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纵隔副神经节瘤一例
作者:伍石华 赖日权
单位:伍石华 湖南省邵阳市卫校附院病理科(邵阳,422000);赖日权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病理科(广州,510010)
关键词:纵隔肿瘤;副神经节瘤
癌症/990250
中图号:R734.5;R730.264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0-467X(1999)02-0168-01
患者吴××,男性,45岁,因全身乏力8个月,右侧胸闷、疼痛1月余,于1998年2月26日入院(住院号248664)。查体无异常发现,X线胸片示右上前纵隔明显增宽,边缘清楚;CT示右中上前纵隔一实质性占位阴影,密度均匀,大小约6.0cm×6.0cm×4.0cm。于1998年3月2日行开胸探查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右中上前纵隔,大小为6.0cm×5.0cm×4.0cm,表面血管丰富,呈结节状,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术后一年半未见复发、转移。临床诊断:前纵隔胸腺瘤。
病理检查(病理号128114)肿瘤不规则形,大小为6.0cm×4.0cm×2.0cm,有包膜,切面灰红色,实性,质中等,有出血和坏死灶。镜下:瘤细胞呈上皮样,多边形,胞界清楚,胞浆丰富,较透明、淡染或呈嗜酸性细颗粒状;胞核圆或卵圆形,居中,核分裂相偶见;瘤细胞多形成大小不等的细胞巢或腺泡状(见图1),间质由纤维所构成,部分区域间质血管丰富,间质纤维透明变性。电镜检查:瘤细胞胞浆见致密神经内分泌颗粒。免疫组化:NSE(+)、Syn(+)、S-100蛋白(+)、NF(+)。病理诊断:前纵隔副神经节瘤。
图1 前纵隔副神经节瘤:上皮样细胞排列成腺泡状结构,间质富于血管。HE×300
讨论 副神经节瘤发生自副神经节及化学感受器,因瘤组织无嗜铬性,故亦称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此瘤发生于纵隔者罕见,占0.74%〔1〕,多数病人无临床症状或不典型,CT、X线表现为纵隔肿块阴影,但无特异性,与纵隔其它肿瘤不易鉴别,常需根据病理诊断来确诊。由于此瘤与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在病理组织形态上十分相似,均由多角形细胞组成巢状或腺泡状结构,巢间为富于血管的间质,故应予以鉴别。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好发于年轻女性,四肢、臀部多见,瘤细胞较大,胞浆内常见PAS阳性颗粒,免疫组化NSE(-)、actin(+),myosin(+),而副神经节瘤好发于中年以上成人,多发生于有化学感受器的部位,瘤细胞相对较小,PAS染色不见阳性颗粒,免疫组化NSE(+),myosin(-)。
参考文献
1 张合林,平育敏,孟宪利,等.3例纵隔化学感受器瘤〔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5,11(2):102.
收稿日期:1998-06-15;修回日期:1998-07-27, 百拇医药
单位:伍石华 湖南省邵阳市卫校附院病理科(邵阳,422000);赖日权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病理科(广州,510010)
关键词:纵隔肿瘤;副神经节瘤
癌症/990250
中图号:R734.5;R730.264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0-467X(1999)02-0168-01
患者吴××,男性,45岁,因全身乏力8个月,右侧胸闷、疼痛1月余,于1998年2月26日入院(住院号248664)。查体无异常发现,X线胸片示右上前纵隔明显增宽,边缘清楚;CT示右中上前纵隔一实质性占位阴影,密度均匀,大小约6.0cm×6.0cm×4.0cm。于1998年3月2日行开胸探查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右中上前纵隔,大小为6.0cm×5.0cm×4.0cm,表面血管丰富,呈结节状,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术后一年半未见复发、转移。临床诊断:前纵隔胸腺瘤。
病理检查(病理号128114)肿瘤不规则形,大小为6.0cm×4.0cm×2.0cm,有包膜,切面灰红色,实性,质中等,有出血和坏死灶。镜下:瘤细胞呈上皮样,多边形,胞界清楚,胞浆丰富,较透明、淡染或呈嗜酸性细颗粒状;胞核圆或卵圆形,居中,核分裂相偶见;瘤细胞多形成大小不等的细胞巢或腺泡状(见图1),间质由纤维所构成,部分区域间质血管丰富,间质纤维透明变性。电镜检查:瘤细胞胞浆见致密神经内分泌颗粒。免疫组化:NSE(+)、Syn(+)、S-100蛋白(+)、NF(+)。病理诊断:前纵隔副神经节瘤。
图1 前纵隔副神经节瘤:上皮样细胞排列成腺泡状结构,间质富于血管。HE×300
讨论 副神经节瘤发生自副神经节及化学感受器,因瘤组织无嗜铬性,故亦称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此瘤发生于纵隔者罕见,占0.74%〔1〕,多数病人无临床症状或不典型,CT、X线表现为纵隔肿块阴影,但无特异性,与纵隔其它肿瘤不易鉴别,常需根据病理诊断来确诊。由于此瘤与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在病理组织形态上十分相似,均由多角形细胞组成巢状或腺泡状结构,巢间为富于血管的间质,故应予以鉴别。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好发于年轻女性,四肢、臀部多见,瘤细胞较大,胞浆内常见PAS阳性颗粒,免疫组化NSE(-)、actin(+),myosin(+),而副神经节瘤好发于中年以上成人,多发生于有化学感受器的部位,瘤细胞相对较小,PAS染色不见阳性颗粒,免疫组化NSE(+),myosin(-)。
参考文献
1 张合林,平育敏,孟宪利,等.3例纵隔化学感受器瘤〔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5,11(2):102.
收稿日期:1998-06-15;修回日期:1998-07-27,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其它 > 纵隔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