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间疗法》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29779
耳穴埋线治疗痤疮136例

     作者:潘 宁

    单位:广西桂林市中医医院,541002

    关键词:

    痤疮好发于青年人的面部或胸背 痤疮好发于青年人的面部或胸背,笔者自1993年起开始运用耳穴埋线治疗本病13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性26例,女性110例;年龄14~42岁,平均26.24岁;病程1个月~20年,平均2.7年。其中122例曾用其他疗法,效果不佳。

    治疗方法

    取耳穴肺、大肠、胃、内分泌、肾上腺。

    将医用羊肠线剪成0.5cm长,浸于75%酒精中备用。患者侧卧位。选取距穴区中心约7~8mm处作为进针点。常规消毒局部皮肤,用2%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取9号腰椎穿刺针(针芯前端磨平),拔出部分针芯,镊取一段羊肠线,放入穿刺针针管的前端。左手拇、食二指固定耳廓,以暴露和绷紧进针部位的皮肤;右手拇、食二指用酒精棉球挟持穿刺针针身,由进针点进针,沿皮下刺抵穴区。边退针管,边推针芯,将羊肠线埋入穴区的皮下后出针。压迫针孔片刻并常规消毒。双侧穴位交替使用,每月1次,最多治疗4次。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痊愈:痤疮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显效:痤疮基本消失,偶有少量痤疮复出;好转:痤疮减少;无效:痤疮无改善。

    本组经治疗痊愈59例,显效39例,好转3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06%;平均治疗2.18次。

    典型病例

    梁某,女,30岁,1993年6月3日初诊。面部反复起红疹2年,进食辣、油炸食品及经期前1周明显,大便秘结。曾行中西药物治疗无效。诊见病损主要在额部及两颊,潮红,密集,部分为脓疹及结节,面部油脂多,舌苔薄黄,左脉细数。诊为痤疮(肺经风热)。取右侧耳穴,按上法治疗,3天后面部丘疹开始消退,呈褐色,未再出新疹;1个月后面部丘疹全部消失而愈,1年后随访未复发。

    体会

    痤疮属祖国医学“酒刺”、“肺风粉刺”范畴,每发于面鼻。肺主皮毛,与大肠相表里,故选肺、大肠穴;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循行颜面,故取胃穴。三穴合用,清泻肺胃,通肠腑而愈痤疮。内分泌、肾上腺两穴则是按现代医学观点选用。《灵枢*口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都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埋线疗法利用羊肠线长时间埋藏于穴位之中,始终保持对穴位、经络的持续刺激,从而提高了临床疗效。本疗法可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从而抑制过于旺盛的皮脂腺分泌,达到根治痤疮的目的。

    耳部容易感染,引起软骨膜炎,故必须严格消毒,注意无菌操作。嘱患者术后1天内勿使创口浸水;埋线后数天局部可有轻微的瘙痒、异物感,应避免触摸及搔抓。治疗期间应注意面部卫生,少食肥甘、辛辣之品,多食蔬菜、瓜果,保持大便通畅。

    (收稿日期 1998-09-29)
    淇℃伅浠呬緵鍙傝€冿紝涓嶆瀯鎴愪换浣曚箣寤鸿銆佹帹鑽愭垨鎸囧紩銆傛枃绔犵増鏉冨睘浜庡師钁椾綔鏉冧汉锛岃嫢鎮ㄨ涓烘鏂囦笉瀹滆鏀跺綍渚涘ぇ瀹跺厤璐归槄璇伙紝璇烽偖浠舵垨鐢佃瘽閫氱煡鎴戜滑锛屾垜浠敹鍒伴€氱煡鍚庯紝浼氱珛鍗冲皢鎮ㄧ殑浣滃搧浠庢湰缃戠珯鍒犻櫎銆�

   寰俊鏂囩珷  鍏虫敞鐧炬媷  璇勮鍑犲彞  鎼滅储鏇村