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27222
良性前列腺增生间质结节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杂志》 1999年第2期
     作者:孔祥田 曾荔 夏同礼 密培 王静华 苏晋伟 余志贤 顾方六 郭应禄

    单位:100034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北京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990226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以前列腺特异解剖部位的结节状增大为特点。特异的解剖部位指McNeal分区的前列腺移行区和前列腺近端尿道的尿道周围组织[1]。结节状增大因结节的组成成分不同分间质结节、纤维肌性结节、肌性结节、纤维腺性结节、纤维肌腺性结节[2]。有更多的证据表明BPH始于尿道周围粘膜下多中心发生的非腺性纤维肌性结节即间质结节[3]。这种观点又被近些年的工作所证实并逐渐得到认可[4,5]。我们研究了间质结节的发生及演化,并对BPH结节的分类提出见解。

, http://www.100md.com     一、材料和方法

    1.标本的选择:对1996.1~1997.7间我院泌尿外科因良性前列腺增生行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的标本,用垂直尿道连续切片法进行系统的病理检查。选取有间质结节的组织块14例,共55个间质结节。每块连续切免疫组织化学白片5张备用。

    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结果判定:每例4张切片采用SP法分别染单抗波形蛋白、肌细胞肌动蛋白(MA)、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和多抗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四个抗体,一抗的浓度均为1∶50。全部试剂由北京中山生物制品公司提供。(美国ZYMED公司产品)抗原修复采用微波方法。设阳性和阴性对照片。结果判定:-无细胞着色;+着染细胞数≤25%;++着染细胞数在25%~50%间;+++着染细胞数>50%。

    3.间质结节的分类标准:按结节内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存在的情况将间质结节分三类:纤维性结节,只有纤维细胞,无平滑肌细胞;纤维肌性结节,两种细胞均存在;肌性结节,只有平滑肌细胞,无纤维细胞。血管存在于任何结节内。
, 百拇医药
    二、结果

    1.间质结节的发生和分布。14例共有间质结节55个,大小0.2~1.0 cm不等。其中尿道粘膜下结节20个,前列腺包膜下结节3个, 余32个为BPH组织内的间质结节。

    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55个间质结节全部有第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MA与SMA的表达同步,16个结节(-),23个(+),6个(++),10个(+++);11个结节波形蛋白表达(-),11个(+),9个(++),24个(+++)。

    3.间质结节的演化和分类。55个间质结节有11(20%)个既无MA也无SMA的表达,结合HE染色切片发现这些结节内的纤维母细胞较幼稚,似胚胎时期的原始的间充质细胞,我们认为这是最早期的间质结节,即幼稚的纤维性结节(图1,2)。随着结节的发展,这些幼稚的纤维母细胞开始分化,表现为表达波形蛋白和/或SMA,但两个标志物的表达并不同步。25%(24/55~10/55)的梭形细胞表达波形蛋白很强(+++),但却不表达SMA,这就是纤维细胞;另一部分细胞既表达波形蛋白,也表达SMA,这就是平滑肌细胞。说明纤维母细胞有向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双向分化的能力,故可以称这些纤维母细胞为肌纤维母细胞。从图2~4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两种分化过程。55个间质结节按免疫组织化学分类的结果是纤维性结节16(29%)个,纤维肌性结节37(67%)个,肌性结节2(4%)个。
, http://www.100md.com
    图1 BPH早期幼稚的纤维性结节(箭头所示),粘液背景上可见梭形的或星芒状的纤维母细胞(左下角为高倍×100) HE×50

    图2 与图1为同一结节,结节内(箭头所示)SMA免疫组化阴性,而结节内的血管和结节周边的平滑肌为阳性 ×20

    图3 BPH纤维肌性结节SMA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小部分肌纤维母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分化 ×50

    图4 BPH肌性结节SMA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强阳性(箭头尾部所示),箭头所指为同一张切片中的纤维性结节 ×200

    三、讨论

    间质结节的演化。联合波形蛋白和SMA染色结果,可以看出间质结节中纤维母细胞的分化有这样两种情况发生:一部分分化为平滑肌细胞,表现为波形蛋白和SMA均为阳性。另一部分分化为纤维细胞,表现为波形蛋白阳性而SMA阴性。这样说来有这两种分化的纤维母细胞实质上是肌纤维母细胞,是BPH发生的干细胞,它可存在于BPH结节中的任何时期。结合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BPH的间质结节随着分化程度的不同可有不同的组成成分:最早期的只是尿道粘膜下的纤维性结节;随着结节的生长和纤维母细胞向平滑肌细胞的分化,出现了纤维肌性结节和肌性结节。这三种不同时期的结节代表了BPH间质结节的演化过程,也是间质结节的三个亚类。
, 百拇医药
    从间质结节的演化看BPH结节的组成。组织病理学按Franks的意见将BPH分成五个类型[2]:间质结节、纤维肌性结节、肌性结节、纤维腺性结节、纤维肌腺性结节(混合性结节)。这里的间质结节是指纤维结节。从我们的研究看,有些HE切片上的纤维结节在免疫组化切片上已有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即已是纤维肌结节。因此,Franks分类中的间质结节和纤维肌性结节在辨认上会有一定的误差。结合我们的研究,纤维结节、纤维肌性结节和肌性结节只是间质结节演化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即Franks分类中的前三类均属间质结节。这样Franks的五类分法实际为三类。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两类结节——腺瘤性结节和腺肌性结节也比较常见。因此,BPH结节应为间质结节、纤维腺性结节、纤维腺肌性结节(混合性结节)、腺肌性结节和腺瘤性结节五类,是腺体与间质增生的不同组合形式。如何从发展的角度去认识这五种结节的组成呢?Franks本人及后来的学者均没有提出。从间质结节的演化过程可以看出间质结节的三个亚类,纤维结节、纤维肌结节和肌结节与腺体的混合增生即出现了分类中的三个类型即纤维腺性结节、纤维肌腺性结节和腺肌性结节,再加上腺体的单纯增生形成的腺瘤性结节和间质结节共五类。 参考文献
, http://www.100md.com
    1 McNeal JE. Normal histology of the prostate. Am J Surg Pathol, 1988,12:619-633.

    2 Franks LM. Benign noddlular hyperplasia of the prostate: A review. Ann R Coll Surg Engl, 1954,14:92-106.

    3 Deluc IA. The anatomy of the prostate and the pathology of early benign hypertrophy. J Urol, 1939,42:1217-1241.

    4 Mostofi FK, Sesterhenn IA, Algaba F, et al. Pathology of benign enlargement of the prostate. In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Cockett ATK, Khoury S, Aso Y, Chatelain C, Denis L, Griffiths K and Murphy G, (eds.) SCI Paris, 1993,pp515-537.

    5 Jusan Rosai.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Ackerman′s surgical pathology(eight edition). Mosby, 1996, pp1221-1257.

    (收稿:1997-12-19 修回:1998-09-2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