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低分子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严宗逊 杨永年
单位:严宗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南充 637007);杨永年(上海医科大学)
关键词:微量白蛋白尿;α1-MG;β2-MG;α1-MG/Cr;糖尿病肾病
川北医学院学报/990213提 要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0例平均病程6.9 a、平均年龄55.8岁的糖尿病病人及23例正常对照者尿白蛋白排泄率、β2一微球蛋白、α1一微球蛋白/肌酐比值,结果显示,31%的病人为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病人中95%病人α1-MG/Cr高于正常、32%病人β2-MG高于正常;非微量白蛋白尿病人中82%DⅡ1(AER10~20μg/分)、21%DⅡ2(AER〈10μg/分)的病人α1-MG/Cr高于正常,24%DⅡ1、8%DⅡ2病人β2-MG高于正常。结果显示糖尿病人肾脏早期损害不仅限于肾小球,而且伴有肾近曲小管损害,尿α1-MG测定反映肾小管损害较尿β2-MG测定敏感。同时,测定尿微量白蛋白、α1-MG/Cr可作为糖尿病肾脏损害的早期诊断。
, http://www.100md.com
文章编号:1005-3697(1999)02-0024-03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0%以上IDDM病人及10%的NIDDM病人将发展为糖尿病肾病,其中多数病人最终将发生肾功能衰竭而死亡[1]。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糖尿病肾脏损害时可表现多种形态学及功能方面的变化,目前认为尿蛋白排泄率在20~200μg/分(即微量白蛋白尿)在预测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很重要的价值[2、3、4、5]。亦有作者报道糖尿病肾脏损害伴有肾小管损害,并认为反映肾小管损害的低分子球蛋白及N-乙酰-β-D-葡糖胺酶等尿酶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损害的指标[6、7]。我们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糖尿病人尿白蛋白、β2-MG、α1-MG排泄量,以此反映糖尿病人肾脏损害及损害部位。探讨白蛋白、α1-MG、β2-MG在糖尿病人尿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 百拇医药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糖尿病组 糖尿病病人60例(男23,女37例),平均年龄55.9(23~71)岁。平均病程6.9 a。依照WHO(1985年)标准确诊,无过敏史、无结缔组织病、无酮症酸中毒及心功能不全。血肌酐<120μmol/L,尿蛋白定性阴性。
1.1.2 正常对照组:23例(男12例,女11例),平均年龄48.5(23~68)岁,无泌尿系统及其他疾病。
1.2 实验方法
1.2.1 尿液收集:留取夜间到次晨连续6~12 h尿液,准确计时、计尿量,上清液分装于塑料试管内-20℃保存作白蛋白、α1-MG测定。晨尿排空后饮水500ml,1 h后留尿,用0.5MNaOH调PH至6~7,分装-20℃贮存不超过1月供β2-MG测定。
, http://www.100md.com
1.2.2 测定方法:尿白蛋白、β2-MG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药盒由中国原子能研究院提供,α1-MG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药盒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血糖用氧化酶法,血、尿肌酐用苦味酸法,甘油三脂、胆固醇用酶法,糖化血红蛋白用微柱法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结果用均数 ±标准差,检验用t检验及X2检验。
2 结果
2.1 根据推荐的标准,以尿白蛋白排泄率(AER)20~200μg/分为微量白蛋白尿,本实验微量白蛋白尿病人占31%,列为DⅠ,非微量白蛋白尿组列为DⅡ。表1示正常对照,DⅠ、DⅡ的尿白蛋白排泄率,α1-MG/Cr及β2-MG。表2示DⅠ、DⅡ的FBG、TC、TG、GHb。DⅠ组FBG高于DⅡ组而病程短于DⅡ组。DⅠ、DⅡ组的尿白蛋白排泄率、α1-MG/Cr、β2-MG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
, 百拇医药
2.2 根据AER将DⅡ组分为DⅡ、(AER10~20μg/分)、DⅡ2(AER〈10μg/分)。以正常对照X±2SD作为α1-MG/Cr,β2-MG正常值上限,见表3。95%DⅠ、82%DⅡ1、21%DⅡ2病人α1-MG/Cr高于正常。32%DⅠ、24%DⅡ1、8%DⅡ2β2-MG高于正常值。α1-MG/Cr增高的比例于各组中显著高于β2-MG(P〈0.01)。
表1 正常组、DⅠ、DⅡ、AER、α1-MG/Cr、β2-MG 组别
例数
, http://www.100md.com
年龄
AER
α1-MG/Cr
β2-MG
正常组
23
48.5
1.96±1.44
1.18±0.45
39.2±24.3
DⅠ
19
, http://www.100md.com
62.8
62.33±44.23**
319.39±161.32**
801±361**
DⅡ
41
52.8
5.80±5.29*
10.01±5.7*
140.9±71.1*
, 百拇医药
*与正常组比较P<0.05 **与DⅡ比较 P<0.05
表2 DⅠ、DⅡ病人的病程、FBG、GHb、TG、TC 组别
病程
FBG
(mmoL/L)
GHb
(%)
TG
(mmol/L
TC
(mmol/L)
, 百拇医药
DⅠ
5.3*
10.47±2.06*
8.56±2.5
1.50±0.71
5.31±1.66
DⅡ
9.5
9.19±2.34
8.20±1.9
1.54±0.62
, 百拇医药
4.92±1.11
*与DⅡ比较 P<0.05
表3 不同AER各组α1-MG/Cr、β2-MG高于正常值 组别
AER(μg/分)
α1-MG/Cr高于
正常值数(%例数)
β2-MG高于
正常值数(%例数)
DⅠn=19
>20
, 百拇医药
95(18)*
32(6)
DⅡ1n=17
10~20
82(14)*
24(4)
DⅡ2n=24
<10
21(5)*
8(2)
*同组α1-MG/Cr高于正常值例数与β2-MG高于正常值例数比 P<0.05
, 百拇医药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一旦出现明显的肾病表现,各种治疗很难控制其发展,故早期诊断尤为重要。从80年代初发展的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对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具有很高的价值。并推荐以AER20~200μg/分为微量白蛋白尿,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本文结果显示:31%的病人为微量白蛋白尿,与国外文献报道的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13~27%较接近,但比国内作者报道为低。这种差异可能与研究对象的差异或标本收集方式不同有关。微量白蛋白尿病人的平均病程较非微量白蛋白尿病人为短。这可能与糖尿病人,尤其是NIDDM在确诊糖尿病以前其代谢紊乱可能已存在很长一段时间有关。另外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AER逐年增加,一般认为糖尿病肾病多发生于糖尿病病程10~15 a左右,而本文将尿蛋白定性阳性的糖尿病肾病未列入研究。揭示在临床糖尿病肾病发生之前已有若干年的微量白蛋白尿存在。也提示NIDDM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可能与基因易感性,或其他因素有关。微量白蛋白尿组病人FBG高于非微量白蛋白尿组,但GHb两组无显著差异。甘油三脂、胆固醇两组无差异。
, 百拇医药
据文献报道反映肾小管损害的低分子球蛋白及N-乙酰-β-D葡糖胺酶等尿酶在糖尿病肾脏损害时尿中排除增高,并建议将其作为一个早期发现肾脏损害的指标[6、7]。α1-MG、β2-MG均系低分子球蛋白,很容易从肾小球滤过并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代谢。当肾小管损害时,尿中低分子球蛋白排除增加。β2-MG在PH低于6很不稳定。在尿液PH值低于6容易失活。而α1-MG在PH4~10很稳定[8]。在生理病理情况下尿液的PH值变化一般不会超过此界限。由于α1-MG在尿中很稳定,现已广泛应用其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及肾小管损害的指标[9、10]。本文结果显示,白蛋白排泄率不同者其α1-MG/Cr比值及尿β2-MG排出量亦不同。95%微量白蛋白尿的病人尿α1-MG/Cr比值增高,白蛋白排泄率在10~20μg/min者85%α1-MG/Cr比值增高,白蛋白排泄率<10μg/min的α1-MG/Cr比值增高者为21%。而尿β2-MG增高的百分率分别为32%,24%,和8%。说明糖尿病肾脏病变时不仅有肾小球损害而且同时亦有肾小管的损害。在白蛋白排泄率为10~20μg/min时已有较高比例的病人尿低分子球蛋白排泄增加。同时表明作为肾小管损害的指标,β2-MG不如α1-MG敏感。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糖尿病人在肾脏损害过程中不仅有肾小球的损害而且伴有近曲小管的损害。α1-MG作为反映肾小管损害的指标较β2-MG更敏感。尿α1-MG/Cr比值可作为一个反映肾小管损害的指标与白蛋白排泄率联合检测应用于糖尿病肾脏损害的早期诊断及损害部位的判定。
参考文献
1 Grenfell A.et al.Clinical diabetic Nephropath natural history and complications.Clin Endocrinol metab,1986;15:783.
2 Viberit G C et al.Microalbuminuria as a predictor of clincal nephropathy in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Lancet 1982; i 1430-1432.
, 百拇医药
3 Mogense CE,et al,prediction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insulindependent patients.N Engl,J.med,1984:311.89-93.
4 Yuolkin JS,et al.Microalbuminuria as Predictor of vaseular disease in non-diabetic Subjects,1988; Lancet II,530-533.
5 Schmit A,et al.Microalbuminuria-a major risk factor in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A 10-year follow-up study of 530 patients Diabetic med,1988;5:126-134.
6 Jang K,et al.Urinary Enzymes and low-molecular mass proteins as indicator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Clin chem,1988;(34)(3):544-547.
, 百拇医药
7 Shima K,et al,Determination of urinary lysozyme for potential detection of tubular dysfunction in diabetic Nephropathy,Clin chen,1986,32,1818-22.
8 Itohy et al.Human α1-microglobulin:It's measurement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J Clin Lab Analysis,1990,4,376-384.
9 Yu,H,et al,α1-microglobulin,a indicator protein for renal tubular function,J clin pathol,1983,36,253-259.
10 Cooper E,et al,Proximal renal tubular function in myelomatosis,J Clin pathol,1984,37,852.
(收稿日期:1998-10-10), 百拇医药
单位:严宗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南充 637007);杨永年(上海医科大学)
关键词:微量白蛋白尿;α1-MG;β2-MG;α1-MG/Cr;糖尿病肾病
川北医学院学报/990213提 要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0例平均病程6.9 a、平均年龄55.8岁的糖尿病病人及23例正常对照者尿白蛋白排泄率、β2一微球蛋白、α1一微球蛋白/肌酐比值,结果显示,31%的病人为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病人中95%病人α1-MG/Cr高于正常、32%病人β2-MG高于正常;非微量白蛋白尿病人中82%DⅡ1(AER10~20μg/分)、21%DⅡ2(AER〈10μg/分)的病人α1-MG/Cr高于正常,24%DⅡ1、8%DⅡ2病人β2-MG高于正常。结果显示糖尿病人肾脏早期损害不仅限于肾小球,而且伴有肾近曲小管损害,尿α1-MG测定反映肾小管损害较尿β2-MG测定敏感。同时,测定尿微量白蛋白、α1-MG/Cr可作为糖尿病肾脏损害的早期诊断。
, http://www.100md.com
文章编号:1005-3697(1999)02-0024-03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0%以上IDDM病人及10%的NIDDM病人将发展为糖尿病肾病,其中多数病人最终将发生肾功能衰竭而死亡[1]。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糖尿病肾脏损害时可表现多种形态学及功能方面的变化,目前认为尿蛋白排泄率在20~200μg/分(即微量白蛋白尿)在预测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很重要的价值[2、3、4、5]。亦有作者报道糖尿病肾脏损害伴有肾小管损害,并认为反映肾小管损害的低分子球蛋白及N-乙酰-β-D-葡糖胺酶等尿酶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损害的指标[6、7]。我们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糖尿病人尿白蛋白、β2-MG、α1-MG排泄量,以此反映糖尿病人肾脏损害及损害部位。探讨白蛋白、α1-MG、β2-MG在糖尿病人尿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 百拇医药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糖尿病组 糖尿病病人60例(男23,女37例),平均年龄55.9(23~71)岁。平均病程6.9 a。依照WHO(1985年)标准确诊,无过敏史、无结缔组织病、无酮症酸中毒及心功能不全。血肌酐<120μmol/L,尿蛋白定性阴性。
1.1.2 正常对照组:23例(男12例,女11例),平均年龄48.5(23~68)岁,无泌尿系统及其他疾病。
1.2 实验方法
1.2.1 尿液收集:留取夜间到次晨连续6~12 h尿液,准确计时、计尿量,上清液分装于塑料试管内-20℃保存作白蛋白、α1-MG测定。晨尿排空后饮水500ml,1 h后留尿,用0.5MNaOH调PH至6~7,分装-20℃贮存不超过1月供β2-MG测定。
, http://www.100md.com
1.2.2 测定方法:尿白蛋白、β2-MG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药盒由中国原子能研究院提供,α1-MG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药盒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血糖用氧化酶法,血、尿肌酐用苦味酸法,甘油三脂、胆固醇用酶法,糖化血红蛋白用微柱法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结果用均数 ±标准差,检验用t检验及X2检验。
2 结果
2.1 根据推荐的标准,以尿白蛋白排泄率(AER)20~200μg/分为微量白蛋白尿,本实验微量白蛋白尿病人占31%,列为DⅠ,非微量白蛋白尿组列为DⅡ。表1示正常对照,DⅠ、DⅡ的尿白蛋白排泄率,α1-MG/Cr及β2-MG。表2示DⅠ、DⅡ的FBG、TC、TG、GHb。DⅠ组FBG高于DⅡ组而病程短于DⅡ组。DⅠ、DⅡ组的尿白蛋白排泄率、α1-MG/Cr、β2-MG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
, 百拇医药
2.2 根据AER将DⅡ组分为DⅡ、(AER10~20μg/分)、DⅡ2(AER〈10μg/分)。以正常对照X±2SD作为α1-MG/Cr,β2-MG正常值上限,见表3。95%DⅠ、82%DⅡ1、21%DⅡ2病人α1-MG/Cr高于正常。32%DⅠ、24%DⅡ1、8%DⅡ2β2-MG高于正常值。α1-MG/Cr增高的比例于各组中显著高于β2-MG(P〈0.01)。
表1 正常组、DⅠ、DⅡ、AER、α1-MG/Cr、β2-MG 组别
例数
, http://www.100md.com
年龄
AER
α1-MG/Cr
β2-MG
正常组
23
48.5
1.96±1.44
1.18±0.45
39.2±24.3
DⅠ
19
, http://www.100md.com
62.8
62.33±44.23**
319.39±161.32**
801±361**
DⅡ
41
52.8
5.80±5.29*
10.01±5.7*
140.9±71.1*
, 百拇医药
*与正常组比较P<0.05 **与DⅡ比较 P<0.05
表2 DⅠ、DⅡ病人的病程、FBG、GHb、TG、TC 组别
病程
FBG
(mmoL/L)
GHb
(%)
TG
(mmol/L
TC
(mmol/L)
, 百拇医药
DⅠ
5.3*
10.47±2.06*
8.56±2.5
1.50±0.71
5.31±1.66
DⅡ
9.5
9.19±2.34
8.20±1.9
1.54±0.62
, 百拇医药
4.92±1.11
*与DⅡ比较 P<0.05
表3 不同AER各组α1-MG/Cr、β2-MG高于正常值 组别
AER(μg/分)
α1-MG/Cr高于
正常值数(%例数)
β2-MG高于
正常值数(%例数)
DⅠn=19
>20
, 百拇医药
95(18)*
32(6)
DⅡ1n=17
10~20
82(14)*
24(4)
DⅡ2n=24
<10
21(5)*
8(2)
*同组α1-MG/Cr高于正常值例数与β2-MG高于正常值例数比 P<0.05
, 百拇医药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一旦出现明显的肾病表现,各种治疗很难控制其发展,故早期诊断尤为重要。从80年代初发展的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对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具有很高的价值。并推荐以AER20~200μg/分为微量白蛋白尿,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本文结果显示:31%的病人为微量白蛋白尿,与国外文献报道的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13~27%较接近,但比国内作者报道为低。这种差异可能与研究对象的差异或标本收集方式不同有关。微量白蛋白尿病人的平均病程较非微量白蛋白尿病人为短。这可能与糖尿病人,尤其是NIDDM在确诊糖尿病以前其代谢紊乱可能已存在很长一段时间有关。另外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AER逐年增加,一般认为糖尿病肾病多发生于糖尿病病程10~15 a左右,而本文将尿蛋白定性阳性的糖尿病肾病未列入研究。揭示在临床糖尿病肾病发生之前已有若干年的微量白蛋白尿存在。也提示NIDDM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可能与基因易感性,或其他因素有关。微量白蛋白尿组病人FBG高于非微量白蛋白尿组,但GHb两组无显著差异。甘油三脂、胆固醇两组无差异。
, 百拇医药
据文献报道反映肾小管损害的低分子球蛋白及N-乙酰-β-D葡糖胺酶等尿酶在糖尿病肾脏损害时尿中排除增高,并建议将其作为一个早期发现肾脏损害的指标[6、7]。α1-MG、β2-MG均系低分子球蛋白,很容易从肾小球滤过并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代谢。当肾小管损害时,尿中低分子球蛋白排除增加。β2-MG在PH低于6很不稳定。在尿液PH值低于6容易失活。而α1-MG在PH4~10很稳定[8]。在生理病理情况下尿液的PH值变化一般不会超过此界限。由于α1-MG在尿中很稳定,现已广泛应用其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及肾小管损害的指标[9、10]。本文结果显示,白蛋白排泄率不同者其α1-MG/Cr比值及尿β2-MG排出量亦不同。95%微量白蛋白尿的病人尿α1-MG/Cr比值增高,白蛋白排泄率在10~20μg/min者85%α1-MG/Cr比值增高,白蛋白排泄率<10μg/min的α1-MG/Cr比值增高者为21%。而尿β2-MG增高的百分率分别为32%,24%,和8%。说明糖尿病肾脏病变时不仅有肾小球损害而且同时亦有肾小管的损害。在白蛋白排泄率为10~20μg/min时已有较高比例的病人尿低分子球蛋白排泄增加。同时表明作为肾小管损害的指标,β2-MG不如α1-MG敏感。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糖尿病人在肾脏损害过程中不仅有肾小球的损害而且伴有近曲小管的损害。α1-MG作为反映肾小管损害的指标较β2-MG更敏感。尿α1-MG/Cr比值可作为一个反映肾小管损害的指标与白蛋白排泄率联合检测应用于糖尿病肾脏损害的早期诊断及损害部位的判定。
参考文献
1 Grenfell A.et al.Clinical diabetic Nephropath natural history and complications.Clin Endocrinol metab,1986;15:783.
2 Viberit G C et al.Microalbuminuria as a predictor of clincal nephropathy in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Lancet 1982; i 1430-1432.
, 百拇医药
3 Mogense CE,et al,prediction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insulindependent patients.N Engl,J.med,1984:311.89-93.
4 Yuolkin JS,et al.Microalbuminuria as Predictor of vaseular disease in non-diabetic Subjects,1988; Lancet II,530-533.
5 Schmit A,et al.Microalbuminuria-a major risk factor in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A 10-year follow-up study of 530 patients Diabetic med,1988;5:126-134.
6 Jang K,et al.Urinary Enzymes and low-molecular mass proteins as indicator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Clin chem,1988;(34)(3):544-547.
, 百拇医药
7 Shima K,et al,Determination of urinary lysozyme for potential detection of tubular dysfunction in diabetic Nephropathy,Clin chen,1986,32,1818-22.
8 Itohy et al.Human α1-microglobulin:It's measurement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J Clin Lab Analysis,1990,4,376-384.
9 Yu,H,et al,α1-microglobulin,a indicator protein for renal tubular function,J clin pathol,1983,36,253-259.
10 Cooper E,et al,Proximal renal tubular function in myelomatosis,J Clin pathol,1984,37,852.
(收稿日期:1998-10-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