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齐鲁医学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24558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6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齐鲁医学杂志》 1999年第2期
     作者:赵先伟 栾兆科 白玉莲 元 伟

    单位:莱芜市矫形康复医院内科(山东省莱芜市 271111)

    关键词:消化不良;医学,中国传统;治疗学

    齐鲁医学杂志/990234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R246.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率高,在消化内科中发病占首位〔1〕。目前,该病病因不明确,治疗效果差。1993~1997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FD病人56例,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和住院FD病人106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且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5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6例。西医治疗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20~58岁,平均32.5岁;病程120d~8年。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16~59岁,平均35.5岁;病程0.5~20.0年。
, http://www.100md.com
    1.2 临床症状

    病人均有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

    1.3 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均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方剂:柴胡、川穹、香附、白芍、枳壳各10g,陈皮15g,甘草6g,上药焙干,共研粉末,每次服用10g,3次/d.病人同时服用乳酸菌素片(西安草滩制药厂生产)1.6g,3次/d,饭前服,30d为1个疗程。西医治疗组均服用硫酸糖铝片1g,3次/d,吗叮啉10mg,3次/d,30d为1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①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食欲正常,停药后1年内无复发。②好转:临床症状消失,停药后0.5年内有复发。③无效:临床症状仅部分消失或无改善。
, 百拇医药
    1.5 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44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5%.西医治疗组治愈29例,好转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2.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913,P<0.05)。

    2 讨论

    2.1 FD可能的发病机制

    FD是临床上以腹胀、嗳气、泛酸、呃逆、恶心、厌食、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状群〔2〕。临床分为:运动障碍型、返流型、溃疡型、复合型4型,其中以运动障碍型常见〔3〕。FD主要与胃肠运动功能失调,神经调节紊乱,对食物和胃肠代谢产物不能耐受,肠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其诊断、治疗缺乏统一的标准。

    中医认为FD属于胃脘痛,痞症、嗳气、嘈杂等病范畴。病因主要为中气不足,肝气横逆、湿热内蕴等使脾胃升降失司,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经曰:“脾胃者,仓廪之宫,五味出焉,胃主受纳,腐孰水谷”。脾属脏,胃属腑,两者相表里,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的一升一降,共同完成人体的消化功能。“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实;上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满也”。这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可见脾胃气机不畅,升降失常是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
, 百拇医药
    2.2 治疗方法

    柴胡疏肝散主要由柴胡、枳壳、甘草、白芍、陈皮、川穹、香附组成。方中柴胡疏肝湿气、扭转气机;枳壳行气散结,配合柴胡以升清降浊;白芍益阴和里;甘草调和中气。现代医学药理研究表明,柴胡、枳壳对胃的排空及小肠的推动功能有增强作用,与吗叮啉、阿托品功能相似,而陈皮、川穹有抗感染作用、能抑制大肠杆菌;而香附、枳壳则有健胃作用,故柴胡疏肝散有增强胃肠动力,调节胃肠运动功能的作用〔4〕。乳酸菌素片以鲜牛奶为主要原料,经特殊的菌种发酵后而成,可促进胃肠蠕动,促进胃液分泌,助消化,抑制肠道细菌,防止肠内有害物质积聚。它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因此有增加食欲,减轻腹痛、腹胀等症状的作用。所以应用柴胡疏肝散配伍乳酸菌素片治疗FD,效果良好,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增烈.消化不良的诊断与治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5,15(1):5

    2 萧树东.开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中华消化杂志,1994,12:249

    3 李增烈.我国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类型概况及治疗回顾.中华消化杂志,1997,17:13

    4 杨素华主编.袖珍常用中药临床手册.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46

    (1998-12-26收稿 1999-05-17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