复。总之,在临床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HBO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疗效,起到彼此结合、事半功倍的协同效果。
参考文献
1 谭树范,孙雨时,刘丽波.高压氧治疗150例脑梗塞疗效分析.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8;24(2):210~211
2 余长青.高压氧疗法研究进展及临床实际疗效.临床医学,1997;17(2):44~45
3 杨文平.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60例.医学理论与实践,1998;11(2):66~67
(收稿:1999-03-0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