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齐鲁医学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24555
中药灌肠加外敷治疗盆腔炎性包块24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齐鲁医学杂志》 1999年第2期
     作者:刘 欣 解家英 柳 林

    单位:潍坊市人民医院妇科(山东省潍坊市 261041)

    关键词:子宫附件炎;灌肠;中草药;综合疗法

    齐鲁医学杂志/990237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R711.33;R271.33

    盆腔炎性包块以往均采用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疗程长,不易治愈。1996年8月~1998年9月,我院采用中药盆腔消炎散煎剂灌肠加药袋外敷治疗盆腔炎性包块24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盆腔炎性包块病人24例,年龄16~44岁,平均32岁。其症状均以下腹痛、腰骶痛或下腹坠胀为主,并伴有白带增多或脓性白带,个别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月经过多,有不同程度发热(体温≥37.5℃)。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子宫增大16例,侧穹窿部饱满2例,有附件包块及压痛22例。B超示附件包块22例,包块大小:3.7cm×3.6cm~11.9cm×6.6cm,平均6.31cm×4.98cm,盆腔积脓2例。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发现支原体3例,衣原体2例,大肠杆菌4例,葡萄球菌2例,革兰阴性双球菌1例。2例诊断为盆腔脓肿者,经后穹窿穿刺抽出脓液10~20mL,细菌培养均有大肠杆菌生长。其余10例宫颈管分泌物培养未见致病菌生长。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体温>38℃者根据细菌药敏培养结果选用适宜抗生素,最常用青霉素、灭滴灵联合静滴,待体温控制后改用中药治疗。2例盆腔积脓者首先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行后穹窿穿刺,抽出脓液并注入庆大霉素8万单位、氟美松5mg的混合液,隔日1次,共3次,然后改为中药治疗。中药盆腔消炎散处方:知母10g,川贝母10g,花粉12g,乳香10g,半夏10g,双花10g,皂刺10g,牙皂10g,山甲10g,煎成汤剂100mL,过滤,药温35~40℃,用16号橡皮导尿管插入肛门18cm,5~8min内注入,每日1次,10d为1疗程。灌肠的同时将药渣捣碎,装入药袋,武火蒸热后外敷下腹部归来、中极、关元、气海等穴位,每日1次。1疗程治疗未愈者,续行第2个疗程。用同一台B超机,专人测量治疗前后盆腔包块的大小。

    1.3 治疗结果

    1.3.1 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腹痛消失,白带正常,体温正常,妇科及B超检查盆腔包块消失。②有效:腹痛消失或减轻,白带正常或接近正常,妇科及B超检查盆腔包块明显缩小。③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无变化〔1〕
, 百拇医药
    1.3.2 疗效观察 24例中痊愈19例,有效4例,无效1例,痊愈率79.17%.1个疗程痊愈12例,占50%,其中疗程最短6d;第2疗程痊愈7例,其中包括2例盆腔脓肿者。

    2 讨 论

    妇科盆腔炎为逆行感染所致,致病菌经子宫内膜感染后,侵犯子宫肌层、浆膜层,最后累及宫旁结缔组织,或经子宫内膜使输卵管受累后,再经输卵管伞端播散于盆腔结缔组织;同时,妇女内生殖器官位于腹腔的最低处,炎症吸收慢,易迁延致慢性炎症或炎性包块形成。为彻底消除病灶,防止日后复发,本组病人在急性期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盆腔消炎散煎剂灌肠及药袋外敷治疗,疗程短、疗效高。盆腔炎性包块大多为肠管与阔韧带、子宫后壁粘连包裹形成的包块,与肠壁仅“一壁”之隔,用中药灌肠,则使局部药物浓度提高,增加直接渗透作用〔2〕,而且药液经黏膜吸收后促使血液循环加速,降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减少炎性渗出,利于抑制结缔组织增生与包块的吸收,药物不需口服,不经肝脏,由静脉丛直接进入下腔静脉,避免了苦寒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减轻了肝脏负担,减少了对药力的影响;药温高于体温,直肠紧邻盆腔,药物灌肠有较长时间的局部热敷功效,利于炎症的消退;盆腔内静脉丰富,并与痔静脉丛交通,药物进入直肠后经痔静脉丛吸收,使盆腔迅速达到有效浓度,又经长时间保留,药物可充分吸收发挥其药理作用。
, 百拇医药
    祖国医学认为,经络在生理上具有运行止血、联络脏腑,沟通里表上下、调和阴阳抵御病邪、保卫肌体功能。为此,我们借助经络的作用,循经取穴,将药袋敷贴在穴位上,借助药物的发散走窜及穿透力,经穴位透入肌肤,再通过经络循行作用使药袋发挥“从外治内”的有效作用〔3〕。因此,中药煎剂灌肠配合药渣外敷可内外兼治,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 虹,白 枫.中药三黄液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8,14(6):347

    2 李丽芸.盆腔炎的证治和综合治疗.新中医,1998,7:24

    3 刘 琨,白云瑞.消化膏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盆腔炎301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3):2

    (1999-03-10收稿 1999-06-02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