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西医学》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24976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18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华西医学》 1999年第2期
     作者:吴郑兵罗丹李又环

    单位: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成都610041)

    关键词:

    华西医学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1999年 第14卷 第2期 Vol [中图分类号]R563.1+3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2-0179(1999)02-0183-01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l pulmonary fibrosis,IPF),目前病因尚不清楚。其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及局限于肺部的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预后不良。近十年来发病率及病死率皆升高。现将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18例IPF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8~80岁,平均4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6月~10年。18例均有呼吸困难或气短症状,其中进行性加重者13例,占72.2%;紫绀12例,占66.7%;杵状指6例,占30%;肺部Velcro罗音12例,占66.7%;18例全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吐痰。

    1.2 肺功能检查 本组患者中11例均显示限制通气功能障碍及弥散功能障碍。其中肺活量(VC)均降低,为正常预计值的22%~77%;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降低,为55%~75%;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均降低,为正常预计值的20%~71%。

    1.3 X线或/和CT表现 18例患者肺部均有结节影,线网状影,绝大多数分布在中下肺野。其中蜂窝肺3例,肺体积缩小5例。

    1.4 动脉空气分析 本组患者均在鼻饲管供氧下测定血气:PaO2均降低,为5.3~9.9kPa;PaO2为3.3~5.6kPa,pH为7.375~7.465,除2例为呼吸性碱中毒外,其余酸碱平衡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
, http://www.100md.com
    1.5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本组5例患者病程活检均有支气管粘膜慢性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其中1例为部分间质纤维化伴灶性区域肺泡机化。支气管肺泡灌洗(BALF)结果:中性白细胞为1%1例,2%3例,3%1例,Fu增高1例。

    全组病例均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肺间质疾病。

    1.6 治疗 14例患者服用强的松,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4例病例因肺体积缩小,蜂窝肺形成仅使用丹参、川芎嗪治疗;除一例因感染严重死于呼吸衰竭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好转。

    2 讨论

    IPF是一个病因不明,表现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局限于肺部的疾病〔1〕。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系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前因对本病认识不足常延误诊断或误诊。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检查(特别是CT的应用),支气管镜、肺功能检查以及血气分析的广泛开展,为提高IPF的诊断水平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 http://www.100md.com
    IPF绝大多数为慢性型,平均病程5~6年,最长达15年,好发年龄在40岁以后。本组病例入院时病程6月~10年,平均发病年龄为48岁。本病起病隐袭而渐进,咳嗽及气促为常见表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常为本病的最突出症状,本组有72%病人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在未能明确病因时,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听诊时多数患者肺部中下份吸气末闻及较响亮高调的Velcro罗音,该罗音常在广泛肺间质纤维化中出现,对诊断本病有一定价值。有人认为:〔2〕杵状指(趾)出现较早,甚至比其他肺部疾病更明显。该病均有不同程度缺O2并逐渐加重,后期明显,紫绀常在晚期出现,因缺O2机体代偿性呼吸频率增快,通气过度,使部分患者发生呼吸性碱中毒。本组病例中,有12例出现Veloro罗音,6例有杵状指(趾)。运动后作血气分析,18例均有不同程度缺O2,紫绀12例,呼吸性碱中毒2例与本病表现吻合。X线或CT检查呈现弥漫性肺间质改变阴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绝大多数分布在中下肺,内带密集,后期肺体积缩小,出现蜂窝肺。本组18例均表现为弥漫性线网状及小结节影,大部分分布在中下肺野,其中肺体积缩小5例,蜂窝肺3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CF)在诊断IPF有较重要价值。许多作者证明BALF与肺活体组织检查结果一致。本病处于肺泡炎阶段时,BALF细胞总数增加2~4倍,中性粒细胞>1%即有意义〔3〕。本文5例作BALF,除1例中性粒细胞为1%外,其余4例均>1%。
, 百拇医药
    肺间质性疾病的病因很多,涉及的疾病广泛。IPF的诊断强调组织学检查,早期的肺活检以排除其他肺间质性疾病。目前经纤支镜活检阳性率并不太高,因部分病人肺功能较差不能胜任开胸活检或拒绝手术,给及时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我们认为有以下表现应考虑IPF:①进行性呼吸困难,听诊肺部闻及Velcro罗音;②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下降;③胸部X线呈现典型的弥漫性间质纤维化;④未发现致病原因者。

    本病无特殊治疗方法,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肺泡炎,改善纤维化,延缓病情进展,疗程一般不少于1年。

    作者简介:吴郑兵进修生(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医院611830)

    罗丹 进修生(四川省名山县人民医院625100)

    3 参考文献

    1 郑金旭:活动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1992;3(112):115。

    2 崔祥磞,五鸣岐,萨藤三,主编:实用肺脏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367。

    3 周新:支气管肺泡灌洗在结节病、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和胶原血管病——间质性肺疾病中的应用。实用内科杂志 1993;4(13):203。

    (收稿日期1998-11-0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