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28398
切开重睑术的改进
http://www.100md.com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陈 兵

    单位: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整形外科,广州,510282

    关键词:切开重睑;眶隔筋膜;筋膜融合层中图分类号:R622

    作者在切开重睑术的操作中发现眶隔在睑板前反折形成一纤维条索 作者在切开重睑术的操作中发现眶隔在睑板前反折形成一纤维条索(李东[1]称之为筋膜融合层,由眶隔筋膜与上睑提肌腱膜相互融合而成) ,此条索与睑板相连,与内外眦均结合紧密,位置固定,以外眦部最为明显。将皮肤缝于此条索上可形成较自然的重睑,且不需过多地去除睑板前组织,术后水肿轻,恢复快。自1993年至1997年10月用此方法共行重睑术68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手术要点

    1.1 同经典切开重睑术一样,划线、局麻、切开、去除切口处眼轮匝肌、暴露睑板。

    1.2充分显露筋膜融合层,如遇“泡泡眼”可适当去除眶隔脂肪便于显露筋膜融合层的纤维条索。近睑缘处眼轮匝肌不必去除。

    1.3 睑板前的组织不需过多去除,如睑板前脂肪较多可适当去除。

    1.4将皮肤与筋膜融合层的纤维条索缝合,如眶隔已打开同时封闭眶隔。重睑宽度由睑缘皮肤宽度(切口与睑缘的距离)、纤维条索的位置和上睑皮肤反折程度决定。睑缘皮肤宽度已设定,纤维条索的位置相当固定,根据上睑皮肤反折程度适当去除皮肤调整重睑宽度。

    2 讨论

    2.1 本术式形成重睑的机理

    2.1.1筋膜融合层与睑板和提上睑肌腱膜相连,皮肤与筋膜融合层相连也就与睑板和提上睑肌腱膜相连,睁眼时形成重睑。李东[1]等认为欧洲人的重睑,其筋膜融合层在睑板的上缘;而多数东方人,因眶脂肪往往脱垂到睑板前缘则重睑皱襞较低垂,或形成“泡泡眼”;提出切除大部分睑板前筋膜融合层,将皮肤缝合于睑板上缘1~2 mm处。作者认为李东的方法适合于需要形成欧式重睑的患者和伴有轻度上睑下垂的患者;而将皮肤缝合于筋膜融合层形成的重睑较自然,符合东方人重睑的生理解剖。

    2.1.2 筋膜融合层的纤维条索与内外眦韧带紧密相连形成一条张力线,此张力线可能对重睑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此方法的优点

    2.2.1不需要过多去除近睑缘及睑板前的组织,创伤小,减轻了对组织的损伤,且手术时间缩短,术后水肿轻,恢复快。

    2.2.2 沿眶隔反折的纤维条索形成的重睑线自然、流畅。有了缝合标志,可以减少重睑不对称和重睑线不圆滑等情况发生。

    2.2.3 经典的方法如睑板前组织去除不彻底,皮肤与睑板的粘连可能不牢而重睑消失,或去除过多皮肤无法缝合于睑板而重睑不易形成。缝合于筋膜融合层的纤维条索上,可形成牢固的粘连,效果稳定。

    2.2.4 术中可适当去除眶隔脂肪,在缝合皮肤术口同时封闭眶隔,减少术后反应。

    参考文献

    1李 东,夏兆骥,张宗学. 上睑筋膜组织在重睑成形术中的意义.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4,10(6):436

    (收稿日期:1998-11-0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