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离散度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方元 张立 付华 张庆
单位: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成都610041)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
华西医学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1999年 第14卷 第2期 Vol 摘要:为了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QT离散度(QTd)的变化,我们测定了25例AMI患者的QTd、心率校正QT离散(QTcd)和改良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Lcd),并与25例正常对照比较,发现AMI组上述三个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AMI随病情好转,上述三个指标也明显下降(P<0.001),同时发现AMI有室性心律失常组较无室性心律失常组上述三个指标明显增高(P<0.01)。提示QT离散度可作为AMI疾病转归及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指标。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
, http://www.100md.com
[文章编号]1002-0179(1999)02-0168-03
Measurement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QT Dispers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FANG Yuan,ZHANG Li,FU Hua,et al.
近年研究表明,AMI早期可有QT离散度的明显增加〔1〕,为此,我们测定并分析了25例AMI患者QTd,旨在探讨AMI患者与QTd之间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AMI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62.5(38~86)岁。均为发病24小时内就诊,未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排除电解质紊乱、心房纤颤、束支阻滞。AMI患者根据有无室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多源性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纤颤)分为心律失常组(10例)与无心律失常组(15例)。对照组25例,无心脏病,性别、年龄与AMI组差异无显著性。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6511型心电图仪,纸速25mm/s,对照组做常规12导联,AMI组除常规12导联外,必要时加做右胸或V7~V9导联。QT间期选QRS波起点和T波清楚的导联,但每例患者至少测量6个导联,同一导联测量3个QT间期及RR间期,分别取其均值。各导取中最长的QT间期减去最短的QT间期即为QTd,并应用心率校正QT间期QTc(QTc=QT/R-R)和改良心率校正QT间期QTLc(QTLc=实测QT+0.154(1-RR)两项公式进行的心率校正,分别以QTcmax和QTLcmax减去QTcmin和QTLcmin即得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和改良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Lcd)。为减少测量误差,AMI组和对照组的全部心电图均由一人测量。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或x2检验。
2 结果
2.1 AMI组与对照组的QTd、QTcd、QTLcd比较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表1 两组QTd、QTcd、QTLcd比较(±S、ms)
QTd
QTcd
QTLcd
AMI组
56.35±18.52
70.46±17.53
57.13±19.28
对照组
15.68±9.22
, 百拇医药
13.57±9.83*
14.98±9.57*
*与AMI组比较P<0.001
2.2 AMI组生存者21例,其入院时的上述指标与出院时比较见表2。
表2 AMI组生存者21例入院时与出院时的QTd、QTcd、QTLcd比较(±S、ms)
QTd
QTcd
QTLcd
入院时
, http://www.100md.com
52.35±19.27
65.85±18.21
54.28±17.55
出院时
25.19±11.20*
27.08±12.75*
25.29±11.79*
*与入院时比较P<0.001
2.3 AMI患者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上述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AMI患者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QTd、QTcd、QTLcd比较(±S、ms)
, 百拇医药
QTd
QTcd
QTLcd
心律失常 组
63.41±19.17
75.38±18.92
65.55±18.25
无心律
失常组
50.12±18.93*
60.76±19.15*
52.21±18.85*
, http://www.100md.com
*与心律失常组比较P<0.001
3 讨论
QTd是指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之间最长QT间期和最短QT间期的差异程度,反映了心室肌复极化的不均一性。近年来有研究表明AMI早期QTd即可发生变化(显著延长),并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2〕。本文观察了25例AMI患者,结果发现AMI病人的QTd、QTcd、QTLcd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这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同时发现AMI患者经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缩
短,表明此时心室肌复极趋于均一性,提示病情有好转。有作者〔3〕研究发现AMI后QTd显著延长易于引起室性心律失常,本研究发现AMI伴室性心律失常者其上述指标较无室性心律失常者明显增高,提示临床上QTd可作为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
QTd是一种简便易行、可重复、无创伤性的检测方法,在AMI中动态观察QTd可获得疾病转归信息,并可作为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
, http://www.100md.com
4 参考文献
1 颜登幼,邹济南,段红,等: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入院心电图QT离散度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5;23(4):287。
2 Higham PD, Funiss SS: Increased QT dispersion in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follow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Circulation 1991;84(SuppleⅡ):61.
3 吴强,张国娟,江懋莲,等:QT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价值。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7;13(1):9~11。
(收稿日期:1991-01-28), 百拇医药
单位: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成都610041)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
华西医学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1999年 第14卷 第2期 Vol 摘要:为了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QT离散度(QTd)的变化,我们测定了25例AMI患者的QTd、心率校正QT离散(QTcd)和改良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Lcd),并与25例正常对照比较,发现AMI组上述三个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AMI随病情好转,上述三个指标也明显下降(P<0.001),同时发现AMI有室性心律失常组较无室性心律失常组上述三个指标明显增高(P<0.01)。提示QT离散度可作为AMI疾病转归及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指标。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
, http://www.100md.com
[文章编号]1002-0179(1999)02-0168-03
Measurement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QT Dispers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FANG Yuan,ZHANG Li,FU Hua,et al.
近年研究表明,AMI早期可有QT离散度的明显增加〔1〕,为此,我们测定并分析了25例AMI患者QTd,旨在探讨AMI患者与QTd之间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AMI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62.5(38~86)岁。均为发病24小时内就诊,未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排除电解质紊乱、心房纤颤、束支阻滞。AMI患者根据有无室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多源性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纤颤)分为心律失常组(10例)与无心律失常组(15例)。对照组25例,无心脏病,性别、年龄与AMI组差异无显著性。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6511型心电图仪,纸速25mm/s,对照组做常规12导联,AMI组除常规12导联外,必要时加做右胸或V7~V9导联。QT间期选QRS波起点和T波清楚的导联,但每例患者至少测量6个导联,同一导联测量3个QT间期及RR间期,分别取其均值。各导取中最长的QT间期减去最短的QT间期即为QTd,并应用心率校正QT间期QTc(QTc=QT/R-R)和改良心率校正QT间期QTLc(QTLc=实测QT+0.154(1-RR)两项公式进行的心率校正,分别以QTcmax和QTLcmax减去QTcmin和QTLcmin即得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和改良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Lcd)。为减少测量误差,AMI组和对照组的全部心电图均由一人测量。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或x2检验。
2 结果
2.1 AMI组与对照组的QTd、QTcd、QTLcd比较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表1 两组QTd、QTcd、QTLcd比较(±S、ms)
QTd
QTcd
QTLcd
AMI组
56.35±18.52
70.46±17.53
57.13±19.28
对照组
15.68±9.22
, 百拇医药
13.57±9.83*
14.98±9.57*
*与AMI组比较P<0.001
2.2 AMI组生存者21例,其入院时的上述指标与出院时比较见表2。
表2 AMI组生存者21例入院时与出院时的QTd、QTcd、QTLcd比较(±S、ms)
QTd
QTcd
QTLcd
入院时
, http://www.100md.com
52.35±19.27
65.85±18.21
54.28±17.55
出院时
25.19±11.20*
27.08±12.75*
25.29±11.79*
*与入院时比较P<0.001
2.3 AMI患者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上述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AMI患者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QTd、QTcd、QTLcd比较(±S、ms)
, 百拇医药
QTd
QTcd
QTLcd
心律失常 组
63.41±19.17
75.38±18.92
65.55±18.25
无心律
失常组
50.12±18.93*
60.76±19.15*
52.21±18.85*
, http://www.100md.com
*与心律失常组比较P<0.001
3 讨论
QTd是指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之间最长QT间期和最短QT间期的差异程度,反映了心室肌复极化的不均一性。近年来有研究表明AMI早期QTd即可发生变化(显著延长),并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2〕。本文观察了25例AMI患者,结果发现AMI病人的QTd、QTcd、QTLcd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这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同时发现AMI患者经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缩
短,表明此时心室肌复极趋于均一性,提示病情有好转。有作者〔3〕研究发现AMI后QTd显著延长易于引起室性心律失常,本研究发现AMI伴室性心律失常者其上述指标较无室性心律失常者明显增高,提示临床上QTd可作为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
QTd是一种简便易行、可重复、无创伤性的检测方法,在AMI中动态观察QTd可获得疾病转归信息,并可作为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
, http://www.100md.com
4 参考文献
1 颜登幼,邹济南,段红,等: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入院心电图QT离散度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5;23(4):287。
2 Higham PD, Funiss SS: Increased QT dispersion in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follow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Circulation 1991;84(SuppleⅡ):61.
3 吴强,张国娟,江懋莲,等:QT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价值。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7;13(1):9~11。
(收稿日期:1991-01-2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