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二妙散在癫证中的应用
作者:曾招荣
单位:福建省上杭县庐丰中学卫生室,364215
关键词:
临床上癫证的表现之一为精神抑郁 临床上癫证的表现之一为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语无伦次,或喃喃独语、喜怒无常、不思饮食,舌苔腻,脉弦滑。部分患者一开始即表现出以上症状,有些则由狂证经中西药治疗后转化而来。治疗这种癫证,要紧紧抓住苔腻这一关键性症状。这种舌苔颗粒细腻致密,拭之不去,刮之不净,上罩一层油腻状粘液,主要是由痰饮湿浊内蕴所致。《伤寒指掌》曰:“粘腻舌苔,为湿邪之验。白而粘腻者寒湿,黄而粘腻者湿热。更验其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为湿邪痞满,乃湿邪结于中焦,宜……苦温以开泄之”。
癫证多因痰饮湿浊内蕴所致,属阴邪,故其表现亦较为安静,无如狂证之登高疾走,喧扰打骂。《难经.五十九难》曰:“癫疾始发,意不乐,僵仆直视,重阳者狂,重阴者癫,狂病属阳,癫病属阴”。这说明,癫属阴,主静。笔者用加味二妙散合顺气导痰汤治疗癫证疗效满意。处方:苍术10~15g、黄柏10g、防己15g、萆薢15g、当归10g、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5g、甘草5g、生姜10片、胆星10g、枳实10g、木香10g、香附10g,水煎服。方中苍术辛苦、温,归脾胃经,为燥湿健脾之要药,用于湿阻中焦,舌苔浊腻者最为合适。《珍珠囊》谓之“能健胃安脾,诸湿肿非此不能除”。《本草正义》谓:“脾家郁湿,或为
胀,或为肿满,或为泻泄疟痢,或下流而足重跗肿……但有舌浊不渴见证,茅术一味,最为必须之品。”说明古代医家用苍术治疗舌苔浊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对于舌苔浊腻之癫证,若只化痰开窍,不燥湿健脾,效果不明显,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脾为生痰之源”,杜绝了生痰之源,则痰无所生。方中再加防己祛湿、萆薢分清别浊、当归活血行气、黄柏清热燥湿;顺气导痰汤中半夏、陈皮、胆星、茯苓利气化痰,香附、木香利气解郁。临证可加菖蒲、郁金解郁开窍,诸药合用,可收清痰、祛湿、健脾、导浊、解郁、开窍等功效,待湿祛痰清后,则阳气舒展,清窍自开,神自醒。
典型病例
邱某,男,35岁,1990年6月3日初诊。患者15年前失恋后出现喜怒无常,不知羞耻,不认亲疏。经用奋乃静等药治疗,躁狂症减,转为喃喃自语,不思饮食。观其表情淡漠,精神抑郁,颈项转动不灵,口角时流痰涎。诊见舌苔浊腻,脉弦滑。曾用生铁落饮等治疗,效果不佳。笔者予顺气导痰汤加远志、郁金、菖蒲。服药4剂后,症状有所改善,但进步较慢,舌苔仍浊腻,口角流痰涎,证属脾湿,故加苍术15g。4剂后患者口角流涎明显改善,舌苔浊腻已退,有转黄趋势,仍喜怒无常,原方加黄柏10g,即为二妙散合顺气导痰汤,再进4剂后症状基本控制,后用顺气导痰汤合加味二妙散去牛膝、龟板,连进14剂而愈,随访3年未复发。
(收稿日期 1998-06-29), 百拇医药
单位:福建省上杭县庐丰中学卫生室,364215
关键词:
临床上癫证的表现之一为精神抑郁 临床上癫证的表现之一为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语无伦次,或喃喃独语、喜怒无常、不思饮食,舌苔腻,脉弦滑。部分患者一开始即表现出以上症状,有些则由狂证经中西药治疗后转化而来。治疗这种癫证,要紧紧抓住苔腻这一关键性症状。这种舌苔颗粒细腻致密,拭之不去,刮之不净,上罩一层油腻状粘液,主要是由痰饮湿浊内蕴所致。《伤寒指掌》曰:“粘腻舌苔,为湿邪之验。白而粘腻者寒湿,黄而粘腻者湿热。更验其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为湿邪痞满,乃湿邪结于中焦,宜……苦温以开泄之”。
癫证多因痰饮湿浊内蕴所致,属阴邪,故其表现亦较为安静,无如狂证之登高疾走,喧扰打骂。《难经.五十九难》曰:“癫疾始发,意不乐,僵仆直视,重阳者狂,重阴者癫,狂病属阳,癫病属阴”。这说明,癫属阴,主静。笔者用加味二妙散合顺气导痰汤治疗癫证疗效满意。处方:苍术10~15g、黄柏10g、防己15g、萆薢15g、当归10g、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5g、甘草5g、生姜10片、胆星10g、枳实10g、木香10g、香附10g,水煎服。方中苍术辛苦、温,归脾胃经,为燥湿健脾之要药,用于湿阻中焦,舌苔浊腻者最为合适。《珍珠囊》谓之“能健胃安脾,诸湿肿非此不能除”。《本草正义》谓:“脾家郁湿,或为
典型病例
邱某,男,35岁,1990年6月3日初诊。患者15年前失恋后出现喜怒无常,不知羞耻,不认亲疏。经用奋乃静等药治疗,躁狂症减,转为喃喃自语,不思饮食。观其表情淡漠,精神抑郁,颈项转动不灵,口角时流痰涎。诊见舌苔浊腻,脉弦滑。曾用生铁落饮等治疗,效果不佳。笔者予顺气导痰汤加远志、郁金、菖蒲。服药4剂后,症状有所改善,但进步较慢,舌苔仍浊腻,口角流痰涎,证属脾湿,故加苍术15g。4剂后患者口角流涎明显改善,舌苔浊腻已退,有转黄趋势,仍喜怒无常,原方加黄柏10g,即为二妙散合顺气导痰汤,再进4剂后症状基本控制,后用顺气导痰汤合加味二妙散去牛膝、龟板,连进14剂而愈,随访3年未复发。
(收稿日期 1998-06-2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