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川北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21522
食管肉瘤样癌5例病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川北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刘钧 谢贤镛 周继雍 朱治键 李祖茂 张学杰

    单位:川北医学院病解教研室 南充 637000

    关键词:食管;肉瘤样癌

    川北医学院学报/990211提 要 为提高食管肉瘤样癌的诊治率,本文对其组织起源、临床病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进行总结分析。

    文章编号:1005-3697(1999)02-0022-02 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A

    食管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过去又称癌肉瘤、假肉瘤、梭形细胞癌、息肉状癌等。由于该肿瘤很少见,又与食管癌有完全不同的生物学特性,现将笔者遇到的5例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 百拇医药
    我科1983年~1998年收检食管肉瘤样癌5例,全部病例均经免疫组化证实。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年龄46~69岁,男4例,女1例。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吞咽困难,其中有3例伴有明显的胸骨后烧灼感,病程20 d到半年不等。2例胃镜活检诊断为“鳞癌”,2例诊为食管恶性肿瘤,组织起源难定。

    2.2 病理特征

    肿块位于食道中段4例,下段1例,呈息肉样肿块4例,大小为2cm×2cm×1cm~6cm×2.8cm×1.9cm,带蒂,另1例呈蘑菇样生长,肿块大小为4cm×2.8cm×2.3cm,广基。肿块表面糜烂或浅表溃疡。切面实性,灰白间灰红色,有的呈鱼肉状。肿块浸润浅表,一般只累及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病灶以外的食管粘膜正常。镜下肿瘤由分化程度不等的鳞癌成分和肉瘤成分组成,以肉瘤成分为主,肉瘤成分主要呈梭形,有的呈束状、车轮状排例,其中1例可见到较多瘤巨细胞,有的尚可见到癌与肉瘤的过渡成分。免疫组化显示:2例CK(+),1例Vimentin(+),1例desmin(+),1例S—100(+),2例EMA(+)。5例中仅有1例食管旁淋巴结有转移(梭形细胞成分转移)。
, 百拇医药
    3 讨论

    3.1 组织起源

    该瘤的组织起源,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有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如何解释肿瘤上皮和间叶源性成分之间的关系。1904年Hcmsemman首次报导食管癌肉瘤,以后许多文献即引用此名至今。近年来,由于细胞培养、免疫组化和电镜技术的应用,通过国内外学者的艰辛努力,最终医学界得到公认,由癌和肉瘤成分组成的恶性肿瘤,其实质是一种来源于上皮细胞的肉瘤样癌[1],其依据是[2]:①癌细胞可呈现肉瘤细胞形态。②腺癌细胞接种到裸鼠,传代10次后癌细胞呈现梭形、肉瘤细胞样,继续接种下去,则肉瘤细胞完全取代癌细胞,出现癌向肉瘤的形态转化。③病理学研究未发现由肉瘤向癌的反向转化。④电镜下肉瘤部分细胞间有桥粒连接,胞浆内有张力微丝等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形态特征。⑤免疫组化显示肉瘤部分细胞也可表达上皮细胞标记物如角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⑥肉瘤样癌首先趋向局部淋巴结转移,而不是经血道转移,其生物学行为与分化差的癌相同。⑦肉瘤样癌与癌的发生原因相同。基于上述,目前公认,肉瘤样癌更能确切地表达这种由癌与肉瘤成分构成的恶性肿瘤。其发生机制为“克隆进化”(clonal evolution),即癌细胞因克隆进化而成为肉瘤细胞[3]。在报告的5例中,均呈现肿块表面为癌的成分,肿块深部则为肉瘤样成分,也支持癌细胞在发生肉瘤化生过程中发生质的变化形成肉瘤样癌。
, 百拇医药
    3.2 临床特点

    该肿瘤很少见,约占食管恶性肿瘤的1 %,患者年龄偏大,多见50岁以上患者,男女发病率基本相似。在报道的5例中,只有1例46岁,其余均大于50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这也许与食管肉瘤样癌的生物学特性有关[4],即:①肿瘤总是呈息肉样生长。②该瘤的转移灶多数是肉瘤成分。③预后好,5年生存率达50 %以上。由于肿块总是向管腔呈息肉样生长,不同程度阻塞管腔,故临床上吞咽不畅症状出现早,较易早期发现并诊治该瘤,这也许是预后好的因素之一。

    3.3 病理特征

    该瘤多见于食管中下段,息肉状向管腔生长。报告5例中,4例位于中段,仅1例位于下段。肿瘤浸润浅,一般局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4例),很少浸润到肌层(1例浅肌层),由于肿块表面常常是鳞癌成分,因而镜检常表现为鳞癌,故准确诊断有赖于术后标本的全面取材,尤其对肉眼为息肉样或蘑菇样肿块,一定要多面全面取材,以免漏误诊。有人报道,食管肉瘤样癌的肉瘤成分越多,预后越好[5]。所以,笔者在病理报告中最好标明肉瘤成分大致比例,协助临床判断预后。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赵海路,刘忠.癌肉瘤:肉瘤样癌.河南肿瘤学杂志,1998;11(4):333

    2 WickM, swansan PE.Carcinosarcomas Current perspectives and historical review of nosological concepts. Semin Diagn pathol. 1993;10:118

    3 Roncaroli F, Montironi R, Feliciotti F, et al. Sarcomatoid carcinoma of the anorectal junction with neuroendocine and rhabdomyobleastic features. Am J Surg pathol. 1995;19:217

    4 刘彤华,李维华.诊断病理学.第一版,第2次印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7

    5 Iezzoni JC, Mlills SE Sarcomatiod carcinomas(carcinosarcomas) of the gast rointestinal tract:A review. Semin Diagn Pathol. 1993;10:176

    (收稿日期:1999-03-0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