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西医学》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24938
老年病人拔T管后胆漏的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华西医学》 1999年第2期
     作者:刘山 黄晓蓉 易瑛

    单位: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德阳 618000)

    关键词:

    华西医学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1999年 第14卷 第2期 Vol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2-0179(1999)02-0224-02

    我院从1989年至1998年9年共进行胆总管T管引流750例,其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189例。拔T管后出现胆漏4例,均为老年。发生率约为0.5%和2%。现就其治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发生胆漏4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62岁,平均68岁。其中3例术前诊断为AOSC(胆总管结石),1例为肝内外胆管结石,急性胆管炎,胆源性休克。4例均进行急诊手术取石,胆总管引流。术后肝功3例为B级,1例为C级。1例出现腹水。每例均经T管造影检查,1例肝左叶胆管残石。因考虑老年,全身情况差,拔管时间均延迟至1月以上,1例达57天。3例于拔管后10分钟至30分钟出现胆汁性腹膜炎。残石1例于行纤维胆道镜拔T管后出现腹痛渐至全腹,4例均经B超证实腹腔内液性暗区存在,所有病例均再次手术探查证实窦道腹腔段形成不全,最长7厘米,1例未形成。清理腹腔后,重新安放引流管(剪去T管臂),用4号丝线缝合窦道内口,然后将大网膜包绕引流管腹腔段使之形成一完整的人工窦道,术后经抗炎治疗后拆线带管出院,无死亡。再次安放引流管经3个月以上检查后拔管,均痊愈。

    2 讨论

    胆道术后T管引流经2周以上一般可形成牢固的窦道,此时拔除T管不易出现胆漏。近年报道胆漏的发生率在1%左右〔1〕。但均是按照常规处理时所发生的,我院9年来对此时问题作了较好的积极处理。中青年病例中尚无1例发生。所发生4例均系老年病人,全身情况差(术后肝功均证实低蛋白),有其它脏器并发症(1例肺心病,2例糖尿病,1例慢支炎),均有较严重的胆道感染而行急诊手术。有鉴于此,拔管时间推迟在1月以上,平均45天。但仍出现胆漏,说明对于老年病人术后的恢复不能以常规对待。必要的营养支持,早期的饮食恢复对其愈合影响较大。另外,在手术安放T管时,用大网膜包绕T管作一人工窦道,以避免因窦道形成不良在拔除T管时出现胆漏,不失为一简单、有效的实用手段。

    3 参考文献

    1 黎东明:拔T管后胆漏6例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7;4∶236。

    (收稿日期:1999-01-1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